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93465386038

    原詩:

    《鄉愁四韻》

    ——余光中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 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我認為作者之所以用“張”作為量詞,有如下幾點原因:

    1、可以看到原詩中有兩處出現了“一張海棠紅”,如果不看第二處,我認為用“片”來形容“海棠紅”也不錯。但是第二處之後緊跟了“一片雪花白”“一朵臘梅香”形成排比,如果前面用“片”就重複了。會減少詩歌的美感。(強迫症的我也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2、“一張海棠紅”能夠生動的表現出紅的繁茂、盛大,紅與紅之間緊緊相連,而“張”給人感覺比“片”更廣大、完整。

    3、我認為這是“不以詞害意”在現代詩歌中的一種提現,“張”作量詞看似無理,但細細品來,還非得是這個字能體現出“海棠紅”的特點,就像“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中的“餘、上”一樣。作者沒有片面的追求常用的、生動的字,而是採用最直白、最真實、最迴歸本源的字。看似寡淡無稽,實則最有味道。可以算詩之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呼蘭河傳大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