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一篇文章裡看到說槐樹是三公之樹,槐樹不是鬼樹嗎?和三公有什麼關係?
4
回覆列表
  • 1 # 目西

    槐樹是鬼樹不假。

    但是這個鬼卻不是讓人懼怕的鬼

    比如說商朝的鬼神文化。

    那麼這個鬼怎麼解釋呢?你來看

    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禮記·祭義》

    說白了,大家祭拜的列祖列宗都是鬼!

    槐樹,用一個鬼字,倒是符合了它守土的特點。

    同時這也讓我想起來小時候的農村

    家家戶戶都有幾顆槐樹,

    而且還有非常有名的傳說,我們整個村子裡的人先輩是從山西洪桐縣的大槐樹下過來的.

    每年都要回去祭拜!

    這也正好說明了槐樹代表的意義

    “慎終追遠”懷念祖先。

    同時又通懷念的懷,

    懷來遠人於此,欲與之謀。

    表示國君希望有人能夠跟他一起治理天下

    而且槐樹這種樹非常親民,

    年歲非常大,讓人尊敬

    而且開的槐花,非常清香,又可以作為食物。

    農民家裡種上幾顆槐樹,來到春季青黃不接的時候,這是絕佳的食物。

    說到這個,小時候家裡還有一種樹非常常見,就是榆樹。

    跟槐樹差不多,一到開花的季節,吃榆錢和槐花還是一個非常好玩兒的事情。

    大人拿鋸爬上榆樹,將樹枝鋸下來,孩子在下面忙著擼榆錢。

    始我種三榆,近在亭之左。西日待隱蔽,陰成客能坐。七年長漸高,密葉已交鎖。生錢聞可食,貧者當果蓏。
  • 2 # 錦翼

    不要因為槐字上帶一個鬼字,就以為和鬼有染。

    槐樹上帶著一個鬼字,可能是因為槐樹根深葉廣,帶有一定的神秘性,我們的老祖先相信它能溝通陰陽,是讓它作為人和鬼神交流的一箇中介,這從後來人們崇拜槐樹,選擇槐樹作為社樹,還賦予了他種種神韻可以看出。天仙配的故事人人皆知,故事裡仙女和董永相遇的時候,便是請槐蔭樹來做媒,之所以選擇槐樹,就是相信他可以溝通人神。

    但是他為什麼成了三公代表呢?三公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含義,西周的時候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秦朝的時候以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做三公,漢朝的時候又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隋唐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總之三公都是大官。

    為什麼槐樹成了大官的代表呢。

    《周禮》上說三公朝覲天子時, 要面槐而立。東漢時的經學大師鄭玄註解說,槐和懷同音,意思是“懷來遠人”。這是三公的職責,周王讓他們站在槐樹底下,不但讓他們乘涼,同提醒他們不要忘記了為我修行品德,吸引那些遠方的人移民到我周朝。

    除此之外,槐樹那高大挺拔的形象也是能成為三公形象代言人的一個重要條件,否則像柳樹那樣柔若無骨,肯定也不會用他的。

    《太平廣記》輯錄一則唐傳奇故事,有個名為賈秘的書生從睢陽到長安去,在洛陽城邊遇見了七個人喝酒,就加入他們高談闊論,熟識之後,七個人對他說了實話:“我們都是樹精,分別是松、柳、槐、桑、棗、慄、樗。”賈秘也膽大,毫不奇怪,依舊和他們暢談。七棵樹於是對他各言其志,其中槐樹說:“我愧受Sunny雨露的恩澤,卻是不成材的樹木,架橋缺梁,人家不用,大廈少棟,也嫌棄我,如果沒有好木匠加工,連長短大小都難合乎要求。噫!靠我的有三公之名呢!”這是,槐精這話前面說得十分謙虛,卻在最後一句露出狂傲,雖然我不成材,但是如果人靠我身上,就有三公之名。

    《宋史》中有個手植三槐的故事。王佑在家裡種下三棵槐樹,自信地說:“我家後代必有做三公的。”他這話不久得到應驗,他兒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因為父子都是賢臣,蘇東坡很欣賞他們,寫過一篇《三槐堂銘》予以褒揚。

    《酉陽雜俎》中說北魏的廣陽王元淵一次夢見自己穿著龍袍靠槐樹站立,於是就找楊元稹詢問,楊是個很知趣的人,對他解釋說:“你要當三公了。”可是私底下卻對別人說:“槐字是木旁有鬼,他是死後才能得三公。”果然元淵後來發生叛亂在中被殺,死後被封為司徒。

    槐樹旺盛代表著官運亨通,相反槐樹的乾枯則代表著官運的衰落,《隋書》上說,後齊的時候,武平元年槐樹華而不實,這就代表著三公尸位素餐,是衰敗的徵兆。借用槐樹來批評政事。

  • 3 # 廬州山人歷紅塵

    我就是山西太原三槐堂後人,感謝題主這個題目,我來回答下

    首先“槐樹崇拜”是中國民間信仰之一。

    古代三公宰輔之位的象徵:古代漢語中槐官相連。如槐鼎,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執政大臣;槐位,指三公之位;槐卿,指三公九卿;槐兗,喻指三公;槐宸,指皇帝的宮殿;槐掖,指宮廷;槐望,指有聲譽的公卿;槐綬,指三公的印綬;槐嶽,喻指朝廷高官;槐蟬,指高官顯貴。此外,槐府,是指三公的官署或宅第;槐第,是指三公的宅第。科第吉兆的象徵:唐代開始,科舉考試關乎讀書士子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能借此階梯而上,博得三公之位,是他們的最高理想。因此,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試的年頭稱槐秋,舉子赴考稱踏槐,考試的月份稱槐黃。槐象徵著三公之位,舉仕有望,且“槐”、“魁”相近,企盼子孫後代得魁星神君之佑而登科入仕。此外,槐樹還具有是古代遷民懷祖的寄託、吉祥和祥瑞的象徵等文化意義。

    然後我說2個典故

    典故1:一個典故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南柯一夢”,記載在唐朝人李公佐寫的《南柯太守傳》中。說是廣陵人淳于棼,喝醉了酒,躺在院子裡的槐樹下面睡著了。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到了大槐安國,並和公主成了親,當了二十年的南柯太守,官做得非常榮耀顯赫。可是後來因為作戰失利,公主也死了,他被遣送回家。然後一覺醒來,看見家人正在打掃庭院,太陽還沒落山,酒壺也在身邊。他四面一瞧,發現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他在夢中做官的大槐安國,原來就是這個螞蟻洞。槐樹的最南一枝,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由此可見,槐樹還有讓人做夢的本事,難怪要稱之為木鬼了。所以漢武帝修建上林苑時,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樹,其中槐樹就被列為異樹貢獻了六百多株,不是沒有道理的。

    典故2:在古代,槐樹被認為代表“祿”,槐乃木中之鬼,古代朝廷種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坐於其下,面對三槐者為三公,《周禮·秋官·朝士》上說:“面三槐,三公位焉”。《古文觀止》中有一篇東坡先生所著的《三槐堂銘》,講的就是這個典故。 北宋初年,尚書兵部侍郎王佑文章寫得極好,做官也很有政績。他相信王家後代必出公相,所以在院子裡種下三棵槐樹,做為標誌。後來,他的兒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當時人稱“三槐王氏”,在開封建了一座三槐堂。你看,種了三株,子孫當上了大官,這槐樹的力量可真不小啊!

    槐樹是特產於中國的古老樹種,在中國分佈廣泛,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數千年來,華人形成了槐樹崇拜的文化現象。槐樹有如此眾多的用處,與古代人的吃、穿、住、用、行、勞作、防病治病等日常生活和生產息息相關。正是在生產生活中與槐樹朝夕相處,古代人才對槐樹有了細緻的觀察,注意到它的旺盛生命力,遂視其為吉祥、祥瑞的象徵,從而產生了對槐樹崇拜的原始信仰。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手下重臣,位至齊國公,據說相貌十分醜陋。有一次他和徐績遇見了七歲神通賈嘉隱。徐績有意逗他,指著一棵槐樹問:“這是什麼樹?” 徐績就是隋唐演義上那位徐懋功,瓦崗寨上的軍師,是個很智慧的人物,在李唐王朝封為萊國公。神童看著他回答:“是松樹。”如果是現在,高考狀元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錯認槐樹當松樹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可那是唐朝,城市綠化很好的,槐樹遍地可見,如果把這個都能認錯,那就是徒有其名。小賈同學看著徐懋功一臉吃驚的表情,笑著解釋:“以公配木,何得非松邪?”言下之意您是萊國公,您加上木頭那豈不是松樹嘛。這話說得十分討巧,暗暗拍了徐懋功一個馬屁,讓老徐十分舒服。

    長孫無忌也靠著槐樹問道:“這是什麼樹?”按說他靠著樹也應該是鬆了,可是這神童卻老老實實回答說:“槐樹。”長孫無忌沒有得到奉承,有些不甘,問道:“你不改了嗎?”小賈同學說:“以鬼配木,當然是槐樹了。”眾人不由哈哈大笑,這孩子竟然拿他的相貌做調侃。

    拋去玩笑的因素不說,拿槐樹來形容長孫無忌也沒有什麼不妥,槐樹跟長孫無忌一樣,雖然外貌上帶了一個鬼字,顯得形象不是太好,但樹和人一樣,都是不可貌相的。槐樹在樹的世界裡也是“位高權重”,他從很早的時候就被人當作神樹,在政治上更是作為三公的代表。夏朝有個帝王就叫槐,因為槐樹夏天開花,正好和夏王朝匹配,因此槐花還是夏朝的“國花”。可見槐樹絕非一個鬼樹那麼尋常,用槐樹來形容長孫無忌倒是最為貼切了。

    我們再來說一個故事。

    唐朝時候,有個名為賈秘的書生從睢陽到長安去,在洛陽城邊遇見了七個人喝酒,就加入他們高談闊論,熟識之後,七個人對他說了實話:“我們都是樹精,分別是松、柳、槐、桑、棗、慄、樗。”賈秘也膽大,毫不奇怪,依舊和他們暢談。七棵樹於是對他各言其志,其中槐樹說:“我愧受Sunny雨露的恩澤,卻是不成材的樹木,架橋缺梁,人家不用,大廈少棟,也嫌棄我,如果沒有好木匠加工,連長短大小都難合乎要求。噫!靠我的有三公之名呢!”這是《太平廣記》輯錄的一則唐傳奇故事,槐精這話前面說得十分謙虛,卻在最後一句露出狂傲,雖然我不成材,但是如果人靠我身上,就有三公之名。

    這三公在古代雖然各朝代具體所指不同,但都是大官,如西周的時候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秦朝的時候以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做三公,漢朝的時候又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隋唐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總之,三公都是手握重權的大人物,是許多士子夢寐以求的位置。

    要想實現三公之夢,一個必要條件是槐樹搞好關係,因為槐樹就是三公的“一個代表”,這種說法據說源自周朝,《周禮》上說三公朝覲天子時, 要面槐而立。東漢時的經學大師鄭玄註解說,槐和懷同音,意思是“懷來遠人”。這是三公的職責,周王讓他們站在槐樹底下,不但讓他們乘涼,同提醒他們不要忘記了為我修行品德,吸引那些遠方的人移民到我周朝。除此之外,槐樹那高大挺拔的形象也是能成為三公形象代言人的一個重要條件,否則像柳樹那樣柔若無骨,肯定也不會用他的。不管怎樣,槐樹從此成了一步登天,權柄在握,對於三公人事的任命有著非常大的發言權,一般誰家的槐樹有所異樣,肯定就表示著天上要掉烏紗帽了。

    《太平廣記》中說唐朝尚書省南門外有一棵槐樹,每當尚書省有人出任宰相,頭一天夜裡,這槐樹就發出絲竹之音,以示祝賀。這槐樹雖然靈驗,但是最多也就預見一天的事情,不算什麼奇妙,而且他居然奏音樂,有怕馬匹之嫌疑,太損三公形象了。

    比這棵唱歌槐樹神奇的槐樹還有很多,如《玉堂閒話》中說唐長安城有孫家老宅子前的一個柱子下突然長出了一棵槐樹,按說這對房屋安全很不利,需要砍掉的,可是老孫顯然知道槐樹和三公的關係,他不但不砍,反而遮擋起來,顯得很低調。後來這樹越長越大,把屋子都供得傾斜了,實在遮擋不住,好多人都來圍觀,十分羨慕。後來孫偓果然執掌朝政,真是“天不欺我”。宋朝那位不記私仇的賢相呂蒙正也遇見過這樣的好事,《談苑》上說呂蒙正家裡窮,為了參加考試,到一座寺廟裡苦讀,冬天去,春天才回來,回到家中就見床前長出了幾株槐枝,當年便登科,高中狀元,十年之後已經是宰相了。

    這還只是代表著一個人的命運,《酉陽雜俎》裡那棵槐樹則代表了三個人的命運。唐相國李石家中有一棵槐樹,有三根樹枝十分旺盛,其中兩枝伸過堂前屋脊,一枝沒有,結果他們兄弟三人有個人做到了宰相,有一個始終沒當上,顯然那個沒有伸過堂屋的樹枝就代表著這個沒有當上宰相的倒黴兄弟。

    這些槐樹生長還都是自然現象,有時候為了謀取三公之位,有些人就不惜用人工手段干預,最著名的就是《宋史》中那個手植三槐的故事。王佑在家裡種下三棵槐樹,自信地說:“我家後代必有做三公的。”他這話不久得到應驗,他兒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因為父子都是賢臣,蘇東坡很欣賞他們,寫過一篇《三槐堂銘》文章予以褒揚。

    如果家裡實在沒有旺盛的槐樹,甚至到外面有槐樹的地方住一晚上也能改變官運,《夢溪筆談》記載,在宋朝學士院第三廳學士閣子前有一棵大槐樹,人稱槐廳。傳說在此居住的人,大都當了宰相。這些讀書人就爭相居住,不惜大打出手。這些人為了討個彩頭,斯文掃地,醜態畢露,就算讓他們做了三公,估計也是個貪腐之徒。槐樹有靈,也該因此蒙羞,《夢溪筆談》也就只記了這麼一個說法,沒聽說後來有人因此走上高位。

    像這樣的故事正史和野史都有很多,槐樹可以種、可以聽音樂、可以長樹枝,但是千萬別在夢裡見到他,因為那是大凶徵兆,搞不好要丟性命的。《酉陽雜俎》中說北魏的廣陽王元淵一次夢見自己穿著龍袍靠槐樹站立,於是就找解夢專家楊元稹,專家是個很知趣的人,對他解釋說:“你要當三公了。”可是私底下卻對別人說:“槐字是木旁有鬼,他是死後才能得三公。”果然元淵後來發生叛亂在中被殺,死後被封為司徒。由此也可以看出,

    槐樹旺盛代表著官運亨通,相反槐樹的乾枯則代表著官運的衰落,《隋書》上說,後齊的時候,武平元年槐樹華而不實,這就代表著三公尸位素餐,是衰敗的徵兆。借用槐樹來批評政事。《世說新語》更是將一個槐樹和一代才子的死亡聯絡起來,東晉末年,才子殷仲文參加小舅子恆玄組織的造反活動,活動失敗後,殷仲文投降大司馬劉裕。劉裕有些看不起他,自然不加重用。自負的殷仲文看著大司馬門前的老槐樹,自我感嘆:“槐樹婆娑, 無復生意。”他顯然是感覺到死亡的臨近,果然不久便被殺掉了。

    隋唐時期已經廣開科舉考試,想要成為三公除了要有槐樹眷顧,還必須要在科場上脫穎而出,很自然地人們就把槐樹和這“高考”聯絡起來,考試的年頭稱槐秋,舉子赴考稱踏槐,賈島有詩說:“長安車馬道,高槐結浮陰,下有名利人,一人千萬心。”說得就是槐樹下參加科考的舉子們。不過槐樹已經身為三公的代表,再來象徵科舉考試未免有些屈尊,槐花逐漸成了唐朝的科舉之花。這種象徵倒也十分符合邏輯,年輕的舉子們就是未來的三公,是三公的希望之花嘛。

    槐花之所以能成為科舉的代表,更可能是因為唐朝考試時間和槐花盛開之日相近,考試的月份又稱槐黃。那時每年七月左右槐花一開,考試將近,京城的“京漂一族”就開始忙碌了,因為要積極備考試,趕快找個地方住下來,或者閉門讀書,或者舉行模擬考試,或者四處託關係。唐朝有句話叫“槐花黃舉子忙”形容的就是這種現象,因此考試時節也就稱為槐黃。

    考試結束,高中者自然“一日看盡長安花”早把槐花忘卻,倒是在落第者的眼裡,槐花的分量十分重,因此唐詩裡吟誦槐花的大都充滿了滄桑和無奈。段成己有詩句:“幾年奔走趨槐黃,兩腳紅塵驛路長”羅鄴說得更為心傷:“愁殺江湖隨計者,年年為爾剩奔波。” 到了宋朝,科舉功名依然,不過詩人們卻對此多了一種通達,如朱熹詩句:“槐花黃盡不關渠,老向功名意自疏。乞得山田三百畝, 青燈徹夜課農書。”

    黃庭堅也有詩句說:“槐催舉子著花黃,來食邯鄲道上樑。”將槐樹這一功名利祿的象徵比作邯鄲道上那個黃粱一夢。但這種豁達的胸懷唐朝人也有,不過沒有寫到詩句裡,而是編成了故事。那個黃粱一夢本身就唐朝人編的《枕中記》。除了黃粱一夢,唐朝人還編過另一個類似的故事,在那個故事裡,更是直接拿槐樹作為暗喻,反思人生,反思功名。那個故事就是著名的《南柯太守傳》,故事的主人公一次喝醉之後,被人帶到槐安國,在這裡他娶了公主金枝(槐樹的一枝),又做了宰相,當了南柯太守,享盡榮華富貴,但後來國王冷落,驅逐出去。恍然醒來,才發現一切都是夢。原來所謂槐安國就是門口的大槐樹,所謂國王王后公主等等是一群螞蟻。

    故事裡之所以選擇槐樹作為夢中富貴之地,正是因為槐樹本身豐富的政治寓意。整篇故事可以說是對槐樹這一意象的一種“反用”。學者說中華文化是由儒家的那種積極“入世”的態度和道教那種淡薄的“出示”兩種態度構成,前面槐樹代表這得功名可以說是儒家那種入世,而南柯一夢則是出世了。這也算是中華文化在一棵槐樹上的集中體現吧。

    時間過去了一千多年,現在高考安排在六月,差不多也是槐黃時節,學子們當然要有必勝的信心去考試,不過人生變數太多,倘若不如意,也要學學古人看開的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坐飛機的時候為什麼要求關掉手機,飛航模式還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