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公元
-
2 # 子書先生
從規模上看,皇帝的鹵簿主要分大駕、法駕、小駕三種,其儀衛繁簡各有不同。東漢蔡邕在《獨斷》中記載:“天子有大駕、小駕、法駕。法駕上所乘,曰金根車,駕六馬,有五時副車,皆駕四馬,侍中參乘,屬車三十六乘。”漢代規定,大駕由公卿引導,大將軍隨車護衛,掌管宮廷車馬的太僕駕車。屬車多達八十一乘,另外還有備車千乘,護衛騎兵萬餘人。法駕,由京城長官引導,侍中隨車,奉車郎駕車,屬車三十六乘。小駕的則僅由執事尚書一人侍從,屬車的數量也更少中國曆代皇帝“乘金根車、駕六馬”的乘輿制度,其源頭應在夏、商、周的禮儀制度,即“三代之禮”,可謂一脈相承,代代相傳。乘輿是被歷代統治階級作為代表等級和身份的重要標誌,象徵著權力,其森嚴的等級規定是絕對不允許僭越的。
中國古代對乘輿制度是非常重視的。乘輿制度,不僅在周代規定“天子駕六馬,諸侯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一”,是周禮的重要組成內容,而且還是爾後歷代王朝禮儀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每個朝代的正史,即二十五史,以及其他文獻中都有關於歷史的和當朝的乘輿制度的記載,例如,有文獻記載秦始皇以水為德:“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40又有文獻記載:“秦並天下,閱三代之禮。或曰,殷瑞山車,金根之色,漢承秦制,御為乘輿,孔子所謂‘乘殷之輅者也’。”
-
3 # 周秦漢隋唐長安
東周遷到洛陽後各諸侯國各自為政,周天子失去統治諸侯權利,初期時東周天子駕的四匹馬,但是各諸侯心裡不平衡,也駕四匹馬,周天子覺得自己其它權力沒有,騎個馬應該沒人願意超過的,於是周天子就加了兩匹馬,以名義上體現一下自己還是天子,但是各諸侯還是不放過這個特權,各諸侯也開始駕六匹馬,因為六匹馬雖然數量多,但也會失去平衡的,所以各朝代統治者基本不用多餘的馬的。
似乎自古以來就有“天子駕六”的說法,但到底是從什麼時間開始興起的,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論。
但是終於在洛陽市發現了一座大型的車馬坑,發現了儲存相當完整的“天子”車架,驗證了“天子駕六”的說法。
可見,自周朝以來,天子所用的“龍輦”就是使用六匹馬,“六則兩驂之外雙有兩騑”就是最好的形容。
一直到明朝時期,明太祖朱元璋也一直遵守“天子駕六”的規格,一直十分簡樸的朱元璋為了維護皇帝的威嚴,“木輅駕馬中間兩匹,兩邊各兩匹,有遊環和鈴鐺”,可見在這件事情上,一點都不敢馬虎。從周朝開始,古人對於“禮”就有嚴格的規定,車架作為身份的象徵,要求更為嚴格,因此有了“天子駕六馬,諸侯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庶人”就是沒有官職的平民百姓,像今天的大多數人一樣,甚至還需要給國家服徭役、繳納賦稅,並且在“庶人”之下還有悽慘的奴隸,根本沒有人身自由。
當然,就算是“庶人”也可以透過“立下軍功”等方法被封為貴族。但是,按照身份地位,“庶人”也就是平民百姓,就算是再富有,也只能夠乘坐一匹馬的車架,這是絕對不能逾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