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育鄰人

    父母是孩子人生學習成長的基點和起跑線,基點是孩子與父母生活時的狀態、起跑線是父母放手讓孩子獨立自由成長時的狀態。父母為孩子提供學習成長必要的物質保障,從生活最基礎的行為習慣影響孩子的精神世界。如果把社會比作一臺機器,那麼它更像影印機,父母將自己生命樣子影印給孩子。人們常說:“別讓孩子學習成長輸在起跑線上。”但是,這個起跑線在哪裡?什麼是孩子學習成長真正的起跑線呢?答案就是生育孩子的父母,父母是孩子人生成長的基點和起跑線。

    親子關係的基礎是血緣和基因遺傳

    親子關係是人類社會關係的基礎,而親子關係割捨不斷的骨肉紐帶又是血緣和基因。血緣和基因遺傳讓孩子具有幾乎和父母完全相同的生理特徵,比如身形、膚色等等。孩子的人生命運從受孕那一刻起就和父母捆綁到了一起,父母生活的境遇就是孩子人生成長境遇的基點。

    孩子繼承父母的物質財富

    人類社會自私有財產誕生的那一天起,“子承父業”就成為了財產繼承的通行標準,從原始社會部族領地的傳承、封建帝王權利的代際相傳,到日常生活家居財產的繼承。孩子在社會生活中所擁有的第一筆物質財富都來自於父母的贈予,比如玩具、住所......父母百年之後絕大多數數的遺產都傳給了孩子,也就是孩子具有父母財產合法的繼承權。

    孩子承繼父母的精神財富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除了表明孩子的從父母那裡繼承生理特徵之外,一個重要的資訊就是孩子從父母那裡承繼生活特性,比如生活習性、文化信仰、性格特質等等。

    人們常說:“成長起跑線”,世界上並沒有統一的人生學習成長的起跑線。每個人的學習成長都是“站在巨人肩上成就巨人”,每個孩子依託的巨人就是自己的父母。孩子學習成長的起跑線是家庭生活的高度、家長文化素質的高度、家庭社會地位的高度,有人講生活中每個人六個最親密朋友的平均狀況就能反映他的生活狀態。學習活動的本質是借鑑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知識儲備,《舊唐書·魏徵傳》太宗謂樑公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親子關係是延續人類生命的能量棒

    人們常用:“血濃於水”“一衣帶水”,比喻割捨不斷的親子紐帶,親子關係是生命之中存在最普遍的關係,是不容分割、不容選擇促進生命延續的紐帶。一個新生命降生於世,他“赤條條”的來到這個世界上,不帶來任何財富、不帶任何主觀思維意識,但是他們自降生之日起就帶上了與父母親子關係的紐帶,也就是說人類嬰兒是從割斷臍帶換上親子關係紐帶開始學習成長的。常言道:“生命在於運動”,如果將生命比作一項運動。那麼,親子關係更像是一場關於生命成長的接力賽,父輩將成長技藝一代又一代的傳遞下去,真正的直至萬世。

    1、親子關係是生命的基礎

    什麼是親子關係?親子關係是父母與直系子女之間的關係,父母和子女是血緣上最近的直系親人,親子關係是家庭關係最為基礎的組成部分,也是個人一切社會生活關係的基礎。一個人可以與世界上其他同伴兒不存在任何其他關係,但是人一旦出生親子關係就被“上天”註定了,親子關係是一切社會關係中唯一不可逆、不能經過雙方約定同意之後才發生的關係。親子關係起始於誕生新生命,終止於親子關係中一方生命的離世。

    正所謂:“你育我小、我養你老”“養兒防老”,親子關係是建立在生命成長互助基礎之上的,父母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無私的養育他們成長、成才、成人,最終唯一的訴求就是當父母老了能夠有子女陪伴、照料,能夠有子女養老、送終。生命最圓滿的結局就是自己養育的兒女已經長大成人,他們能夠延續建設社會未來的重任,能夠在父母終老的時候送別最後一程。

    親子關係傳承家族、血脈,這就是中中國人普遍有重男輕女思維的癥結。雖然,男女平等已早已成為社會共識,但是男性仍然不失為社會的主導者,男性相對於女性擁有更多工作時間、更強的體魄。稍早時候,某些生活技藝遵循傳男不傳女,如今也仍然遵循男娶、女嫁的婚姻傳統,新生的孩子多隨父姓等等。

    關係是成長活動的基礎

    2、親子關係是成長教育的基礎

    父母是引領孩子學習成長、成才、成人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唯一的終身導師。2019年春晚小品《佔位子》講述了幾位家長為了給孩子佔到最好的學習位置引發爭執的故事,在父母那裡一切都“為了孩子好”,似乎只要給孩子佔據了有利的學習“位置”,孩子就能自然而然成為 “優等生”、就能贏得學習成長路上的“起跑線”,從此駛上學習成長的高速公路。

    ① 家庭教育是個人學習成長的起點

    家是人類活動的起點,一切生產活動最終為的也是家庭的幸福生活。家庭教育是人類進化史上最古老、最基礎的教育活動,也是人生成長過程最早接受、終身接受的教育活動。家庭是社會生活最基本的組織單元,開展好家庭教育就是落實好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言傳身教”,也就是傳承和示範,家長用自己切身的生活實踐指引孩子成長、進步。家庭教育的主軸是傳承德育,核心內容是教導孩子融入社會生活的禮教、民族風俗習慣等,也就是教導孩子習得適應生活生產分工、協作的“規矩”。家庭教育給予孩子真、善、美、醜認知世界的“有色眼鏡”,給予孩子從社會中過濾、汲取成長精神營料的第一“過濾網”。

    常言道:“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童年是人一生之中最易被教導的時期,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學習“專家”,他們天生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對任何事物都沒有抗拒之心,遊戲就是孩子們最樂於接受的啟蒙教育方式。“諾貝爾獎”是全世界上地位最高的獎項,“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一直被人們所崇敬。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記者問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裡,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的呢?"這位白髮蒼蒼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是在幼兒園。" 記者感到非常驚奇,又問道:"為什麼是在幼兒園呢?您認為您在幼兒園裡學到了什麼呢?"諾貝爾獎獲得者微笑著回答:"在幼兒園裡,我學會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認為,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② 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個方面,生活即教育是指:① 生活具有教育的意義,具體教育的作用;② 生活決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③ 教育為改造生活服務,在改造生活的的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知識來自於生活實踐,並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為改善人們的生產、生活服務。所以,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家長以自身的行為示範引導孩子掌握適應社會生活能力的成長行為。

    家庭教育言行習慣的“言傳身教”,CCTV那則感人的公益廣告“媽媽,洗腳!”媽媽給奶奶洗腳,小小的兒子就能學著打盆水要給媽媽洗腳!這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影響,父母是孩子成長生活中最好的老師!父母是當今社會中唯一沒有機構頒發職業資格證的職業,但它確實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職業,自從生命誕生的那一刻就開始了。作為父母,好壞並不以學歷的高低、擁有財富的多寡來界定,界定父母好壞的唯一標準就是他們通過自己的言行示範培養的孩子是否能夠超越他們自身、成為為社會建設作出積極貢獻的人。

    什麼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家庭生活中家長【核心是孩子的父母】通過自身言行示範對子女施加的成長教導,也就是家長根據自身已有成長經歷從生活中潛移默化、細緻入微對孩子施加的示範成長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是每個人從出生之時的“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逐步成長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啟蒙教育,家庭教育貫穿個人學習成長的一生。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說:“沒有什麼比習慣的力量更強大。”習慣是一個人思想與行為的真正領導者。習慣讓我們減少思考的時間,簡化了行動的步驟,讓生產、生活更有效率。如果希望孩子能夠出類拔萃,成長方式與眾不同,那麼就必須明白一點:童年所養成的成長習慣決定著人生的未來。孩子成長的習慣包括飲食習慣、作息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語言習慣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之中通過父母的言行示範所承繼的成長習慣,這些習慣將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孩子學壞容易學好難,個人的成長習性一旦養成,想要扭轉、改變會比做任何其他事情都更為困難。父母是孩子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啟蒙老師,啟蒙教育就是從培養孩子成長學習的行為習慣開始,只有從小養成了樂觀積極、勤奮好學的學習成長習慣,才能使孩子受益終身。促進孩子學習成長就是在孩子行為習慣上“逼”他們一把,引導他們養成好閱讀、勤思考、愛探索、善合作的積極學習成長習慣。

    人生是“馬拉松”接力賽,接力棒在親子間傳遞。家庭教育就是家長以自我為榜樣引導孩子成長、成才、成人的過程,是家長以自身言行示範引領孩子學習成長前行的腳步、為孩子的學習成長指引方向。

  • 2 # 慢生活xmxlz

    教育界的一個共識是,孩子的成長除了與自身的天賦,以及後天的努力有關,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引用教育專家的一句話:“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學校教育,父母應該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什麼樣的家庭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有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就有什麼樣的兒童。”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而貫穿孩子成長中,我們所認為的,不輸在起跑線,換言之,就是不輸在作為父母的你。你的身先示範,你對孩子的教育,你給予孩子的一切,就是起跑線。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家庭,現實的起跑線

    不知你有沒有看過一幅畫,一個用板車拉著老病父母的孩子,和一個坐在父母汽車上的孩子,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這張畫有些誇張,但現實就是殘酷的。生長在索馬利亞的孩子能吃飽已經是夢想,偏遠山村的留守兒童能見到父母一面都是奢侈,而與此同時,大城市精英家庭的孩子正在接受音樂藝術科學各種優質教育。豈可同日而語?寒門難出貴子,成為越來越悲涼的現實。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但這個社會資源就是不平等的,優質的教育資源也往往是稀有而高價的。通過努力獲得更多財富的家庭,父母能提供給孩子的,不光是物質財富帶來的生活基礎,更好的教育條件,還有父母的資源、格局、眼光。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投胎是前世的技術活,家庭是不可選擇的。但父母至少可以為下一代做些什麼。任何時候,在大的侷限中,也總是有個人努力的空間的。物質條件只是一方面,父母的修養、學識、自律、情緒管理、家庭關係,也對孩子的心理有很大的影響。孩子一定是從自己家庭中起跑的。我們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為他們提供能夠提供的條件,也就足夠了。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榜樣,孩子在模仿你跑步的姿勢

    有一句話:“一流的父母當榜樣,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三流的父母當保姆。”且不論這話對與不對,但是孩子在一個家庭中,每天耳濡目染,看到的就是你的言行舉止,無一不是在示範。以前看到過有的家長在家裡打麻將,孩子一邊寫作業一邊看上幾眼,在關鍵時還出手支招,出上一張好牌。家長還高興地誇獎:“這孩子真聰明!”後來也看到過有的家長慨嘆自己的孩子不愛看書,但是否想過自己在家有沒有看過書呢?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品德是由一個一個小的習慣組成的,習慣體現在日常的小的行為之中。你對新的事物是學習還是排斥?你對困難是積極應對還是消極抱怨?你待人熱情還是拒之千里?所有的一切,無不成為孩子無意識中模仿的物件。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孩子的言行不是被教匯出來的,而是被影響後模仿出來的。正如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下,雖令不從。”一個人的價值觀、規則界限、行為準則、修養品質、習慣態度,都不是靠說教和強制形成的,而在於生活中的薰陶和模仿,並在實踐中慢慢形成。因為,孩子在自己跑步的路上,一定是從模仿你的姿態開始的。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愛,給孩子跑步的動力

    現實中會發現,有很多家庭,家長自己是高知高管,是成功人士,從家境、榜樣來說都無可厚非,但孩子卻發展得差強人意。原因有很多種,但是缺乏關愛,缺少高質量的陪伴恐怕是一種。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梁啟超是民國名人中家庭教育的成功典範,雖然他學術和事務繁忙,但是對於子女的教育,仍然是事無鉅細地關心,九個子女莫不做出一番成就。如今已年近九旬的樑思禮還常常想起父親:“他與孩子們之間,除父親與子女之情外,還是知心的朋友。孩子們提出不解的問題及個人前途的選擇,這一切父親均能逐個給以詳盡的解答並予以鼓勵。”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相比之下,康有為的十二個孩子中,除了長女和次女之外都不大行。梁啟超在給其子女的信中提到了恩師一家的亂象與窘境:“他家裡真是八塌糊塗,沒有辦法……我真不解,像南海先生這樣一個人,為什麼全不會管教兒女,弄成這樣局面。”康有為身後更是“蕭條得萬分可憐”,梁啟超得知其死訊後“趕緊電匯幾百塊錢去,才草草成殮”。究其原因,在維新變法前,康有為還有餘暇照管其長女、次女,但對後面幾個子女明顯投入不夠,子女們後來的發展也就有了很大差別。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這兩個名人,他們後代的起點都不可謂不高,榜樣也不可謂不好,但在孩子的教育上有沒有用心,決定了後代走得多遠。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教育,讓孩子有更強的體力

    蜜蜂天生就會採蜜,織布鳥天生就會織出精巧的巢,對於動物來講,基因和本能就已經決定了一切,不用教導。但作為成長期長達十幾年的高等生物,人的大多數技能和本領來自於後天習得。在這個過程中教育的作用非常大。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2014年,一些經濟學家在對早教實驗的一系列資料進行分析後發現,影響孩子成年後成就的最主要因素,是行為情緒自控和學習動機,這才是決定他跑得多快多好的關鍵。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將來一定要自己去跑步的,所有的教育都是為了幫助這個獨立的個體更好地成長,讓他自己有奔跑的體力和耐力。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瞭解自己孩子的特點,瞭解不同階段孩子發展的規律,採取符合孩子心理特點的方式進行引導,讓他們保持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能力,對自己的行為有情緒和良好的自控力,才是家長要學習的。如果一昧嚴苛,容易變成“父母成禍害”。但如果只是放養,讓孩子連起碼的自律能力都沒有,也是不行的。唯有正確的引導和用心的教育,才能激發孩子的內心動力,讓他們成長得更好,有更充足的體力奔跑。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 3 # 靚廣大

    我來嘗試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的家長,現在大家都是急功近利,可能是因為只有一個孩子的緣故,同時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不知道是誰提出來的“起跑線”的概念,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為什麼要有“起跑線”的概念呢,為什麼總要去比賽,我們的跑道到底有多長。人生的意義就是比賽嗎?

    除了比賽還應該有,其他的許多東西,比如說適當的調整與休息,比如說交換意見與心得等等方面,對於比如說道德的培養,禮儀的教化以及人生觀的形成。父母確實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很重要的影響,但是家庭應該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老師。昔日孟母擇鄰處。就是為了給孩子找到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的環境。

    我們應該切實加強對孩子道德修養的培養,而不是總是要競爭,競爭。總是要想辦法打敗對方,對方究竟是誰是?競爭對手還是合作伙伴?其實合作與配合才是很好的一種教育,幫助孩子從小就形成協助與分享的概念,才是我們教育的真正目的。人生幾十年,教育應該是貫穿始終的問題,而不是總來找個什麼起跑線去競爭。在一個團隊當中一個人能否正常的工作與學習,順利地成長。與它本身受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家中起的作用的確不可小覷,團結與協作往往要強於比賽和競爭。

    所以說,不一定非要搞什麼起跑線不起跑線的。教育的過程也是一個漫長的學習的過程。競爭是必要的,但同時也要教育孩子學會與人團結與協作,找到一個適合孩子成長的辦法並且教會回他怎樣進行正確的學習與工作。這樣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對的地方只管批評。

  • 4 # 敖伊舞1

    知識的學習對孩子固然重要,但許多知識的學習是在孩子進入學校之後開始的。許多孩子在0至6歲超前學會的知識,到了認知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不用那麼費勁。同時在孩子入學後,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既各有側重又要互相配合,家庭教育更要關注到孩子除學習以外的廣闊發展領域。

    之所以說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除了父母的育兒觀外,家長還要讀懂孩子、科學育兒。家長要懂得孩子的成長規律,瞭解孩子在不同階段需要發展的重要能力,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進行科學養育,同時還要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的想法和家長的想法有很多的不一致。我們總認為自己是愛孩子、關心孩子的,但孩子是否真的感受到了你的愛和關心呢?家長自作多情、自以為是的愛,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嗎?如果父母能真正從孩子的視角理解孩子,孩子才能不輸在起跑線。

    讀懂孩子是父母教養子女的必修課。我們要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許多家長只關注孩子的行為,但這只是冰山一角,我們要透過孩子的行為了解深藏於內心的想法和需求,理解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順應孩子的成長規律,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 5 # 閒客193223645

    我從不贊成“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什麼是起跑線?是賽跑的出發線。在某些家長的認識上,孩子的起跑線就是從孩子能接受知識開始,就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條件,接受優質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多學些知識,多有些特長,不能從一開始就輸給別的孩子。按說,家長有這種想法也在情理之中,誰不想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又有哪個家長不是“盼子成龍,盼女成鳳”?但是有的家長卻做得有些過分,處處總要和別人的孩子比一比,超過了別人就高興,比不過就怨天憂人,不怪自己,不怪孩子,卻怨老師沒盡到責任,“老師上課不講重點,課外輔導掙錢”,這種奇談怪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校鬧、抺黑教育、向老師潑髒水這樣卑劣行為也出自這類家長身上。

    家長儘自己的努力讓孩子多學點知識沒錯,但也要看孩子自身的條件,不切實際的給孩子報這種班,那種班,無疑是給孩子增加壓力,學生減負不只學校有責任,家長也有責任,少報興趣班、輔導班,孩子的負擔自然就減下來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如何起跑,又如何跑贏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選擇,取決於父母的言傳身教,那種把孩子送出了國,取得了高學歷,卻辱國忘祖的例子難道不令人警惕嗎?是怨孩子忘本,還是怪父母教育的失敗?不是值得深思嗎?

  • 6 # 白鹿人

    心酸的問題,心酸的回答。

    孩子的起跑線在哪?也許是有父母陪伴的家才是最好的回答。

    繁華的都市,棲息著夢想,安放不了靈魂。這是一個生活在城市邊緣人的切腹之痛。

    一方面大量基層學生流失,教師閒置,教與學難以為繼,一方面城鎮,都市學校人滿為患,並且充斥著各個環節的競爭,拼爹拼媽還拼錢,培訓班,特長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單從每年高考名校榜可以看出,寒門難出貴子,幾成定局,教育越來越背離它的本質,變得功利和世俗化,“龍生龍,鳳生鳳”。結果是社會階層越來越固化,這就是許多為人父母者最擔心的問題,即使跑的再快,你的起點慢好幾拍,落敗也將是必然結果。

    況且,許多家長已不把孩子培養成國之棟樑作為目標,甚至成了他們參與社會競爭的戰利品,有錢有勢有資源,為世界名校捐款,氣魄如此之大,而他們哪曾想過,還有多少失學兒童徘徊在校舍之外?

    看看每年有多少清華北大留學生,一去不返?是精緻的利己主義還是值得大家學習的神話?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不輸在起跑線上,是每個父母的心聲,但是我們自己又該如何把自己安放?放不下的農村和父母,穩不住內心向往都市的繁華。

    如今又是一個學子考試季節,我們也只好渴望教育多一些公平吧!

  • 7 # 鄉村一妹

    在中國常常有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的起跑線?答案其實很簡單: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的什麼才是孩子的起跑單?不是父母的財富、也不是父母的職業、更不是父母的學習,而是父母的見識。父母的見識才是孩子的起跑線。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小要非常辛苦學習這個,學習那個,考取好成績。以為這樣就可以保證孩子不會不會輸在起跑線上。這樣做的結果是把學校教育從時間上提前到幼兒園,空間上延伸到學校和家庭以外的培訓班裡。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面存在很大的困境。第一個見識困境:只注重認知技能,忽視非認知技能的培養,人的技能分為認識技能和非認識知能。學校教育和各種培訓班教育,都是在幫助孩子提高認識技能。而真實的世界裡需要認識知能的同時,非認知技能…其實更重要。

    非認知技能怎樣培養呢?

    生活場景多樣化。

    一個從小在多場景當中生活成長起來的人,他不會簡單地把眼前的這個場景判定為這是對我有利的,我是可以囂張的。或者說這是對我不利的,我就必須得龜縮起來的一個場景。面對一個場景的時候,他會發揮他的主動性,尤其是在那一種不利的場景當中,他能夠積極地調動自己的情緒、智力,將不利轉化為有利,將被動轉化為主動。這會成為他的思維表達和行動的一種習憒。

  • 8 # 大貴裝修724724197743

    怎麼看待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這個問題回答:

    家庭教育中,家長們對於起跑線的話題已經是分外熟悉了,其實,這種洗腦式的家庭教育未必就真的適合每一個孩子,教育心得認為,正是因為那句耳熟能詳的口號,導致了無數家長帶著孩子踏上了滿滿求學路,從興趣班到特長班,從特長班到特色班,所有的一切都只為了起跑線,這種教育方法真的對孩子好嗎?

    也許填鴨式的教育的確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這一點也不能否認,不過,孩子至此也會失去童年的快樂。

    正本必須溯源,只有大家對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及相關問題有一個統一認識,形成正確的育兒觀,才能使孩子成長的每一天都朝著理想的終點前進。從這個意義上講,父母才是孩子成長的真正起跑線。

    何為輸贏?

    人們不想讓孩子輸在起點,其實最根本的是想讓孩子贏在終點。從調查可知,父母對孩子人生的終點目標是有不同看法的。一個真正的人生大贏家最重要的是什麼?應該是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我們可以追求出人頭地、追求獲取更多的金錢,但如果這些是以犧牲幸福為代價,這樣的人生就沒有意義。我們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能幸福生活的人。

    什麼樣的人生會更幸福?那就要讓自己擁有幸福的能力。從心理學大量的研究成果看,一個幸福的人必須具有以下重要的能力或品質:正確認知自我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體察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抗拒挫折的能力等。

    我們把這些能力稱之情緒智力或社會情緒能力。這些能力比傳統智力更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而這些能力是個體從一出生就要關注和培養的。

    在這個意義上,如果有起跑線還真是可以從孩子一出生就算起,但我們的許多家長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卻將對學習成績的關注和智力的培養當成是教育的重點。

    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知識的學習對孩子固然重要,但許多知識的學習是在孩子進入學校之後開始的。許多孩子在0至6歲超前學會的知識,到了認知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不用那麼費勁。

    同時在孩子入學後,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既各有側重又要互相配合,家庭教育更要關注到孩子除學習以外的廣闊發展領域。

    之所以說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除了父母的育兒觀外,家長還要讀懂孩子、科學育兒。

    家長要懂得孩子的成長規律,瞭解孩子在不同階段需要發展的重要能力,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進行科學養育,同時還要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的想法和家長的想法有很多的不一致。我們總認為自己是愛孩子、關心孩子的,但孩子是否真的感受到了你的愛和關心呢?家長自作多情、自以為是的愛,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嗎?如果父母能真正從孩子的視角理解孩子,孩子才能不輸在起跑線。

    讀懂孩子是父母教養子女的必修課。我們要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許多家長只關注孩子的行為,但這只是冰山一角,我們要透過孩子的行為了解深藏於內心的想法和需求,理解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順應孩子的成長規律,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 9 # 老生淺談

    起跑線,什麼叫起跑線?起跑線那就是零的開始,孩子不讓他輸在起跑線,那麼就要從零開始,“零”是沒有的,“開”是設計或者叫設定,“始”是方向或者是目的和目標,我們先要搞清楚這三個字的含義,再從這三個字入手。

    那麼孩子是“零”,誰是第一個接觸他的“開”,就有誰來幫他設計或者設定起跑,“始”,誰設計了起跑,那麼誰就要給孩子設計方向和目標。

    因此起跑線零的開始,就有父母來做的,那麼教育孩子我們首先改變自己,我們父母自己身上的一些壞習慣壞毛病清理一下,給孩子帶個好頭,每天早上起床時間,鍛鍊時間,學習時間,平時語言交流的方式、方法,都要有所改變,讓孩子看著你學著你去做,這樣孩子容易接受容易養成習慣,久而久之你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的習慣要好,孩子已經養成了習慣,他也就進入了3-6歲的年齡了,3-6歲已經過了“零”時段,也就是在“開”時段的第一步,這才是真正進入了學習時段,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是督促,督促孩子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不拉下老師佈置的作業是至關重要的,一旦拉下一次作業,就叫作業脫接很麻煩的,而這個時間一般發生在小學三年級之初中,如果孩子學習一直不錯的話,他就在初中二年級開始衝刺,孩子學習成績一般的話,父母要給孩子加點油,就去找個補習老師給他提拔提拔,應該是一種很好方法。

  • 10 # 人和萬事成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這一說法我不認可,我持懷疑態度,父母提供的環境基礎和經濟基礎,它是基礎也不是基礎,真正的基礎是人,是培養綜合素質的人。

    人生中我見過有很多靠父母吃父母穿父母住父母的人,到後來他們的結局都是悲慘可憐的,恰恰相反,一無所有自力更生的人做大做強出人頭第。

    大的不說就說小的,遠的不說就說近的,在農村六七十年代時期,每家一個兒子至少要有一間瓦房,如果沒有一間瓦房就連說媳婦都成問題,但是,有的家庭條件很好,一個兒子有好幾間瓦房,很多青年對他羨慕不已,結果到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在回過頭來看看,當時家庭條件好的過成什麼樣,家庭條件不好的又是怎麼樣,一對比就清楚知道了,所以,我不贊同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的說法,條件好的也要努力,條件不好的更要努力。

  • 11 # 老墨汁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是正確的,也是很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

    如果從孩子成長過程上來看,孩子的人格培養,從孩子的誕生之日起,每個階段都與父母對孩子的行為緊密相關聯。

    比如,嬰兒期孩子對父母有很大程度的依偎性,是孩子安全感的培養有至關重要。同時,在孩子一歲左右的語言能力培養,關鍵在父母採取的方式。

    孩子的出生,其大腦若像一張未寫的白紙,外界的資訊輸入,將會留在大腦的記憶之中,是孩子應對外界反應的基本判斷依據。積極的記憶體是孩子做出積極的行為,而消極的記憶體孩子將會做出消極的行為。比如,相互尊敬,相互幫助,相互團結,還是自私,攻擊,被壞等不同的行為表現。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是孩子起跑的引導者和助力者。孩子從無知到知之,從無差異性的好奇到有選擇性的好奇,都將是父母對孩子小時候的言行榜樣,其烙印根深於孩子的心靈深處。而且,早期教音顯得尤為重要。

    也正是由於各種原因,許多孩子就己輸在了起跑線上。特別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任性行為,是許多父母最為頭疼的一件心事。如果說是遺傳因素起了作用,那只是藉口,是推脫責任的說辭。實際上,氣質與認知的關聯,是相互作用,但認知往往在孩子的行為之中起到主導作用。

    比如,孩子急性子,爆脾氣,與父母對著幹等一些行為發生後,人們往往就會說成:“像他爸(媽)”。其根源在父母平時的言行榜樣潛移默化的作用。

    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其心理的發展伴隨著生理的變化而有著不同的特性,要適時合理的加以引導和教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需要更加重視,否則,會造成孩子成長過程出現父母意想不到的困難和影響。

    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影響,除了父母是主因素之外,外界的其他因素也是不能忽視的。

    像社會文化環境,孩子周圍的爺爺奶奶,姑姑阿姨,學校的教育環境等,對孩子的思維模式,行為反應都有一定的改造和變化。

    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今天的關懷和教育是關乎孩子明天成長的基礎。無論父母工作和生活處於何種環境,都應盡力盡責的去做好孩子成長中的教育義務工作。這也是為了孩子,自己和社會作出的一份重大貢獻。

  • 12 # 裴應軍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未來,孩子的問題,其實也是我們作為家長的問題。我們應從孩子的身上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家庭的環境影響,對孩子的人生會有決定性因素,要想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我們家長應從點滴做起,為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成天刷抖音追渣劇,卻希望孩子成龍,自己不是龍!父母窮又過的安逸不奮鬥別說兒女沒本事!!有樣學樣,你對生活什麼態度,直接影響孩子的生活學習態度!你對時間的大把浪費,孩子會覺得時間大可以浪費,沒什麼不妥。所以,父母別花太多心思在如何提高孩子上,先提高自己。孩子生活中出現問題,先別急著從他人身上找原因,先看看孩子,看看自己,從家庭教育的根本,從父母的教育方法中尋找原因。

  • 13 # UIzzang圖文館

    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很多人認為很有道理,畢竟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父母有一定的物質基礎,這麼理解也沒什麼錯誤。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又很討厭“起跑線”這個詞。非要人為地設定一個賽場,設定一個起跑線的說法。

  • 14 # 家有N寶

    反之,如果缺少了這些先天性優勢,那麼孩子往後的路就必須要比別人艱辛得多。

    我有個小學同學,成績一直都是數一數二,當時堪稱“神童”。然而,神童遺憾的是,他後來卻有了一個跟傷仲永相似又不同的結局。

    然而,同學家境貧寒,更甚的是,父母對他的學習也幾乎是不聞不問。這大概都是因為他們生活在閉塞山村,目光太短淺吧。當鄰居親友談及這孩子的未來時,父母卻是一片憂心忡忡:萬一真考上也不是好事,那麼多錢哪供得起!

    事隔多年以後,那些同學都混得人模狗樣起來了。而我那個學霸同學,這幾十年來一直在做苦工,據說連生活都難於維持……

    我想,如果當時他能夠順利去上學的話,一定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吧。作為父母,就必須毫無條件地為了孩子的前程付出。不管你對不起誰,都應該對得起自己的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14歲的兒子叛逆到動手打我,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