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梵語:bodhisattv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翻成漢語的意思叫“覺有情”,追求覺悟的有情眾生。佛教認為,從初發心(初信位的菩薩)一直到圓滿成佛,總共有五十二個階級。南傳佛教認為菩薩是在佛法失傳之後,在未來成佛、重新開啟正法之教的修行者,南傳經典裡提到的菩薩只有兩位,即成佛前的釋迦牟尼和未來佛彌勒菩薩。此外,上座部佛教所定義的菩薩也包括了一切發願在未來成為佛陀聖弟子的修行者,即聲聞菩薩。菩薩的主要修行內容就是十度波羅密。大乘佛教認為,菩薩是佛的脅侍,每位佛有兩位脅侍菩薩:西方過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兩位脅侍菩薩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西方三尊);中間現在裟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脅侍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釋迦三尊);東方未來琉璃光世界藥師佛的脅侍為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藥師三尊)。現在佛和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迴中的眾生度化成佛。佛經中所舉出菩薩的異名有:開士、大士、尊人、聖士、超士、無上、自在、勇健、大道心成眾生、身業無失語業無失意業無失、身業清淨語業清淨意業清淨、身業無動語業無動意業無動等。四大菩薩一般指:文殊菩薩 - 釋迦牟尼左脅侍 普賢菩薩 - 釋迦牟尼右脅侍 觀音菩薩 - 阿彌陀佛左脅侍 地藏菩薩 - 有“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悲願 關於八大菩薩有多種說法。《八大菩薩曼荼羅經》裡稱八大菩薩為: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通常佛教造像多依此經。《藥師經》說: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菩薩、寶檀花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七佛八菩薩經》說:文殊菩薩、虛空藏菩薩、觀世音菩薩、救脫菩薩、跋陀和菩薩、大勢至菩薩、得大勢菩薩、堅勇菩薩。《舍利弗陀羅尼經》說:光明菩薩、慧光明菩薩、日光明菩薩、教化菩薩、令一切意滿菩薩、大自在菩薩、宿王菩薩、行意菩薩。
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梵語:bodhisattv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翻成漢語的意思叫“覺有情”,追求覺悟的有情眾生。佛教認為,從初發心(初信位的菩薩)一直到圓滿成佛,總共有五十二個階級。南傳佛教認為菩薩是在佛法失傳之後,在未來成佛、重新開啟正法之教的修行者,南傳經典裡提到的菩薩只有兩位,即成佛前的釋迦牟尼和未來佛彌勒菩薩。此外,上座部佛教所定義的菩薩也包括了一切發願在未來成為佛陀聖弟子的修行者,即聲聞菩薩。菩薩的主要修行內容就是十度波羅密。大乘佛教認為,菩薩是佛的脅侍,每位佛有兩位脅侍菩薩:西方過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兩位脅侍菩薩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西方三尊);中間現在裟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脅侍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釋迦三尊);東方未來琉璃光世界藥師佛的脅侍為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藥師三尊)。現在佛和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迴中的眾生度化成佛。佛經中所舉出菩薩的異名有:開士、大士、尊人、聖士、超士、無上、自在、勇健、大道心成眾生、身業無失語業無失意業無失、身業清淨語業清淨意業清淨、身業無動語業無動意業無動等。四大菩薩一般指:文殊菩薩 - 釋迦牟尼左脅侍 普賢菩薩 - 釋迦牟尼右脅侍 觀音菩薩 - 阿彌陀佛左脅侍 地藏菩薩 - 有“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悲願 關於八大菩薩有多種說法。《八大菩薩曼荼羅經》裡稱八大菩薩為: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通常佛教造像多依此經。《藥師經》說: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菩薩、寶檀花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七佛八菩薩經》說:文殊菩薩、虛空藏菩薩、觀世音菩薩、救脫菩薩、跋陀和菩薩、大勢至菩薩、得大勢菩薩、堅勇菩薩。《舍利弗陀羅尼經》說:光明菩薩、慧光明菩薩、日光明菩薩、教化菩薩、令一切意滿菩薩、大自在菩薩、宿王菩薩、行意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