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獼猴桃影視解說
-
2 # 略董
三星堆遺址附近有馬牧河和鴨子河兩條河,兩河之間有一道土崗將其分開,馬牧河的北岸,有一塊彎彎的臺地高高的突出,這就是月亮灣,而在馬牧河的南岸,有三個高出地面的黃土堆,因為這三個黃土堆在平地上拔地而起,塊頭也很大,遠遠望去像是三顆金星,三星堆與月亮灣隔河相望的地方,有一片高大的柏樹林和白果樹,白果樹高大挺拔,樹齡久遠,當地人稱為“風水樹”。
三星堆,月亮灣,樹林三者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三顆金星印稱這一彎明月,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因此這裡作為一個獨特的人文景觀流傳下來,民間就有了“三星伴明月”的名聲。在清代嘉慶年間編的《漢州志》中將此地記載為“三星伴月”或“三星伴月堆”隨著名聲越來越大,這一區域成為了古代漢州八大人文景觀之一。所以這裡發現文化遺址後,叫做三星堆遺址也就順理成章了。
原三星堆後來被破壞掉,現僅剩下半個土堆。
在三星堆遺址發掘地附近有三個黃土堆,傳說玉皇大帝在馬牧河畔灑下三把土,然後就變成三顆星,所以叫三星堆。
考古遺址命名應以遺址所在地的小地名為準,以能精確反映遺址所在位置為宜。否則就會出現不同遺址有相同名稱的情況。所謂小,是相對省、縣級行政區劃來說的,一般就是遺址所在的村莊名,或者當地人對某村莊內一處更小地方的稱呼。“李三孤堆”,“三星堆”就是這種情況,這些名稱不是遺址的自名(三星堆人怎麼稱呼當時他們自己的聚落,如今已不可考),也不是考古工作者的主觀臆造,而是本已存在的地名(即使是歷史沿襲下來的,通常也不會追溯到很久,特別是遺址所處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