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心理醫生張彥平

    暴食症屬進食障礙的一種,其發病率遠低於厭食症,同樣多見於青少年女性。

    舉個案例:

    女性,23歲,小學教師,身高1.55米。

    主因感情受挫失戀暴飲暴食三個月主動求診。

    患者三個多月前因失戀陷於苦悶失落狀態,感情上接受不了,伴情緒低落和焦慮不安,自述吃零食可緩解。

    後發展到暴飲暴食,一次可吃主食一斤,在一個飯店吃完後不好意思再要就換一個飯店接著吃,最多一天能吃六斤主食,總是有一種吃不飽的感覺,自我感覺“像要把整個世界都吃下去。”

    體重由原來的40公斤增長到75公斤,在家人陪同下主動求治。

    因自己難以自制,收入心理科治療,在服用抗焦慮抗抑鬱藥物的同時輔以心理治療,六週後痊癒出院。

    臨床上見到的暴食症患者都多於感情受挫有關,其實是一種代償作用:

    做為高階需要的“愛情”得不到滿足,因而補償性地其低階需要“食慾”就大增,以此來禰補其高階需要的失落感。

    愛情不可控但吃飯可以自己說了算,是可控可操作的。

    相對於厭食症而言,臨床上單純的暴食症相對少見,但常常可見到二者並存的情況。

  • 2 # 暴食症療愈文七

    暴食症很多很多,很多人都是在默默忍受。

    並沒有去就醫和治療。

    在她們眼中,這個是自己減肥導致的,

    這個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想吃就吃”“想吐就吐”

    可以滿足可嘴巴上的快感,又可以暴食催吐後不至於長很胖。

    他們認為這是一個“減肥利器”

    只是他們看不到這樣行為背後,

    自己損失的健康、損失的時間是有多麼寶貴。

    貪戀短暫的歡愉,背後都是一幅幅一碰就倒的骨架。

    他們死守這個難以啟齒的“利器”

    一個人就像是一座孤島,在網上的各種暴食催吐吧裡,

    相互取暖,安慰自己:我不是異類。

    社會大眾對暴食症的關注和重視程度太低,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有暴食症。

    以為自己只是“貪吃”

    你和食物的關係就是你整個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

    也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一個曾經17年暴食症,康復後死磕暴食症療愈的諮詢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什麼方法可以讓老公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