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星68421911

    這個說法不對,北宋王朝發生的農民起義不止方臘,宋江。在北宋初年,公元993年,發生王小波農民起義。王小波在四川青城縣發動數萬農民揭杆起義,他提出“均貧富”的政治主張。義軍先後佔領青城,彭山。王小波犧牲之後,李順繼為首領。攻戰成都,建立大蜀政權。控制四川大部分地區。大蜀政權隨後遭到宋軍圍剿,成都城破,李順被殺。起義軍殘餘堅持戰鬥,在995年全部失敗。公元991年,以任誘為首的起義軍在四川起義。重慶,合川,榮縣,宜賓,資中,富順等地,都相繼暴發農民起義。其中最大就是李順,王小波起義。雖然義軍最後都被鎮壓下去。但也讓當時的宋太宗心驚膽寒。歷史上宋朝農民起義大規模的不太多。但這並不是說宋朝沒有。在宋仁宗後期,一直到北宋滅亡。國家的財政早以入不敷出。武備鬆弛,邊防癱瘓。士兵沒有戰鬥力。朝廷上下一直到民間都興起奢侈之風。國家法治敗壞。官員貪汙腐化。土地兼併十分嚴重。許多農民失去土地。他們被迫去租封建地主的地種,一來為能吃一口飯,二來去交政府的雜稅。在年景不好的時候,這一切都談不上,最後就成為流民。在宋神宗時,王安石的“熙寧變法”其中有許多條款傷害了農民的利益,把許多農民逼得破產。再加上土地的高度集中。這就產生了二百多萬的流民。在當時,這個數字是非常可怕的。在以後的哲宗,徽宗時期,這一數字是增加的。方臘和宋江起義的背景就是如此。民以食為天,以地為母。沒有地,也就失去父母的養育,剩下的就是餓死,要麼造反。在南宋時期,由於金國,和蒙古的相繼入侵,國家的內在矛盾轉化為外部矛盾,全國上下,同仇敵愾,一致抗敵。國家民眾的凝聚力空前一致。這就是南宋農民起義少之又少的原因。也只有鐘相和楊麼的起義。在古代,農業是國家的命脈,有地無人不行,有人無地更不行。歷代統治者都明白這個道理。只不過統治者永遠想的都是自己。而非農民。失去農民,就沒有糧食和稅收,國家就無以為繼,最後的走向就是滅亡。“不惜民生,民必棄之”大宋王朝看似亡於遊牧民族,不如說是自己把自己推向了無盡的深淵。

  • 2 # 荊楚秋歌

    我覺得是潘金蓮吧!假如潘金蓮不開窗戶,不會遇西門慶;不遇西門不會出軌;不出軌,武松不會逼上梁山;武松不上梁山,方臘不會被擒,可取得大宋江山;不會有靖康恥、金兵入關,不會有大清朝;不會閉關鎖國,不會有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中國將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他諸侯都是浮雲。小潘呀,閒著沒事你她媽開什麼窗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拉松抽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