回覆列表
-
1 # 化簡法律
-
2 # 青磚窄巷
初創企業一般不搞KPI,到業務和人員相對穩定的階段應該要開始做,林子大了,隊伍不好帶了,還是需要用到績效管理這個工具的。
績效指標設計要遵循“你希望他做什麼,就考核它什麼”的原則,一般從公司戰略目標和崗位職責中提煉出來,並遵循SMART原則,即指標要具體,可衡量(量化),可達到(透過努力可實現或完成),結果導向,時效性。
考核週期設計根據崗位或職務的特點來,一般以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為週期。越基層的崗位考核週期越短。
考核完了,並不是工作的結束。後面的工作更重要,就是績效改進。績效改進包括績效反饋面談和績效改進計劃制定與實施跟蹤。部門負責人要關注兩頭(前10%,後10%),HR關注中間(80%)。
最後是績效結果的應用和績效管理工具的不斷改進。績效結果一般與收入,職位升遷,培訓機會等掛鉤。隨著業務和組織的變化,績效管理工具要常用常新,不是一勞永逸的。
成功的績效考核方案應該起到激勵作用。
首先,充分了解當前團隊的實際狀態,方法是將擬定的考核指標植入進目前的團隊考核體系進行測試,進而得出相對客觀的結論,再根據結論調整考核方案。
其次,建議考核標準不要過於高於現有狀態,而是制定一個略高於當前平均水平考核方案,允許員工一點一點慢慢進步,這樣你的考核方案才能起到激勵作用。否則,方案脫離實際太多的話,容易造成相反的結果。
第三,培訓和考核相互配合。為員工提供足以促使其進步的客觀條件,營造積極向上的團隊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