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嗔痴歷史觀
-
2 # HuiNanHistory
需要的。
劉邦他爹不僅要跪拜作為皇帝的兒子,而且場面非常尷尬。這是因為劉太公從沒當過皇帝,哪怕他是皇帝的爹,地位也高不過皇帝。
臣民對君主的忠誠和臣服關係,是遠遠高於一切倫理的存在。因此,劉邦和劉太公這對父子,就尷尬在了這裡。
如果以父子關係而論,劉太公尊而劉邦卑;但若以君臣關係而論,劉邦尊而劉太公卑。
因此,劉邦在登基後,每五日拜見一次父親時,都是免除劉太公行君臣之禮(即叩拜禮)。但是,劉太公身邊的人卻對他說:
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高祖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雖然你劉太公是皇帝的親爹,但也是臣子,不能讓劉邦拜見你,需要你去拜見作為皇帝的兒子。
於是,某日劉邦再一次來看父親時,劉太公就拿著掃帚在門口恭敬相迎。看到父親的舉動後,劉邦大吃一驚,連忙詢問是怎麼回事。
得到回答後,劉邦深思熟慮,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於是就決定遵奉劉太公為太上皇,給予父親相應的地位和待遇。
自此以後,追尊皇帝的沒有當過皇帝的生父為皇帝,就成為了一項慣例。
-
3 # 反三角函式求導
這個問題呢如果放到現在可能就是我們一句爸爸好!可是這種情況它發生在古代啊!
我們縱觀歷史長河發現,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要麼是龍精虎猛的武將出身如宋太祖、朱元璋等,要麼就是運籌帷幄穩坐釣魚臺的如李淵、楊堅等!那麼草根出身的也就明太祖朱元璋和西漢劉邦。這二位呢都是苦出身沒什麼本錢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當上皇帝那會兒他爹已經做了古了,所以朱元璋沒有這個煩惱!不過老劉他爹劉太公還在世!那麼作為劉太公的兒子的劉邦相見自己爹,劉太公還用跪拜嗎?這個問題啊在《史記》裡面說了,劉邦每五日見一次劉太公,某日劉邦去見他爹太公,旁邊管家就提醒太公說:“您吶雖然是皇帝的爹,不過天無二日,您吶還是臣的身份” 聽到這太公明白了,待兒子近前就是下跪磕頭啊,這倒好了劉邦慌了!回去後劉邦心想這要是相見爸爸每次都還要自己爹給自己跪拜,這算什麼事兒啊!於是把制定禮法的叔孫通叫過來一頓罵啊,叔孫通心裡委屈啊,心想這可是你讓制定的怎麼又賴我了!不過想歸想可不能說,於是叔孫通眼睛一轉說:“不如冊封劉太公為太上皇,這樣太公就不是臣子身份了,也不用行跪拜禮” 劉邦聽後心想妙啊,就這麼幹!於是避免了尷尬!
其實從古代人的大禮儀方面我們可以得到答案的,古人講究天地君親師,君在親前,而皇帝作為人間的第一人為人君,所以跪拜是肯定的!
辛苦碼字,望能解答疑惑!
-
4 # 徐一新
漢高祖劉邦的一生頗具傳奇。劉邦本是個農民,而且平時遊手好閒的,他的父親劉太公因為這事整天罵他。
沒想到劉邦卻在秦末亂世之中抓住機遇,功成名就。說起劉邦的發家經歷還真是傳奇。他成年以後不過擋上了一個街道辦事處的主人,後來拉起隊伍反秦也只不過有三千人,但是劉邦厲害在識人,他發掘出了很多厲害的人才。最後劉邦在張良、韓信和蕭何等人的輔佐下擊敗霸王項羽,建立漢朝,當上了皇帝。
但是劉邦當上皇帝以後卻犯難了,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當皇帝以後,古時候等級森嚴,皇帝是最尊貴的人,無論是誰看到皇帝都要跪拜。而這裡面就包含了劉邦的父親劉太公。
孝順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劉邦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也知道要孝敬父母。讓自己的親爹給自己下跪,於理不合啊。況且劉邦以孝治天下,這要是穿出去,他自己都不夠孝順,那怎麼讓天下信服呢?
劉邦思前想後,終於想到一個好辦法。那就是把父親劉太公封為太上皇,這樣一來父親的地位就比自己還高了,那就不用向自己下跪了。
劉邦這個辦法非常的好用,在後世流傳了千年。劉太公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不過後世大多數的太上皇,都不是自願退位的而且沒有實權。但清朝出了一個乾隆皇帝,主動退位,但是一直掌握著朝廷大權,也是獨一無二了。
-
5 # 天楓說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的老爹秦莊襄王,但那是秦始皇追尊的,歷史上第一位活著的太上皇是劉邦的老爹,但是他這個老爹就是混吃等死的主。
劉邦是自己打下來的天下,跟他老爹沒有關係,劉邦當了皇帝之後,在叔孫通的幫助下,制定了朝儀,讓劉邦體會到了當皇帝的樂趣,但是有一件事讓他相當的苦惱,那就是他的老爹劉太公。
劉太公對劉邦這個兒子十分不友好,在劉邦年輕的時候他叫劉邦為無賴,等到劉邦當了皇帝,對老爹也是不知道怎麼處理才好。
據說劉邦當了皇帝之後,天天來給劉太公行禮,劉太公覺得沒有什麼,但是劉太公的家令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陛下(劉邦)是人主,怎麼能讓人主給你行禮呢,這時間長了是對人主權威的消弱呀!
劉太公一聽,也對呀,自己現在的一切都是來自於皇帝兒子,如果兒子的權威被消弱,那就真的麻煩了,於是他就問家令怎麼辦,於是家令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等到劉邦再來的時候,劉太公對劉邦執人臣之禮,而且還退著走,劉邦大驚。
什麼是人臣之禮,那就是臣子對大臣行的禮,要是其他人還好,但是劉太公是劉邦的老爹,你老爹給兒子行禮,這也有違於人倫呀,怎麼辦呢?
於是劉邦尊自己的父親為太上皇,這樣劉太公不用給皇帝行禮了,反而劉邦要給他行禮,這樣既不違揹人臣之道,也不違揹人倫之道,這樣就完美解決了。
所以說當劉邦沒有追尊劉太公為太上皇的時候,劉太公是需要給他行人臣之禮的,畢竟皇權大大於一切,因為父子親情的關係,他尊父親為太上皇,這樣兼顧了朝儀和人倫。
-
6 # 青陽太史令
劉邦的老爹叫劉太公,這其實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太公,不是一個名字,只是對年紀大一點的人的尊稱,翻譯成我們今天的稱呼,可以叫大叔,當時應該有許多太公,張太公、王太公、李太公、趙太公……他究竟叫什麼,沒有人知道,就連博學多識的太史公也不能。劉太公只是許許多多太公中的一個,沒有什麼出奇之處。
但這位沒有什麼出奇之處的劉太公卻有一段奇遇。據說,劉邦還未出生前,有一天,劉太公的老婆劉媼在一個大湖的堤上睡著了,夢見和一位天神交合(這是什麼意思我就不多解釋了吧),此時劉太公正好去找老婆,看見一條蛟龍趴在老婆身上。當時當地,劉太公如何應對,是靜靜地站在一旁,還是撿起身邊的石塊狠狠地扔過去,我們不得而知,但後來劉媼便懷了孕,並生下了劉邦。
如果這段傳說屬實的話,那劉太公心裡肯定是五味雜陳的,自己明顯是被綠了,當了綠箭俠。如果這個綠了自己的人是個一般人的話,這顯明是個奇恥大辱。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恨莫大焉!但這個綠自己的人有可能是神,也有可能是條龍,而參照先前商朝的始祖契和周朝的始祖棄的經歷,老婆被神異之物看上,也許並不一定會是壞事。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們還可以推斷出劉邦的母親肯定是個大美女。
反正,這個不知道是不是自已的種的劉邦長大後,並沒有顯露出任何不同尋常之處,如果有的話,那可能是比其他人更無賴一些吧!在太公眼裡,這小子簡直是爛泥糊不上牆,多次訓斥無果之後,他指著劉無賴的鼻子說,你真是個無賴,不下地,不幹活,整天不務正業,又好酒又好色,看看你二哥,多勤快,有家有業,小日子過得可比你紅火多了。
無賴也是有自尊心的!大概是被老爹罵得有些狠了,所以劉邦也開始奮發圖強,在當地謀到個亭長的差事,所謂亭長,主要是管理一個村的治安,大概相當於今天的派出所所長,級別雖然不高,但好歹也在國家機關有了正式的編制,算是個基層公務員吧!也算可以了。
但劉邦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的前程決不僅僅止步於一個小小的副科級幹部。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的一聲怒吼,掀起了衝擊秦帝國的滔天巨浪,秦帝國不久就轟然倒塌,中華大地重新歸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在經歷了與西楚霸王項羽的驚天搏鬥後,這個來自小縣城——沛縣的劉家老三,一躍而成為九五至尊,從此,娶上白富美,當上CEO,走上人生顛峰。
應該說,劉邦雖然本性無賴,但對於自己的父親,還是比較夠意思的。《史記》原文中說道: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禮。意為,劉邦每五天去看望老爹一次,見到時,像平常人家的兒子見父親時那樣行禮。
一次,劉太公的管家對太公說:天無二日,國無二君。皇帝雖然是你的兒子,但你的身份卻又是他的臣民,皇帝怎麼能對臣民行禮呢?所以,下一次劉邦再次來到時,劉太公再也不敢像先前那樣坦然了,他抱著掃帚,到門前去迎接自己這個兒皇帝,而且邊走邊退,恭謹異常。這個舉動意為我為你灑掃庭院,是奴僕對主人的舉動,所以讓劉邦很是吃驚,等到問明瞭原委後,他便想了個辦法,即尊自己的父親為太上皇,圓滿地解決了這個讓老爹和自己都尷尬的問題。
太上皇這個身份,使劉太公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當皇帝卻成了太上皇的人,也算是對自己早年疑似蒙受“綠帽”之災的一點獎勵吧!
-
7 # 夢話春秋
這個問題,在《史記》明確記載了。劉邦與他父親的關係。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禮。太公的家令說太公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高祖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引,則威重不行。後高祖朝,太公擁篲,迎門卻行。高祖大驚,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亂天下法!於是高祖乃尊太公為太上皇。心善家令,賜金五百斤。
什麼意思呢。
劉邦像往常一樣看他的爹,想跪拜他的父親,但他爹的管家不願意,就說,無上沒有兩太陽,地上沒有兩個皇帝。如今你已經當上皇帝了,是天下人主,而你是父親也是你的臣民,主人怎麼能拜臣子呢。如果這樣,皇帝的威嚴就沒有了。後來劉邦再去看他的父親,他爹就抱了掃帚後退。劉邦趕緊去他爹,但老太公說道,你已經人主了,我做臣子怎麼能亂天下王法。於是劉邦就封他爹為太上皇,才把事情解決的,並賞給管家很多錢。
從以上的話,就可以看出來,劉幫與他爹的關係就不能像過去了。那他爹需要跪拜劉邦嗎。
一,需要跪拜。這是禮法。劉邦讓孫叔通弄禮法,就為了天下興,如果禮法不興,天下就廢。自己制定的禮法必須遵守。他順接秦始皇,也自稱皇帝,為天下人主,那麼為天下人主,就要接受天下人的跪拜。劉邦不再是他父親生的,是天生的。沒有當皇帝之前,是他爹的兒子,當他當皇帝就是天的兒子,與他父親沒有任何關係了。所以按照禮法,他爹必須跪拜劉邦,否則就不成禮了。
二,禮與情的衝突。為什麼劉邦會出現,父親跪拜他的這種現象呢。因為,劉邦是開國皇帝,他父親不是,後世的皇帝都是接父親的班。況且,他當皇帝,他父親還活著。這就出現讓尷尬的局面,禮與情的衝突。於情,他怎麼能讓父親跪拜呢,於禮,他必須接受父親的跪拜。
皇帝自稱孤、寡就是沒有任何親情可言,因為你天下人主,天下人與你關係都是一樣,你必須身在高處,俯看眾生。皇帝不再是常人,沒有七情六慾。皇帝只能拜,天地、先祖、君師這三者。在《禮書》中寫道: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這裡面沒有親。所以劉邦只能接受禮。
三,這個事怎麼怎麼解決的。去看自己的父親,讓父親給自己跪拜,劉邦心裡也受不了呀。估計那個管家提出來了,讓劉邦封自己的父親為太上皇。這下問題全部解決了,跪拜太上皇是合情合禮的事情。這一切都名正言順了,劉老太公也維護住兒子皇帝的尊嚴了,自己還得了太上皇的稱號,管家也被賞賜了很多錢,而劉邦也可以在天下推行禮法了,皆大歡喜,這就孔了提倡恢復周禮的好處。
我們常說封建社會的無奈,因為儒家一廂情願地希望執政者是天下人的領導,不能再以私情而去做事,故意弄些違背正常人倫的禮來約束皇帝的行為,讓皇帝更無無私。父親給皇帝跪拜,這樣荒誕的事情出現,就說明禮已經脫離正常行駛的軌道。用禮來約束別人,增加皇帝的尊嚴,使皇帝更加肆無忌憚的來做荒唐事,每一件事的背後都是皇帝自己私心在做怪,他們只考慮自己,從不去考慮天下蒼生,沒有約束的制度,都是扯淡。
-
8 # 書史煙雲
劉邦,大漢開國皇帝,漢朝剛成立之時,他老爸劉老太公還在世,作為劉邦的父親,劉老太公自然是非常驕傲和興奮的,但兩父子的身份卻變得很微妙了。
於公來說,劉邦是大漢的皇帝,而劉老太公卻是大漢子民。於私來說,劉邦是兒子,劉老太公是父親。
劉邦當皇帝后,為了顯示自己的孝心,經常去看望劉老太公,在看望父親時劉邦總是行跪拜之禮,這便引起了有心人太公家令的注意。
於是太公家令便以“天無二日”的道理勸說劉太公,經過家令的一番提點,劉老太公很快便領悟了其中的大義。當劉邦再來拜見時,劉老太公反而向兒子劉邦行跪拜之禮了,這讓劉邦大吃一驚,通過後來的瞭解,劉邦才明白了父親是因為家令的勸說才這麼做的,劉邦欣慰不已,很快便賞賜了太公家令,並尊劉老太公為太上皇。
綜上所述,劉邦當了皇帝,作為平民出身的父親仍然要向他跪拜。
-
9 # 穿越再現彼岸
國法大於家法,正式場合未獲封的劉邦父親見了劉邦要下跪。
劉邦的父親劉煓就是一個秦朝豐邑農村的一個小地主,沒有什麼見識。心裡面想的就是兒孫昌盛,殖產興業,根本就沒有多大的抱負。
在劉煓心目中最喜歡的是自己老二劉喜,能夠掙來錢,非常不喜歡遊手好閒的劉邦,自然在言語之間經常訓斥劉邦,這事在劉邦心中留下深刻的記憶。
劉邦做了皇帝之後,對自己的父親並沒有什麼追封,這也是有原因的。劉邦是大漢的皇帝,他的父親在他建立功業的過程之中也沒有出過多少力,但是人倫的輩分在哪裡。這樣就出現了一個BUG,按照統治階層的理論,所有的臣民在正式場合見到劉邦都要下跪。劉邦的父親沒有名號,見到自己弟弟兒子自然是要下跪的,這是王朝法律大於平常家庭的倫常規定要求的。
譬如,光緒皇帝的親生父親、溥儀皇帝的親生父親在清朝重要的禮儀場合中還是要跪拜自己兒子的。這是早就被儒家學者論證國的王朝綱常之一。(劉邦父親紀念碑,沒有皇帝尊號)
自己的父親尊重自己,這讓劉邦心中暗笑,就封自己的父親為“太上皇”,把名分和輩分等同起來,避免了再有父親跪拜自己的事情出現,在民間這種行為視為“不孝”的舉動。
其實劉邦遲遲不封自己的父親也是有原因的,關於劉邦和自己父親的關係還不是那麼好,要說起來可以稱之為“不睦”。史書記載:
1、吾與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史記.高祖本紀》)
2、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第一段引文稱劉邦在自己父親受到項羽威脅時,也只得出此狡辯的理由了。第二段引文說劉邦的父親偏愛他的二兒子劉喜,劉喜能夠置辦產業,而劉邦遊手好閒,頗不得待見。如今看來,誰的家業大吶!
如此說自己的父親,並非空穴來風。太上皇次子劉喜獲封代王,匈奴來襲,他棄城而逃,劉邦大怒,撤銷了他的封王,降為“侯”。不過劉喜的兒子劉濞後來又被封吳王,最後搞了一個“七王之亂”,讓劉備的後人倍感糟心。
另,劉邦大哥劉伯去世的早,大嫂非常不待見落魄時候的劉邦。因此,劉邦也遲遲不封自己的大嫂和侄子,惹得劉老太爺親自找劉邦說事。劉邦以大嫂沒有長者風範為由,一直拒絕封自己大哥唯一的兒子劉信,直至去世都沒有封。呂后掌權之後將劉信封為羹頡侯,弄了兩個縣的封地。其實這個封號是有諷刺趣味的,羹頡是用勺子刮一刮釜的底的意思,嘲諷劉信寸功未立,靠親屬關係拼命要封侯。
歷朝歷代皇室宗親的安排始終是一個比較難辦的王朝大事,劉邦遲遲不封自己的父親也是基於這一層考慮。(劉邦動漫形象圖)
-
10 # 一切都付笑談中
歷史上得國最正的就屬劉邦和朱元璋了,因為他們的父母都是普通百姓,沒有名門望族的背景,他們都是白手起家(劉邦起義時只是一個小亭長),依靠自己一步一步拼出來的江山,而朱元璋當皇帝時他的老爹已經死了,無需考慮人倫之禮,可劉邦比較尷尬,他的老爹劉太公還活的好好的。
劉邦作為皇帝,是萬人之上的身份,按照君臣父綱,他的老爹劉太公需要向他磕頭,可他同時也是劉太公的兒子,兒子見父親當然要行跪拜之禮,何況是封建時代,最講孝道。
據司馬遷《史記》這樣記載,劉邦當皇帝以後,每五天去朝拜一次劉太公,每次朝見劉太公都是行跪拜之禮,禮儀得當,極顯父子情深。劉邦這樣做也許是真的盡孝道,也有可能是做做樣子,行百官之表率。
無論如何,劉邦在孝敬劉太公方面做的還是不錯的,可是他畢竟是皇帝,就連他的父親也算是他的臣子,所以劉太公的管家因此進言劉太公,說道,天無二日,皇帝雖然是您的兒子,可是整個天下都是他的,包括您也是他的臣子,怎麼能讓君主去跪拜臣子呢,這樣會有失皇帝的尊嚴的,劉太公聽後恍然大悟,心中有愧。
後來劉邦再次拜見他老爹時,他的父親劉太公抱著一把掃帚站在門前,畢恭畢敬,見到劉邦來時,就步步後退的迎接,劉邦看到父親這樣行大禮,大驚,趕緊下馬車攙扶劉太公,而劉太公恭謹的對劉邦說,您是萬人之上的皇帝,怎可因為我壞了天下的法紀!
從史記記載可以分析,劉太公並沒有真的行跪拜之禮,他只是恭敬的迎接劉邦到來,到了後來,劉邦也考慮到劉太公的平民身份比較尷尬,所以封劉太公為太上皇,有了太上皇這個身份,劉邦和劉太公之間就不是君臣關係了,劉邦跪拜劉太公就合情合理了,而劉太公也可以安心接受劉邦的跪拜之禮了。
回覆列表
在中國古代,遵循的是忠孝仁義的儒家思想,所謂的忠,就是忠於君王,所謂的孝,就是孝順父母,單純從這個順序來看,我們就可以知道忠是排在孝之前的,也就是要忠於君王,再孝順父母,這是古代統治者自身制定的規則,為的就是更好地統治天下。
劉太公跪拜漢高祖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禮。太公的家令說太公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高祖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引,則威重不行。——《史記.高祖本紀》
聽太監這麼一說,劉邦很是無奈,劉太公倒也是通情達理,覺得太監說得有道理,就上前要去跪拜劉邦,只是最後被劉邦阻止,因為這件事情,後來劉邦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去看望自己的父親,實在是憂鬱,也不知如何是好。
孫疏通聽完劉邦的抱怨之後,仔細思索了一會兒,終於開口告訴劉邦:“其實這也不是沒有辦法,按照禮儀標準來說,您只要封您的父親為太上皇,一切也就順理成章了,以後他就不需要跪拜你。”
其實在情與禮之間,本來就存在很多問題,包括情與法之間也是一樣,很多事情,想要對大多數人適用,自己就要首先以身作則方可,要是自己都無法做到,還要奢求別人能夠做到一些什麼,那似乎就是天方夜譚,根本就不可能實現的。
倘若每個人都因為自己的私人感情,就影響到禮法的公正性,那這個世界豈不是就亂套了,不管什麼樣的朝代,這一點都是十分重要的,既然制定禮法,就應該眾生平等,哪怕你是皇帝,也應該以身作則,這樣才更加有利於禮法的實行和普及。
結語禮法與私人情感之間,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多問題,所謂的“世上安有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其實就是這個意思,當你得到一些東西的時候,你必然就要失去一些東西,在得與失之間,需要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並且嚴格去遵守,事情最終就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