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PM宋先生
-
2 # 神奇碼農
事實證明,蘋果並非不可戰勝,66%的利潤,已經說明蘋果在走下坡路。而中國產手機衝擊高階有兩條路可走,華為已經走了一條。
蘋果手機利潤佔比已經大幅下滑不得不說手機行業66%的利潤被蘋果拿走,確實是一個驚人的數字,然而這和前幾年的蘋果卻無法相提並論。
2016年第四季度,蘋果拿走了手機利潤的92%;
2017年第四季度,蘋果拿走了手機利潤的86%;
而在2018年全年,這個比例下降到了62%。
2019年第三季度的66%雖然相比62%有所上升,但是整體來看,大致也維持在六成的水平,雖然其他品牌難以望其項背,但是足以說明現在的蘋果已經不是前幾年的那個蘋果。
高階手機的兩條路線高階品牌的路線蘋果和三星已經走過一遍了。
第一條路便是蘋果走出來的。
擁有自己的系統和晶片,真正做到了軟硬結合,極大提升系統體驗。並且手機用料充足,實實在在的高階手機。
第二條路是三星走出來的。
早起的三星S系列,體驗上根本不是iPhone的對手,但是三星找到了自己的路。一是堆高配置,尤其是自己家的高階螢幕;二是走大屏路線,不和iPhone直接競爭。
中國產手機衝擊高階中國產手機目前並不能像當年的iPhone一樣顛覆整個手機行業,所以跟著前人的路線即可。
目前華為基本走的是蘋果的路線,雖然仍然使用的是安卓系統,但是從多屏協同、一碰傳等可以看出,華為在安卓上花了很大的功夫。不過目前距離蘋果仍然還有差距。
至於其他品牌,目前還沒有華為這般的技術實力,走的都是三星的路線,堆配置。由於三星在國內市場落敗,這個方式也確實可行,畢竟沒有三星競爭。
總結充分認識對手強大的同時,也不要過度自卑,現在中國產手機體驗也並不差,並不是方方面面都不及蘋果。蘋果手機雖強,但是這些年創新能力已經明顯不足,並非不可挑戰,華為成功衝擊高階市場就是最好的例子。
-
3 # 浩子哥科技賦能
在國內高階機市場,華為的份額早已經超過蘋果手機了;
2019年Q3,蘋果手機佔全球智慧手機行業利潤的66%。
不過,小米數字系列還在衝擊高階市場!短時間內是否能夠衝擊成功,還不得而知?
中國產手機廠商想要自家的更多機型衝擊高階機市場,必須要從以下五點做突破:
使用者基礎、品牌定位、硬核科技、軟體生態、高定價!
……
使用者基礎如今,消費者的需求呈現兩級化,一部分人追求價效比(“消費降級”),另一部分人追求高品質(消費升級);
華為是分2個品牌,華為抓消費升級的使用者,榮耀抓“消費降級”的使用者(還有一部分消費升級的使用者);
小米抓住了“消費降級”人群的使用者需求,卻沒能抓住消費升級的人群的使用者需求!
除了掌握使用者需求,還要培養使用者基數;當用戶數量足夠多了,總有一部分人是可以承受高消費的;從自己的“使用者流量池”內找到高階使用者,推廣高階產品!
與蘋果相比,華為、小米也走了這條路;當花粉越來越多時,華為越有自信推出高階產品;至少小米一直在追求價效比,直到小米10才有點淡化價效比!
……
品牌定位品牌定位:高大上、黑科技、高效能、高體驗、好設計、高定價;
產品檔次:超高階(譬如華為保時捷款、小米環繞屏手機)、高階、中端、低端;
產品層次:庫存(引流)產品、當季(熱銷)產品、未來(高利)產品;
小米擁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但是近年來,在國內市場,因為“堆料”、“商業互懟”,品牌美譽度有點下降!
品牌美譽度是指不僅要使用者知道這個品牌,還要使用者認為這個品牌很高大上(從高階機的角度);所以,創始人團隊要有人格魅力,產品要高逼格、技術要黑科技、體驗上要有高效能!
……
硬核科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手機已經不僅僅是通訊、娛樂裝置,還是辦公裝置(譬如華為Mate系列、華為平板的重構生產力);
所以手機必須要有高科技,必須要有核心技術,否則就容易給消費者“組裝機”的不良評價!
將硬核科技融入到產品時,還必須要做好更嚴格、更高標準的品控,不僅僅要良品率高,還要有高工藝標準!
……
生態建設如今,手機裡的作業系統、APP越來越重要;智慧手機廠商不僅僅要成為一家高科技的硬體公司,還要成為一家優體驗的軟體公司;
想要做好軟體,就必須要做好生態建設,最好是能夠擁有自家專屬的作業系統!
中國產手機的最大缺點,不是晶片,而是作業系統和應用生態!華為如此,小米也是!
……
高定價很多廠商因為對自己的品牌檔次、技術水準、產品含金量、營銷渠道等綜合實力不太自信,不敢往高處定價,怕定高了沒人買…
衝擊高階就必須敢於經歷一次次失敗,不是一蹴而就!
……
只要做好以上五點,華為、小米、OPPO、vivo就能打造出更多的高階機型,哪怕是在國際市場,也能夠賺更多的錢!
不經歷失敗,總能賺大錢?
……
-
4 # 住隔壁的老汪
手機要想做高階,就不能打價格戰,賣的不僅僅是硬體錢,要有品牌溢價。品牌溢價靠什麼支撐呢?PS:順便說一句,今年中國產手機集體漲價是沒得辦法,供給商漲價逼得你不得不漲,所以,不一定價格高就是高端了,要有自己得亮點,這也是蘋果溢價高得原因
首先效能肯定是要頂級的,這個毋庸置疑,效能是體驗好的基礎。然後就是對硬體調教,好的硬體要調教好才能發揮出最大作用。
然後就是設計,總得認真點吧,不要抄襲是最基本的。首先是外觀,特別是在現在手機基本都是一個樣的時候顯得尤為重要,比如索尼Z系手機的顏值基本是公認的高。系統就也算到這裡面吧,現在中國產手機基本都是安卓系統的,極少部分WP系統,這裡就忽略不計。安卓系統給人的基本印象是卡,其實現在不是這樣子的,特別是更新到4.4或者5.0以上,處理器在800或以上(MTK的什麼樣我就不知道),非常流暢。不過,前提是你得管好你手機裡的軟體,各種後臺。所以,要是系統能夠管理這些的話,對手機的使用體驗會提高很多很多,這個已經有系統和第三方軟體做到了。還有就是系統UI,互動等設計,這些都能夠提高使用體驗。反正至少,不要做負優化。。。
可靠就不用說了,手機不能老宕機什麼的,不能老罷工。
還有就是廠商的宣傳,不要太LOW了,整天把人當猴耍,說跑分,抨擊友商等這些行為會太LOW。你看VIVO,OPPO不撕逼靠廣告也能把手機賣得很好,好好做自己就行了。
最後是品牌。中國產的手機想要衝擊高階,就要捨得投入本錢,踏踏實實做好產品,這樣手機品質過硬,價格也高,但是中國人不一定買賬,手機賣不出去,廠家虧本,只能做低端。這是一個惡性迴圈。
中國產手機要衝擊高階需要廠家以及消費者的共同努力。 -
5 # 大肚1986
蘋果也是忍辱負重好多年才有今天 它的成功是必然 不是偶然 如果華為有一天取代蘋果上位no1 那麼它的忍辱負重才剛開始 給華為時間 不急
-
6 # 肥宅數碼短評
中國產手機衝擊高階這個問題,華為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
首先是過硬的產品,華為從mate10系列開始開啟局面,到mate20在高階站穩腳跟,後繼的p30,mate30,p40系列都十分出色。
其次是營銷,華為的廣告比國內其他廠商明顯高一個檔次的,廣告就跟講故事一樣,能打動人才行。這一點華為學到了蘋果的精髓,有的廠商還在學皮毛。
另外就是良好的售後,華為自從接手了金立的渠道,線上下是一發不可收拾,門店數量已經超過了曾經的線下巨頭OPPO。線下是出貨的大頭,也是售後系統的組成,我每次路過華為都會進去蹭一張免費的膜,換成一加就沒這麼好的事了,我根本沒看到過一加的門店。
希望其他中國產廠商多學學華為,走出去,外面也有廣闊的市場,把華為被制裁而丟掉的市場吃下來。
回覆列表
賣多少數量,賺了多少錢,跟衝不衝入高階市場,這本身就是兩碼事情,不能夠混為一談。
實際上目前的手機廠商,最舒服的應該是魅族和堅果這樣的品牌。本身就小眾,粉絲的粘性相對高一些,無論外部環境怎麼衝擊,該買的使用者還是會買,雖然肯定不可能再殺入大的市場,不過也可以活下來。更何況雙方背後都有大腿支撐著。對於各自的團隊來講,可以放心做自己有特色的產品。
掙多少錢是由商業模式決定的手機市場很殘酷,尤其是到現在。基本上處於澇的澇死,旱的旱死的狀態。尤其是對於利潤而言,蘋果、三星、華為這三家廠商出貨量前三的企業,拿走了整個行業超過90%的純利潤,剩下的小米、OV等企業,分剩下的10%不到。賺不賺錢大家心裡可想而知,雷軍說小米硬體純利潤永遠不超過5%,實際上目前小米硬體純利潤也就在3%左右,能夠衝到5%,我覺得小米股價也不至於跌成這樣。
但是話說回來,手機廠商的利潤之所以這樣,跟本身的模式有著比較大的差異,說白了就是怎麼賺錢,賺多少錢都是你們自己來定的,不要什麼鍋都甩給蘋果,覺得蘋果賺走66%的淨利潤就是有問題。
比如說小米,本身的商業邏輯就是依靠價效比的機器快速佔領市場,奪取使用者,讓更多的人使用MIUI系統,之後再通過廣告、軟體、內容、金融等服務來賺錢。因此小米從誕生指出把手機價格降到1999元來賣,就註定了其肯定是不可能在硬體領域賺錢的......比如說OV兩家企業,背後的核心競爭力是全國超過20萬家線下門店,能夠活到今天靠的是線下的經銷商渠道網路。因此對於OV來說,一方面需要留出大量的利潤空間給到經銷商,另一方面需要留出大量的預算給到廣告和地推等市場。自己的利潤自然也不可能高......蘋果本身一直以來都是依靠售賣硬體來賺錢,喬布斯所謂的“蘋果是一家披著硬體外衣的軟體公司”,指的是從使用者體驗來講,硬體需要配備優秀的軟體,使用者才會買單。蘋果將軟體體驗儘可能做到最好,硬體工藝做到最高,買一個較高的價格,自然賺走了更多的錢。
中國產衝擊高階是為了控制供應鏈我們目前還是喜歡以售價來劃分機器的等級,其中2000元以下的算是低端機器,3000元左右的算是中端機器,4000元的是高階機器,超過5000元的就已經是旗艦機器了。
即便是中國這樣手機的消費大國,2019年的手機銷售價格的平均數字也就在2500元到3000元之間,也就是說中國大多數消費者依舊是消費中端機器為主。那就更不用說東南亞、中東、非洲這些未來潛力市場的國家了,均價會更低。
因此從市場規模來看,手機廠商生產機器應該是做價效比的機器,搶佔第三世界國家的市場才對。比如說三星作為全球出貨量第一的企業,大多數機器都是A、C、J、E這些千元機系列,S系列和Note系列每年賣不了多少。
為什麼目前中國產廠商紛紛開始漲價呢?背後的核心原因其實還是需要更多的錢來控制供應鏈。
當然,由於2020年是5G元年,目前推出的手機除了iPhone之外基本上也都是5G手機。5G本身晶片模組、天線模組、電池模組等硬體成本的上升,難免會導致價格的上漲。高通的旗艦處理器+5G基帶的搭配,成本就已經超過了1000元人民幣。
不過最重要的,衝擊高階市場,還是為了賺錢的事情。怎麼來理解這句話,其實就是“做手機核心靠的是什麼?”。是設計團隊?是運營團隊?是市場團隊?都不是......接喬布斯班的庫克過去是負責什麼的?供應鏈!
說白了就是,蘋果之所以可以把iPhone做到相對體驗較好的原因,背後對供應鏈的把控是關鍵。比如說螢幕可以拿到三星最好的螢幕;機身可以拿到最好的材質,使用最好的工藝;各種感測器可以率先拿到獨佔資格,做到人無我有;甚至代工工廠最終的組裝質量也可以更好,因為組裝一臺iPhone賺到的錢可能是其它品牌的2-3倍。
做手機,靠的就是供應鏈,背後涉及到的就是“錢!”,有錢什麼都好說。過去的中國產品牌,沒錢,像是小米這樣的企業,貼著成本賣手機,沒有充足的資金來備貨,只能夠走限時限量搶購,搞得怨聲載道,還被罵耍猴。蘋果這樣的,iPhone全球首發,很少出現過缺貨訂不到的情況。
衝擊高階只能做長板機器那麼什麼是高階手機?應該就是所有功能都頂到最高對吧?你需要行業中最好的螢幕,最好的處理器,最好的電池和充電,最好的揚聲器,最好的感測器,最好的軟體體驗等等。坦率的講這其中能夠做到平衡度最好的是三星。
三星2019年的旗艦Note 10+系列,螢幕最頂級的AMOLED螢幕;雙揚聲器支援杜比音效;高通驍龍855+5G基帶;45W快充加上4500毫安電池;秒天秒地秒空氣的祖傳1200W畫素模組;12G運存+512G快閃記憶體的儲存容量;成熟度很高的One UI 2.1系統......全部都是三星能夠拿得出來最好的配置,售價也沒有iPhone 11 Pro高,但就是賣不動.......
賣不動,還不是因為做長板機器,在高階市場來說只是入門。沒有自己足夠的特色,使用者是絕對不會買單的。同樣是手機,你都賣到7000多的價格了,給一個消費者不去選擇4000價位機器的理由。
在高階市場來看,蘋果的iPhone因為有IOS系統生態,安卓廠商打不過;華為旗艦機器因為有最好的拍照水準,其它廠商打不過;即便是三星Note系列,好歹也有一個大螢幕+Spen的組合。因此中國產廠商要做高階機器,需要的是找到自己獨佔的特色來做。
比如說一加的方向是螢幕,做業界最頂級的螢幕;小米的方向是拍照,直接拿到了三星1億畫素感測器,並且調教得比三星自己都要好;OV的方向也開始往拍照和充電等方面發展,主打快充的特點。包括目前又開始爭奪中國產OLED螢幕廠商的供應鏈等等。
今年小米、OV等品牌都發布了自己的高階系列,價格衝到了5000甚至7000的價位,不過銷量依舊不夠理想。應該要等到明年,各家找到真正的發力點之後,高階市場的選擇程度一定可以豐富起來。側面來講就是,如果你打算掏錢買一部高階機器,可以等到明年市場成熟後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