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當代曹植
-
2 # 文史知識趣談
說到秦始皇贏政的執政方式,就不得不提到他的性格。
秦始皇的父親是秦莊襄王贏異人。贏異人,早在秦趙交戰之際,曾作為人質生活在趙國,因此他的生活也非常落魄,處境也很危險。恰逢在趙國經商的呂不韋相中異人,看到了機會,於是通過一系列的神操作,把異人捧紅變成為王諸。但異人福薄命淺,即位才三年就一命歸西了。這時年僅13歲的異人兒子贏政即位,直到贏政21歲辦成人禮開始親政這八年時間裡,贏政的生母趙姬在贏異人死後與初戀前男友即丞相呂不韋和趙姫男寵嫪毐之間的三角戀關係無法自拔。贏政青少年到成人階段就是在失去父愛和母愛的環境里長大成人,造就了他性格上的刻薄寡恩、喜怒無常。這個沒有享受過家庭溫暖的年輕人把生活所有重心都放在事業上,繼承的歷代先王的遺志,掃平東方六國,實現了大一統建立了秦帝國。
秦始皇在掃平東方六國後,為了體現自已的皇權,把舊六國的宮殿按圖紙一比一在首都咸陽造出宮殿--阿房宮;為了防止各國舊勢力反抗的隱患,下令沒收天下兵器,銷燬後鑄成大12個大金人;把六國的大富豪全部遷徙到都城咸陽居住;動用天下70萬勞力開始修建自已的陵墓;修長城以防北部匈奴的騷擾;以都城咸陽為中心修秦弛道;為了提高國內民眾的國家認同感,派出大軍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消耗了大量的資源,造成民不聊生,終於在秦始皇死後兩年時間內農民起義揭竿而起,秦帝國分崩離析。
-
3 # 國寶小熊貓123
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有巨大貢獻的傑出的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殘酷的暴君。他的功績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蓋罪惡;他的罪惡是深重的,但也不應因此抹煞其巨大的歷史功績。 秦始皇的最重要歷史功績,在於完成了統一事業,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當然,秦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客觀形勢已經為統一造成條件,秦始皇是在統一果實成熟了的時候來到果園中的。但這種歷史必然性並非意味個人的作用無足輕重。為什麼統一由秦國來實現?完成統一的時間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這些方面顯示了秦始皇的個人作用。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就逐漸強大,從各方面都表現出新興封建制旺盛的生命力。
昭王統治後期,秦國併吞六國的條件已逐步形成。秦始皇執政以後,儘管在如何統治中國的方法上與呂不韋有分歧,並從而引起一場屠殺,但在向東發展消滅各割據的諸侯國的基本方針上,他始終堅持秦的既定國策,沒有絲毫動搖、猶豫,他認清了有利形勢,當機立斷,一鼓作氣的完成了統一事業。只要看看秦始皇執政以後的日程表,就可看出秦國進軍的步伐幾乎是馬不停蹄: 公元前二三八年至前二三○年,秦軍不斷向韓、趙、魏進攻,為大舉消滅各諸侯國做準備。 從公元前二三○年開始,幾乎是一年一國地消火它們: 前二三○年滅韓 前二二九年攻趙 前二二八年滅趙 前二二七年攻燕 前二二六年滅燕 前二二五年滅魏 前二二四年攻楚 前二二三年滅楚 前二二二年滅代 前二二一年滅齊 從這樣進軍步伐的速度,可以看出秦始皇完成統一的氣魄和膽識。
所以賈誼說他“續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過秦論》引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在統一中國中的作用。如果秦始皇不能這樣堅決果斷地推進統一戰爭,戰國的局面是否能在公元前二二一年結束,恐怕還是一個問題。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決策以外,秦始皇對統一的貢獻,在於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有些評論家盛讚秦始皇的“軍事指揮才能”,這種評價是沒有多少根據的。
比起他的先輩,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親率軍隊作戰的君主,秦始皇幾乎可以說沒有直接指揮過打仗;但是,秦始皇卻取得了比他前輩更輝煌的成就,這除了歷史給他造成的機運以外,主要在於他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在統一中國前夕,秦國聚集了幾乎是全中國所有的第一流的軍事家、政治家。這裡有王翦、王賁、尉繚、李斯、姚賈、頓弱等等,他們大都並非秦中國人,卻在盡心地為秦效力。一切克敵制勝的軍事進攻和政治策略計劃,都是由他們制定和實現的。秦始皇的作用在於善於發揮他們的作用, 聽從他們的勸諫和有錯勇於改。
如滅楚時,他開始誤用李信遭到失敗後,馬上改過,親請王翦出征,並傾全國之兵交付與王翦,結果取得勝利。這種情況,若與趙國國君不信李牧,齊國國君輕信讒言,致使國亡的情況相對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為一個君主,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對於歷史發展具有多麼重要的影響。 秦始皇的貢獻還在於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基礎。秦統一後實行的各種政策和措施,有的不僅影響至以後二千年的封建社會,而且及於現在,如文字的統一就是一例。秦始皇採取的各種統一措施和制度,對當時的歷史發展來說,是一種大膽的革新,他不僅改變割據狀態的政治和文化,從而使封建的社會經濟順利地向前發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變了秦國固有的歷史傳統,如秦國以前一直被中原諸國視為西方落後地區,秦孝公也曾為此面苦惱,昭王以後雖然秦國勢力進入中原,但主要統治地 區、根據地仍不出關中。
到秦始皇時期,其國土竟達到空前廣大的程度,而臨這種局面,秦始皇以秦國制度為基礎,建立各種制度,他並未囿於秦國固有的制度和傳統,表現其政治眼光較為遠大。從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為後來所繼承,可以證明:這些制度和措施是適應當時歷史形勢的。而建立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視野若不超出地處西陲的秦國的侷限,則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在秦國的歷史上,繼秦穆公、商鞅以後,秦始皇是對秦國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也是開創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還是一個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殘暴不能僅僅用“地主階級本性”這種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釋。
唐甄曾說過:“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潛書·室語》),這種看法是對的。但秦始皇這個“賊”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過更大。他不僅窮侈極欲,造成了廣大人民的苦難;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於統一的措施,雖然從長遠來看有利於社會發展,而在當時則成了一場浩劫,如修長城,經年累月徵發數十萬人進行著極為沉重勞動。這種搖役負擔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從下述記載就可看出達到多麼可怕的程度。清人楊廷烈著《房縣誌》記載:有人發現一種全身長毛的“毛人”,據說他們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築長城勞役的民夫,由於躲入深山老林,年長日久,全身長出毛,傳說當碰到毛人時,他先問你:“長城築完乎?秦皇還在麼?”只要回答:“長城未築完,秦始皇還在!”“毛人”就會嚇跑。
-
4 # 壹家之鹽
看待事情要一分為二,但是我們都是後人,我們不是當事人,但我們看見了結果,所以我們都能說上兩句。統一這是大功,可他死後秦就滅了,這是不好的地方,權臣敢改聖旨,這就是失誤的地方。但是如果他不那樣,今天我們還不知道在哪呢,歷史就會有另一種寫法,自古功過都是後人評,有人洗有人吹,有人胡編亂造,哪兩三千的工資,能把國際形勢說的頭頭是道,評古論今不輸旁人,可逆發現,在生活中,真的沒人和你談這些,大家都在談關於錢的事情,所以,多關心關心怎麼掙錢,這些業餘愛好沒必要去較真。這個世界沒有對與錯,在特定的時間有不一樣的評價標準,古人都認為他是暴君,今天我們都認為他功不可沒,甚至認為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中國版圖。
-
5 # 墨林書齋
秦始皇的執政方式,現在已經無可考證了,畢竟秦漢史是司馬遷的一家之言,而司馬遷又代表的漢朝的立場,對秦始皇的評價非常不公平,帶有摸黑的意思了。
秦始皇的執政,並沒有什麼問題,不能說他亡國了,就說都是他的錯,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
6 # 塞上胡笳
從秦始皇的統治措施來看,他是有極大的政治抱負的。比如他要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都對當時的經濟文化產生了積極影響的。更不用說他設立皇帝制度影響千年。
但是他採用的執政方式是法家的執政方式,而且過急。他在位的時候,一方面北邊要修築長城,一方面又和越族打仗,自己還要營造宮殿、墳墓。老百姓困苦不已,一旦百姓不從,面臨的就是嚴刑酷法。這種執政方式難以長久。
相比後來的漢朝,剛開始國家貧困的時候就用黃老思想,無為而治,才有了後來的文景之治。漢武帝時提倡儒家,用教化的方式領導人民。漢朝有沒有法家思想呢?也有一些法令律例。中國以後的朝代,基本上都是採取法、儒、道三家思想統治自己的王朝。
-
7 # 文澤阿
已經過去幾千年了 人的價值觀世界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以現在的思想去評價不太妥 不過 一統六國結束了諸侯混戰的局面 功不可沒!
-
8 # 是腦洞菌呀
兩位帝王做同樣的一件事,為同樣的目的,甚至用同樣的手段。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泰始皇打擊六國貴族,漢武帝打擊同姓王;秦始皇遷地方六國貴族到京師,漢武帝也一樣遷地方富戶到京師;秦始皇殺地方豪強,漢武帝也一樣殺郭解等地方豪強;秦始皇打匈奴,漢武帝也打匈奴......
為什麼秦始皇所作所為是暴政,漢武帝就不是?為什麼秦始皇是暴君,漢武帝就不是?
後代一直視秦始皇是個暴君,行暴政,認為他窮奢極欲,修長城,馳道,靈渠、阿房宮、始皇陵。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嚴刑峻法,焚書坑儒。然而,他真是個暴君嗎?由在下一一道來。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力增強,到始皇帝繼位時,已經成為戰國超強,在統一六國之後,帝國實行商鞅之法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就是沒有考慮到其他被統治的地區完全沒有習慣如此嚴厲的法律。想當年,商鞅為了實行變法都花了數十年的功夫,還造成了自己身死。六國的變法更無一能長久,推行這些法律的結果可想而知。
法律本身是沒有錯的,只是秦始皇太著急了,應該緩慢的一步步來,不能說是暴政。
修長城,靈渠,馳道,完全是為了軍事和內政考慮。修長城可以防禦外敵,靈渠可以治理水患,增加糧產,馳道不光可以作為軍隊快遞排程,還可以為民用考慮。
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秦始皇的暴政?大秦帝國之滅亡恰恰是秦始皇不夠暴政.他對六國貴族太過仁慈,即對現實的或潛在的競爭性力量太過心慈手軟。他雖然在立國之初將六國舊貴族及富豪遷移到首都咸陽,削弱了六國貴族在當地的影響力,但這樣的遷移畢竟無法做到斬荸除根。
六國貴族在當地經數百年的經營,盤根錯節,勢力滲透蔓延到當地的每一根毛細血管,不是遷走幾個貴族首領就可以解決的。斬草除根的做法,應該是進行一輪又一輪的清洗,就像後來的開國皇帝殺功臣.和暴力集團內部組織清洗一樣,將六國殘餘勢力徹底清算,以除後患,力保大秦江山不在短時崩潰。
很顯然,秦始皇還不夠暴政,沒有找藉口大肆誅戮六國貴族遺老遺少,這些有政治野心,有知識文化,又有戰鬥經驗的人,一旦有機會,就立馬成為反秦的主力軍很快就將大秦帝國推翻了。
所以秦始皇暴政的觀點根本立不足腳。
退一萬步說,即使秦始皇暴政就一定亡國嗎?漢初劉邦呂后不暴政?明初朱元璋不暴政?然而並沒有亡國。換個角度秦始皇“仁政”就一定不亡?隋朝開國皇帝楊堅表示不服,主要是沒選好接班人。或者說運氣不好,假設一下,如果沒有趙高胡亥,讓扶蘇繼位秦還會亡國?
為什麼說運氣不好呢?即使胡亥等人篡位,各地反抗起義,但只要扶蘇和蒙恬不死,率領北方軍團一樣可以橫掃各方勢力,或者南方軍團回師救援,一樣可以挽救大秦。
所以秦的滅亡和秦始皇所謂的暴政關係根本不大,而且即使秦始皇實行所謂儒家的仁政,六國餘孽勢力一樣會伺機反叛
-
9 # 使用者清風細雨
秦始皇的執政方式是正確的,首先,選人很準,李斯當宰相是名附其實,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至於奸臣趙高,因為他是宦官,秦始皇又強勢,他是很順從,很乖的。他是從秦始皇死了後才發跡的。秦始皇建立了一套新的權力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建立了郡縣制,廢除以前分封制,把全國分為郡縣兩級行政機構。維護了全國統一,加強了中央統治。
秦始皇還統一了貨幣,統一了交通規則,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文字,車同軌,文同字。
當然,秦始皇焚書坑儒,嚴刑峻法一人犯罪,株連親屬和鄰居等歷代很有異議。但放當時形勢下是必要的,剛復滅的六國文人和貴族勢力蠢蠢欲動,妄想恢復他們國家,六國文人通過民謠,詩歌等形式攻擊新政權,為復辟鳴鑼開道。秦始皇下令坑殺反動儒400多人。除了醫書,卜筮,農業技術和中央館藏書籍以外全部燒焚。
秦始皇的執政方式是正確的,剛剛結束春秋戰國混亂而建立起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需要矯枉過正,需要嚴刑峻法,以儘快把散亂的人們聚在一個統一國家,焚書坑儒是對反動文人反攻倒算的打擊,他們造謠生事,妄想倒退到戰國時代,所以焚書坑儒是當時形勢的需要。不能求全責備。
回覆列表
部分正確!
秦始皇建立了一套新的權力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建立了郡縣制,廢除以前分封制,把全國分為郡縣兩級行政機構。
秦始皇還統一了貨幣,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文字,車同軌。
但是他採用的是法家的執政方式,又操之過急。他在位的時候,北修長城,南征百越,還要營造宮殿、始皇陵、馳道、六國城。老百姓困苦不已,一旦百姓不從,面臨的就是嚴刑酷法。這種執政方式難以長久。
當時中央集權制太過超前,由於交通與通訊落後,很難管理大片地區,尤其是邊遠地區,行政成本太高。
秦始皇不應該修始皇陵、阿房宮與六國城,以減輕民眾負擔。長城戌邊只讓原秦趙燕三國之男丁,就近戊邊。廢除人頭稅,輕徭薄賦,與民休息,鼓勵生產,鼓勵生育。減少宮女太監及宮中用度。應該建祕密立儲制度與密摺制度,建軍機處。
將宗室、功臣與六國貴族分封出去,使中央集權制與封建制並存,封到北韓、遼東、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廣東、廣西、海南、貴州與雲南等地,讓他們去開發治理這些地方,定期向中央上貢。將這些虎狼派出去,中原地區也能安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