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174466119685

    不對。

    人的一生是有階段的生活。

    我有兩個分別11歲和10歲的兒子,通過他們的成長,我說一下我的認識。

    對一個健康的孩子,我現在認為嬰幼兒時期的有質陪伴和愛很重要,甚至我認為這起到了啟蒙作用。

    到上學年齡段,從幼兒園應著重發展語言能力,我覺得有質的心平氣和的家人之間的談天說地,比單純的給孩子讀書效果要好。這期間我認為玩同等重要,家人之間做遊戲,走出家門和同齡人玩,回家路上的邊走邊說話,這些愛的舉動對孩子的感知和認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以後的學習和理解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其實幼兒園時期,是很重要的時期。這個時間段應給孩子制定並養成基礎的好的學習習慣。並在這階段發現孩子有哪方面知識吸收慢的問題,應在觀察和摸底後,用合適孩子的方法,去給引導和激發,最好是自然有序的來,不要打擾孩子的生活節奏。

    心理和情緒問題比學習還要重要。隨時觀察,要有方式方法的提問和解答。

    我相信,不求成為學霸尖子生,但若父母從開始做到了細緻有愛,做到了陪伴和有質的引導,孩子讀書絕不是問題。

  • 2 # 非常安靜

    這句話,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既是對的也是不對的!倒是這句話隱含的貶損意味,傳達的觀念,是完全不對的!

    這句話,評判的都是正在讀書的孩子。

    但這句話裡的“讀書” ,帶著功利性,顯然指的不是受益終生的那種愛讀書、愛閱讀的好習慣。它指向的是考試成績好。

    這也與我們的考試機制分不開,高考制度恐怕是被詬病最多也最熱門的話題。國家數次改革,其實也頗顯良苦用心,旨在給孩子們更多的選擇、更好的機會。因為就算是愛讀書的孩子,全科優秀的也是少數。目前高中的選修制度是很人性化的!

    再來說說觀念的問題: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 。這是以前留存下來的思想,時代不同了,評判一個人成功的標準已然改變了。

    沒有人會對一個成年人說這句話。因為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標準顯然不單單只是讀書好了!

    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每個人的天賦都是不同的,有的擅長音律,有的運動細胞發達,有的喜愛閱讀寫作,有的擅長數學……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同的領域有所建樹!

    所以,收回這句指向孩子的功利性評判!培養興趣、發現天賦,才是成才的關鍵!

  • 3 # 快樂鴨鴨和buling兔兔

    這個觀點我還是不能夠認同的,首先我先討論下,為什麼讀書?周總理的一句話想必可以做一個參考,他的回答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那個年代的中國內憂外患,人民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年輕的周恩來選擇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讀書。回到現在,2020年,中華民族正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繼續前行,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的人們為什麼讀書很值得深思!

    首先,讀書可以讓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有一個正確的指引。

    其次,讀書可以讓我們增長知識,瞭解很多未知領域,能夠在生活中更好的處理遇到的問題,讓我們更好的探索未知的東西。

    最後要說一句,沒文化真可怕,有文化的人和沒有文化的人,生活對待他們是有很大差別的。

    不是讀書那塊料,這句話完全就是在否認一個人,因為這個人不會讀書或者讀的不好而歧視他,這樣的做法是極其不好的,這樣會打擊到一個人的信心,對一個人的成長是不負責任的!沒有人是天生就會讀書的,讀的好跟讀的不好也會因人而異,不能說不會讀書的人就不是讀書的料,現在全面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可以說每一個人都是能夠讀到初中畢業的,後面可以選擇上職高,上大學,接著往後面繼續念下去。走出學校的學生們都在為這個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為美好生活而努力著,就這點就能夠值得肯定。這種話的人還是想法很片面,沒有正確樹立好人生觀和價值觀。

    如果聽到有人說自己不是讀書那塊料的時候,不要氣餒,努力最重要,每個人都有閃光點,好好了解自己,好好努力,要有自信,我相信一定能夠讓那些看遍自己的人刮目相看的!

  • 4 # 歷史課肖老師

    本人是有著將近20年教齡的老師,在三個不同層次的學校(省內一流重點、市重點、鄉鎮學校)教過書,對於這句話,我的觀點是:對於全社會而言有一定道理,對於個人而言不可取。

    首先,必須承認,人和人之間的天賦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如果你指的讀書是要考985,雙一流的話,那麼確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的,甚至不是努力不努力的問題。

    但是,對於個人而言,“不是讀書那塊料”絕對是不對的。我親身經歷中國大學招生這些年的變化,可以這麼說:當今時代的中國,只要你願意讀書,一定有書可讀!有學校可以讀。

    你說你天賦不夠?今天大學擴招得真的很厲害,只要智力水平一般,僅僅靠努力學習,至少都可以上本科以上學校。

    你說家裡窮讀不起?今天國家對於扶貧助學貸款力度是空前的,如果你只是讀書吃飯的話,國家有很多渠道。你要你考得上,你就能讀下去。而且,很多職業技術學院根本是不收學費的。

    而且告訴你一件事,一般大學與重點大學的區別是氛圍與老師,教材都是一樣的。而且各種交流機會很多,從學習知識的角度而言,自身努力是主要的。

    因此,請不要以“不是讀書的料”來安慰自己,不想讀就不想讀,這個社會並沒有辜負那些真正努力的人!

  • 5 # 精彩冬子

      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的意思大家應該都知道吧,沒有誰生下來就是天生自帶光環,只不過是起點、環境、眼界、一系列的因素而造成的“誰誰誰,那一看就是不是讀書的料”,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描述或者是評論。而且似乎不是讀書的那塊料的真實案例也有很多。作為家長如果聽到這樣對你家孩子的評論,你會接受現實直接放棄孩子嗎?還是會絕對不認命,要努力教育孩子的證明“不是讀書那塊料”是一句假話呢?我來談一談自己的一些觀點吧:

      首先,我不太承認孩子不是讀書的材料這個說話。據我觀察,在父母、老師嘴裡的不是讀書人的孩子,在教育上都是有點缺憾,沒有正確地做好啟蒙。

      人,也是這樣。剛出生時,人就是一臺沒有裝作業系統的計算機,只有少量預裝的指令,用來接收外部的資訊,也就是教育。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除了第一個計算機,有可能遇到困難外,後來就精益求精,熟能生巧,都不會出錯。但父母就不一樣,本來也沒有幾個孩子,3個頂天了。如果不學習,那很容易就瞎搞。把小孩搞壞了,就說一句,這個小孩不是讀書的料。把責任全推給小孩,真是標準的甩鍋俠。好倒黴的孩子,沒被人折騰好,反而揹負著不會學習的標籤。

      人天生具有好奇心,愛學習的精神,但也很容易抹殺掉。我天天在外面看到這樣的情形,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你要去觀察小孩,你會發現他對外界充滿了好奇,眼睛一直在四處看。很小的小孩也不喜歡被父母抱在胸前,什麼也看不見。他們想臉朝外,看外面。小孩對很多東西都想研究一下,什麼泥土、水、葉子、小蟲子什麼的,但很多父母不允許,太髒。有的小孩喜歡玩紙,把衛生紙拿出來,又是撕又是扯,滿屋子都是,你能接受嗎?很多父母肯定是把孩子訓斥一通。

      小孩最愛問的是為什麼。為什麼人要吃飯?為什麼人要睡覺?為什麼天會亮?為什麼一按開關,燈就亮了?為什麼電視裡有這麼多節目?家長們對孩子的為什麼重視過嗎?是嫌他煩,訓斥他還是敷衍他了?

      還有,有些家長喜歡教孩子各種知識,尤其是爺爺奶奶輩的,從英文到唐詩,到數數,知識是需要教一些的。但小孩很小的時候,更重要的是搭建他學習的能力,而不是背誦的能力。說實話,小孩背誦能力一開始並不是高峰,到青春期左右才是高峰。總之,家長們就高興地在最新的機器上裝了一個簡陋的幾十年前的破程式,一般說來,跑得還很快,家長們很自豪,覺得自家孩子好聰明啊。殊不知,已經被自己搞壞了一些了。

      這些家長熱衷於教,可不單單是為了孩子學會,還有一重要功效,用來炫。讓小孩在各種場合各種表演、比試,家長收穫了滿足感,而小孩的輸入輸出端大受影響。

      最嚴重的,很多家長教育人最愛用“別人家孩子”的梗,時不時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呵斥自己家孩子,本意是想激勵孩子,結果是讓孩子喪失自信心,就相當於計算機的電源有些損壞,這是最大的傷害。如果電源壞了,那孩子確實沒啥出息了,真的成為了不會讀書的料了。毀人不倦的家長們這時大概率會消停了,“包容地“接受了孩子不能讀書的結果了。

      我確實沒有看到過天生不是讀書料的孩子,不過,我承認智商是有差異的,這對於高智商的父母是個考驗,比如,清華的老師的子女們。清華老師的子女上清華的比例很低的,每年也就那麼幾個。可以說,大部分清華老師的子女的智商不如父母。這個時候,我想,是需要包容地接受。因為,這個不論從生物學還是數學上,都是有科學依據,高智商是小概率事件,大概率事件是迴歸普通人範疇。

  • 6 # Jonney1968

    不是讀書這塊料?

    我覺得這個觀點是不成立的.

    為什麼這麼說?

    在學生時代,一個人學習成績差並不代表他這個人就很笨,也不代表他的人生軌跡就很差勁. 它只是簡單地表明他的接受能力差,接受能力差就意味著反應能力差. 這樣會導致在上課的時候,跟不上老師的知識點.

    有個簡單的故事叫“龜兔賽跑”,它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否則,你反應能力再快也有可能被社會淘汰出局,我們寧願做那隻時刻在努力著的烏龜,也不要做那隻“三天打魚 兩天晒網”的兔子.

    活到老、學到老,這不是一句空話,這應該成為我們一輩子都受用的一句話,並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我們要相信“勤能補拙”,也更要相信“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一分收穫.

    我們要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在人生中找準自己的方向,並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 7 # 直誠善的理工思維大叔

    對。但不能對孩子直接這麼說。

    有句話叫,“成功,等於1%天賦,加99%的努力”。有時候,沒有1%的天賦,有100%的努力也是白費。

    比如,下圍棋,如果10多歲還沒有嶄露頭角,那麼說明這輩子也就這樣。圍棋如果沒有天賦,靠努力學習、練習、對戰,是不可能達到一定高度的。

    按照現在的大學錄取率,一般人,好好學都能考一個好一點的大學。但高考能考上清華北大級別大學的,真的不是天賦一般的人靠努力能夠考上的,首先得天賦(悟性高,聰明)超過普通人才行,加上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和自律。

    所謂學習的天賦,就是別人理解不了的,他能很快能想明白;別人學會一道難題的解題方法,他能想出好幾種解題方法,並且解題更簡便;別人用筆算半天,他心算一會兒就得出結果;嫌課堂進度太慢,老師講解太淺;別人玩,他也玩,卻總是第一而且甩第二名沒有任何希望地遠;記憶力超群,心算超群,等等。觀察下,我們上學時,很多學霸都有以上的特徵,這就是“讀書那塊料”。

    有的孩子,確實學習能力很差,跟上述的完全相反,上學時,總是有這樣的同學,非常認真努力,非常認真聽講和完成作業,而成績並不算上等。學習能力差再不用功學的更不用說了。

    學習天賦,近似可以認為是智商天賦。智商天賦、情商天賦、專注力天賦、體育天賦、音樂天賦、藝術天賦,社交天賦,口才天賦、語言天賦、理科天賦、文科天賦等等,是真實存在的,沒有人能全部佔全。就像人無完人,都有優缺點,人都有某些方面的天賦,而在另一方面的一些天賦很差。

    對於孩子,應當鼓勵他努力向上,充分利用自己的強項,另一方面鍛鍊和改善自己的短板。

  • 8 # 有態度的思雅老師

    經常會聽家長或者老師評價某個孩子“不是讀書那塊料”。這句話在孩子年幼時算是比較大的打擊了,會給孩子帶來深遠的影響和消極的心理暗示,特別是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但是學習的道路上哪有一帆風順的呢?我們正是因為不懂所以才去學習的呀。可是這句話足以讓孩子停留在原地,不敢也不想有任何的進步。因此在任何條件下,請家長們和老師們不要輕易說出這句傷害孩子的話。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到底人在讀書方面分不分三六九等呢。很多科學跟蹤實驗表明,人類的確是有個體化差異的。外國教育把它稱之為“多元化智慧理論”。

    多元智慧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簡稱MI理論)由美國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加德納(H.Gardner)博士提出,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智慧結構的理論。它認為人類思維和認識的方式是多元的。它包括至少七項智慧,即語言智慧、數理邏輯智慧、音樂智慧、空間智慧、身體運動智慧、人際交往智慧、自我認識智慧;智慧的分類也不僅僅侷限於這七項,隨著研究的深入,會鑑別出更多的智慧型別或者對原有智慧分類加以修改,如加德納於1996年就提出了第八種智慧——認識自然的智慧。(來源於某度)

    這也是現在教育中素質教育的根本起源。我們只所以肯定和提倡素質教育,就是因為人類個體存在差異。大家有沒有發現,你身邊的孩子有可能學習一般般,但是情商很高,老師、同學都很喜歡他。相反也有那種只會學習考試,不與人交往,看上去比較木訥的孩子。因此不要把讀書學習當成是衡量孩子好壞的唯一標尺。有可能,孩子在音樂、體育、科學等方面有特別的表現。家長們之所以把孩子送去各種興趣班不就是為了發現孩子身上與眾不同的氣質和能力嗎?

  • 9 # 花新南

    對啊!愛讀書的孩子自覺自願讀書!不要讀書的人見書頭暈腦脹!不要苦逼孩子的,是材會成材,不是材成料!一樣過一生!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總是發光的!

  • 10 # 好人老孫家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有人跑的快,有人遊的遠,是有個人區別的。不是每個人都能搞發明創造的,也沒有必要人人都去發明創造。365行,行行出狀元。政府只要正面引導就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跳繩可以有助於青春期孩子的長高,你知道跳繩的應該注意那些事項才有利於孩子長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