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請你等等我

    1.《資治通鑑》(常簡作《通鑑》),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

    2.司馬也是儒生,儒之先師已刪春秋、定大義了,再續貂尾,徒惹爭議,那就不是資治了,是亂治。

    3.春秋是中國封土地、建諸侯之封建社會的滅亡階段,從此中國進入了一箇中央集權的新世代,是一個歷史的分水領,足見司馬眼光的獨到。

    4.春秋之前的封建社會,嚴禮密樂堵民之口,塞民之心,司馬自然通曉春秋大義,仁君心、法妄為、順民意,以前鑑往代,後資新治。

    5.即然資治,《通鑑》多記軍政大事,然春秋大義是君輕民貴、見微知著,民心即是天道,故草民道譏於野、大夫傍諷於庭,多所記錄,歌頌雅正、風花雪月,無或少有載陳。

    6.《通鑑》取捨,真得春秋大義,足符資治之名,其文也燦燦、其心也昭昭,史稱千古兩司馬,決非溢美之詞。

  • 2 # 風吟梓林

    六條回答都說對了,但又全部忽視了重點。

    從春秋開始必然要涉及孔子,作為儒門後生的司馬光斷然不會挨這個燙手山芋。

    因為歷代皆傳孔子師從老子,法家又源出於道家,王安石作為法家代表人物,與司馬光是政治對手。

    另外孔子生平經歷並不算光彩,黑歷史也不少,對於司馬光以書論政十分不利。

    最關鍵一點,春秋五霸因改革之功,五霸衰落因守舊倒退之過,晉被三分,齊遭田代,皆因於此。這是司馬光不得不迴避的歷史現實。

    所以,司馬光不得不從戰國開始,才能隱去前因,將罪過推給歷代改革派,以此攻訐王安石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犯太歲能不能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