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山採菊

    我現在六十多,兒子三十多,孫子五歲。

    我們祖孫三代很是融洽。走路時兒子招呼我,經常摟著我的腰、媽媽的腰。我們兩個大人也經常摟著兒子的腰。沒感覺不對勁兒,盡享天倫的愉悅溢於言表。

    因為我本人小時候正處於文革時期,家長都三十歲左右,國家幹部,非常忙。我們跟姥爺姥姥住一起,儘管是同院居住,但是與家長見面的時候不多,大多是我們休息了,父母親還沒有回來,早上我們起床時父母親已經走了。

    處於這種情況,姥姥姥爺是有文化的傳統人士,教育我們就是“孝悌謹信“、“尊老愛幼”、“詩書傳家”,小時候想跟父母親親熱親熱很是難得,就形成了一種遺憾,所有有了兒子以後很注意和孩子的溝通交流,經常談心玩兒耍,處的就像是“哥們兒”,感情非常融洽。

    到了兒子在北京唸了大學,由於我的工作經常與北京有關係,只要一想兒子,我們夫妻倆隨時可以半公半私的到北京看看孩子,見個面。這並不是說兒子離不了父母,相反,由於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他自己生活的能力,兒子一直非常獨立。有主見,善交往。

    正是這樣的教育方法,彌補了我們和長輩接觸少的遺憾,又加強了我們和兒子的親密關係。

    兒子現在也是和他們的兒子有時間就一起玩,禮拜天絕大多數和孩子博物館、公園、興趣親子班玩個不亦樂乎。

    我覺得爸爸摟摟兒子,兒子摟摟爸爸沒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教材為何刪除“地動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