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的堅持性差、引導培養是我們現在的一個難題,我們如何克服,避免走彎路。

回覆列表
  • 1 # 小惡魔的媽媽0705

    我們有很多家長經常抱怨孩子不聽話,學習有拖延症、自覺性比較差、不愛學習等等…其實這跟我們的孩子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有時候父母總結會自我安慰,孩子不喜歡學習或者孩子不願意學習。其實很多家長都應該知道,一旦自身有了自律的好習慣,這些計劃安排對於孩子來說,就都不是個事了。

    那麼我們在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我們要區分哪些是孩子自身的好習慣。習慣也分好壞,在生活之中我們要儘量讓孩子改掉拖延、不細心、丟三落四,粗心大意等壞的習慣。選擇性的培養對孩子學習生活有幫助的好習慣,這對以後自律的形成是有很大的幫助,剛開始的時候多鼓勵和肯定孩子,多注重過程。

    其次,關注細節的養成。許多家長在孩子犯了一些錯誤後,都沒有去注意到這錯誤背後的細節原因,從而才導致了事件擴大。所以在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時,哪怕是一個小的方面,都要讓孩子做好,細節決定成敗。

  • 2 # 我是格調

    好的習慣很難養成,壞的習慣卻很快會養成的,要想養成好的習慣,必須長時間的堅持!

    很多人在孩子幼兒園的時候,認為孩子還小,一直都比較放縱,上學可能經常性遲到,甚至請假,平時看著孩子小,也喜歡給孩子幫各種“忙”,孩子也會總拿自己當小孩子!

    我認為孩子得從小培養,要說嚴格在四歲前後也應該嚴格了!沒有效率的做事只會加長做事的時間,所以很小就開始對孩子講清楚效率的事情,這樣大點了他才有更多的時間玩!

    在孩子學習方面,他有一個良好的習慣真的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上個學期我在繪本館收了幾個託管的孩子。同樣的作業,有些孩子二三十分鐘就可以做完,他們可以看半個小時書再玩一個小時。而有些孩子呢兩個小時全用來寫作業,也是非常緊張的,才幼兒園大班啊,我突然都能理解聽說有的託管班老師會給孩子抄作業

    6歲到10歲之間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就是幼兒園大班或者一年級到三四年級的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比較獨立,但是還是比較小的。所以伴讀還是非常重要的!一邊需要隨時瞭解他的情況,一邊要給他做好榜樣孩子在讀書學習,就別拿著手機去指導要求了,家長可能在邊上拿本書來讀,哪怕孩子的其他課本作業,或者是一些小雜誌,千萬別拿手機!

  • 3 # 安康媽媽的養育選擇

    6歲的孩子,大概是幼小銜接班或者一年級了,10歲的孩子差不多三四年級了。首先你要明白這個階段的孩子的認知特點是什麼,再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去幫助孩子做學習策略。等孩子稍大一點,就可以引導孩子做學習策略,等到孩子到了高年級了,可以常常提醒多做學習策略練習。

    困擾孩子在學習上的原因,一般都和注意力有關。如,孩子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這是注意力的集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專注力。學校的課是上完一節課接一節課,孩子前面一節課是語文課,到了數學課時需要孩子把注意力放到數學,這叫注意力的轉移。大體上關係著孩子的學習時,這兩點會很重要。

    一、二、三年級的孩子(6-8歲):注意力的發展

    他的大腦決定他的認知特點,他的大腦前額葉相比較於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已經有了更好的發展。而前額葉是什麼呢,簡單說就是智商。大腦前額葉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發展的,正常的孩子,不用特異干預的話,孩子的前額葉會一直穩定發展,直到成年。也就是說,孩子的注意力會隨著孩子的前額葉的發展逐漸發展,小學高年級的孩子的注意力一般來說會比低年級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分配和轉移。父母對於孩子注意力的發展不用過於焦慮,孩子天生就是會注意力越來越好的。如果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注意力的鍛鍊那就更好了。

    一年級的孩子已經可以抑制自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他做一道語文題,可以單就這道題而思考,不屬於這道題的範圍不會干擾他的思維。這是孩子注意力的發展。

    但是一年級的孩子的注意力是平均分配的,不像高年級的學生,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不會的或者不太理解的題目上面。一年級的學生是,所有的題目他都能注意到。如果大人說,你先把會的做了,不會的先放下,抱歉,這個分配注意力對於他來說很困難。因此需要家長幫忙。

    比如背語文詞語,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第一遍會的詞語,第二遍不再看,第二遍的會的,第三遍不再看,以此類推。這是幫助孩子制定學習策略。也鍛鍊孩子的分配注意力。孩子雖然懂了家長說的方法,但如果你想要他主動去制定學習策略,他還是不會的。

    大腦的發展決定的

    此外,可以幫助孩子制定一些記憶策略,比如重複朗讀出來,重新自己複述出來,或者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說到學習方法,給爸爸媽媽推薦《刻意練習》和《認知天性》,這兩本書就是教授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於孩子的幫助非常大。建議家長孩子和老師都可以看看。

    因此一二年級的孩子需要家長陪同做作業。家長陪同做作業不是監督催促,而是幫助孩子制定學習策略。面對複雜的題目,可以分級制定目標。一步一步達成目標。如果作業量太多,允許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可以休息一下,起來活動活動,運動有助於孩子下半場集中注意力做作業。

    這個過程需要家長反覆不停的提醒孩子,引導孩子制定學習策略,分析作業應該怎麼做。

    在小學低年級時,經常引導孩子做學習策略,等到了四五年級時,孩子在學習上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那時候,孩子已經學會自己制定學習策略了。但是偶爾也需要家長提醒。

    三、四、五年級的孩子(8-10歲):認知自我調整能力的發展

    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很好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他會先做不會的題目,後做會的。如果認知自我調整能力開始發展的孩子,他會知道老師佈置一篇課文背誦,需要分段背誦,然後把課文通讀熟悉,去理解課文的意思,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的記憶,如果碰到不理解的,他會去問老師和同學。認知自我調整能力發展較好的孩子,在學習上,他會根據老師佈置的作業,自發制定學習目標,再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而制定學習方法,他會隨時回顧自己在整個過程中做了什麼,如果達成目標是什麼而達成的,如果無法達成目標,那麼需要其他的輔助,老師或者同學或者課外輔導書等。

    還有一些其他的學習方法,比如做錯了的題目,再過一兩個星期再去做,還會不會出錯。

    而在我們前面說的6-8歲的階段,家長需要去幫助孩子制定策略,並且常常提醒孩子去制定學習策略,尋找更優的學習方法,孩子常常和家長一起分析、學習,到了高年級時,孩子會按照以前的思考思路自動來制定學習策略,這就是我剛說的認知自我調整能力的發展。

    在孩子小學階段父母經常和孩子分析目標,制定學習方法,到了青少年時期,自我認知調整能力會是青少年時期成績優異的一個預測因素。

    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可以讓孩子的自我認知調整能力更快更早的發展,這也是自控力的一種。

    不知道這樣說你是否能明白,是有些專業的術語,但都是簡單易懂,家長要沉澱下來,靜心的想想有哪些方面可以幫助孩子發展的。

    如果家長擔心自己做不到,在你陪孩子做作業時,讓家人給錄個像,錄完後多觀摩自己陪孩子做作業的表現,想想如果你是一個孩子,你是否能接受這樣的陪同方式。

  • 4 # 人鏡

    我是一個11歲孩子和6歲孩子的媽媽,結合我家孩子學習習慣養成經歷,給予分享。

    1、給孩子一張安靜的書桌。

    我家孩子一歲時,兒童房就佈置好了,除了床和衣櫃,還有書架和書桌。

    從小孩子就知道這是她的書桌,喜歡在那裡“裝模作樣”地寫寫畫畫。

    到了一年級,順理成章書桌成了固定寫作業的地方。換了地方,比如:在客廳,在餐廳,在陽臺,她都不習慣,她說只有在自己書桌那裡才有感覺。

    所以,書桌成了學習的地方,一坐在那裡孩子就進入作業狀態。

    2、提前確定好規則:先做完應該做的事,才能做想做的事。

    一上小學,就跟孩子傳達這個理念,做完作業才能下樓玩,做完作業才能玩遊戲,做完作業才能跟全家人一起去郊遊……

    諸如此類,家長不能只是說說,到事上又心慈手軟,不能執行落地,那等於白說,所以,一定要堅持原則,說到做到,讓孩子從內心敬畏規則,並從行為上遵守。

    尤其是老二,從小聽媽媽對姐姐講這些話,她現在到了幼小銜接的階段,自然而然就可以遵守,並且做事情高效有序。

    3、父母的陪伴。

    孩子剛上小學,開始有作業,可能會遇到一些對她們來說很是挫敗的事情,比如:已經很努力了字也寫不好,經常寫錯,寫寫擦擦,擦擦寫寫,拼音字母方向容易搞混……很是沮喪。

    這時候,父母的陪伴和鼓勵很重要。要讓孩子明白,剛開始寫字,因為不熟練,這都是正常的,多練習就好了。接納孩子這種情緒和狀態,靜待花開。

    經過一段時間,可以把剛上學寫的字和現在比較,你和孩子會驚奇地發現,什麼是進步,看見堅持和練習的意義,為孩子內心種下了一顆成長型思維的種子,那就是:剛開始不熟悉的時候,會做不好一件事情,這是正常的,通過練習,可以越來越好。

    陪伴的意義還有,可以跟孩子邊寫作業邊談心,說說學校開心的事情,不開心的事情,及時疏導和解決,讓孩子內心感覺到安全和有力量,因為無論發生什麼,爸爸媽媽都在身邊。

    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親子閱讀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就更好了,就相當於為孩子打開了一扇窗,穿越時空,看到無限可能和樂趣,從此學習不僅僅是學習和考試,更是一段好奇心和求知慾被滿足的神奇之旅。

    有愛,有陪伴,有閱讀,有慣例,有規則……對孩子來說,學習也可以是件有趣的事情。

  • 5 # 熱情奔放的年華

    如何培養6歲到10歲孩子的學習習慣,可以看看我的文章,“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是這樣培養的”。裡面詳細介紹瞭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雖不能全釋孩子的學習熱情,但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 6 # 夏日清風的小屋

    6-10歲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陪伴和影響尤為重要。結合培養我兒子良好學習習慣的經驗,分享給你。

    首先,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小學階段的孩子最需要培養內在興趣動力,父母要做的是陪伴孩子找到感興趣的事情,父母給予信心和鼓勵。父母用言傳身教的方式,為孩子帶來影響,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多表揚、多鼓勵。

    其次,培養孩子不怕學習,面對困難的勇氣。

    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困難與挫折,家長應該對孩子多多啟發,幫助他順利闖過難關,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最後,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

    學習目的應該聯絡孩子的思想和實際,給予細緻的正面教育,把學習目的和生活目的聯絡起來,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激發他對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他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 7 # 奔放684

    孩子在家也就是寫作業,他寫,媽媽要陪在旁邊,進行你的工作,或看書,孩子有時候有問題要問你,所以陪著,而不是看電視睡覺玩手機。讓他感到不公平。

  • 8 # 果媽話育兒

    孩子拖沓,完成作業不及時,學習的時候總是推三阻四,其根源是時間管理的問題。

    果媽建議:

    1、以身作則

    在與孩子平時溝通的時候儘量做到高效,比如答應孩子5分鐘以後出發,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要按照約定時間準時出發。給孩子做一個遵守時間的好榜樣。

    2、培養時間感知能力

    幫助孩子做時間記錄,增加孩子的敏感度。或者通過遊戲的方式感知時間,比如番茄鍾、沙漏等,定好時間開始做事。

    3、制定計劃

    與孩子制定學習計劃,並制定相應的獎勵機制。可以考慮給孩子買一個自律榜,當孩子累計一定數量的小紅花可以獲取一定的獎勵(這個獎勵是孩子自己提出來的,對孩子激勵比較大)

  • 9 # 生活中小精靈

    6歲到10歲這個年齡是關鍵,苗正了才能長的好樹葉才會茂盛,不要讓孩子型成上網或拿著手機打遊戲的習慣,一個人生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改變命運,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是由很多習慣型成的,所以教孩子在懂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掃地洗碗,接著告訴他為家庭懂得付出,不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憑時也多溝通學習的重要效能為社會服務更有價值的一面,孩子從小跟他們多講人生故事哲理對他們是很促進成長的,慢慢調動他們學習狀態,孩子是父母的寶我們都希望他們成才,但我們引導很關鍵特別從小開始,希望一山此建議能幫到你。

  • 10 # 痴音丿毛刷

    首先,非常榮幸可以回答您的問題,同時也更希望跟大家共同,探討、學習。

    下面,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長過程很無助,父母壓根不關心,長大後代溝越來越大,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