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這句詩的意思是:只有在笛聲《折楊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現實中從來就沒有見過春天。原文如下:李白 《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Murano。【詩文賞析】李白 《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Murano。
【譯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滿山飄雪,只有凜冽的寒氣,根本看不見花草。
只有在笛聲《折楊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現實中從來就沒有見過春天。
戰士們白天在金鼓聲中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鬥,晚上卻是抱著馬鞍睡覺。
但願腰間懸掛的寶劍,能夠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
【註釋】
⑴天山:指祁連山。
⑵折柳:即《折楊柳》,古樂曲名。
⑶金鼓:指鑼,進軍時擊鼓,退軍時鳴金。
【創作背景】 這組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二載(743年)。此前一年李白初入長安,此時供奉翰林,胸中正懷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這句詩的意思是:只有在笛聲《折楊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現實中從來就沒有見過春天。原文如下:李白 《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Murano。【詩文賞析】李白 《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Murano。
【譯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滿山飄雪,只有凜冽的寒氣,根本看不見花草。
只有在笛聲《折楊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現實中從來就沒有見過春天。
戰士們白天在金鼓聲中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鬥,晚上卻是抱著馬鞍睡覺。
但願腰間懸掛的寶劍,能夠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
【註釋】
⑴天山:指祁連山。
⑵折柳:即《折楊柳》,古樂曲名。
⑶金鼓:指鑼,進軍時擊鼓,退軍時鳴金。
【創作背景】 這組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二載(743年)。此前一年李白初入長安,此時供奉翰林,胸中正懷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