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心素履
-
2 # 姜子閒談
首先我認為如果人變得自私了,缺少同理心的話並不會快樂,反而會痛苦。如果是因為情感上面獲取不到快樂的話,不能歸咎於人性自私上面,你可以換個角度思考一下,你願意和什麼樣子的人相處或者什麼樣的人會讓你快樂呢?我認為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善良,大方,有格局,不斤斤計較,不自私的人在一起相處,你說對嗎?
其實你的這個問題我認為你應該換一個角度去發現為什麼你要把問題歸咎於自私上面呢?其實真的和這個詞語沾不上邊的。而是應該歸結於人性的複雜與簡單或者說是社會的進步導致越來越複雜,周邊的一切都變得複雜了,那麼肯定就會勞神傷腦了,怎麼能開心的起來呢?
所以這也就簡單了,你要學會讓自己變得簡單,對待生活,實物,社交都簡單一些,所謂的以退為進,當你習慣了這種簡單的生活,你就會發現,身邊的一切都沒有那麼複雜了,簡單了很多,身心也會輕鬆起來,這樣的話你的生活就會快樂起來,思考的問題簡單了,留給自己的時間也就充足了。
在我們的文化裡,做到這一點很難。但如果你真的能過做到一點,一定會有所改變。
1.信與孝是我們文化裡最為重要的兩個基因。
信,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誠信。但是誠信的內涵與我們古人說的信相比,明顯的要容易做到。有借有還,說道做到,童叟無欺,都是我們現在說的誠信,實基本的做人準則和行為方式。在《道德經》裡,信,說的是遵守時間、遵循天道,因為時間是你無法控制的,它就在哪裡,你無法阻止和抗拒。所以遵守時間就是信。天道也在哪裡,無論你抱怨、辱罵,它也在哪裡。相比較而言,現在的信更容易做到。
孝更不用說,一句“大逆不道”足以壓垮一個人所有的自尊與驕傲。
2.自私不是一味的為自己,而是在信與孝的規範裡擴大心理的自由空間。
我們都不喜歡自私這個詞,但是無私也不是不考慮自己,無條件的犧牲自己。試問,如果你自己都過得不開心,不舒服,又怎麼可以讓別人過得開心、幸福。特別是在家庭關係當中,一味的委屈自己換來的不是家庭的幸福,而是離散。
無私,需要以儲存自己為前提;親密,但是還要有自己的心理邊界。
所以我們的這裡說的自私,是要有自己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