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吃維他命
-
2 # 薩沙
兩本書吃飯差異極大。
大體上,水滸只是暴發戶農民的飲食,也就是大魚大肉、好酒。
而紅樓夢早就過了這個階段,非常強調精緻飲食。
水滸裡面有個場景,宋江第一次請李逵吃飯,而李逵又不耐煩吃魚。
於是宋江就讓店小二切幾斤肉給李逵吃。
店小二告訴宋江,店裡面目前只有羊肉了。李逵聽了以後勃然大怒,把魚湯潑到店小二身上。
為什麼李逵會大怒?
因為在宋代的羊肉屬於最高檔的肉食,優質羊肉都是從遼國進口來的,因為宋朝沒有大片的牧場。
所以,羊肉價格較高,一般顧客是不會隨便吃的,店小二就詢問了一聲。
然而,李逵平時窮慣了,最怕別人瞧不起他,所以大怒了。
搞笑的是,在水滸裡面當做最上等肉的羊肉,在紅樓夢裡面壓根就不算個事。
大家都知道賈母吃過一道菜,牛乳蒸羊羔。
所謂牛乳,就是今天牛奶的意思。而羊羔並不是羔羊肉,而是還沒有生出來的羊胎。
也就是說,這道菜必須等到母羊懷孕以後,將母羊殺掉,取出羊胎。
這樣一來,為了獲得羊胎,就必須殺死母羊。
正常來說,母羊都是用於生育的,就為了取羊胎而殺掉,羊胎的價格一定極高。
事實上也是如此。
因為羊胎中有一些激素,對於賈母這種年齡很大的老人,是一種滋補。
但是,賈寶玉這種青春發育期的少年,就不能吃這種東西,會影響發育。
由此可見,羊胎的價格不知道比水滸的羊肉搞到哪裡去了,由此可見紅樓夢才是真正的超級貴族家庭。
大家注意,紅樓夢裡面幾乎所有人都有個共同點,就是很厭惡吃油膩的食物,想方設法吃一些清淡的東西。
比如小丫鬟芳官才進入怡紅院沒多久,也要吃清淡的菜:開啟食盒蓋一看,裡面是一碗蝦丸雞皮湯,又是一碗醃的胭脂鵝脯,酒釀清蒸鴨子,還有一碟四個松瓤奶油卷酥,並一大碗熱騰騰,碧瑩瑩的綠畦香稻梗米飯。芳官說“油膩膩的,誰吃這些東西”。只將湯泡飯,揀了兩塊鵝脯就不吃了。
小丫鬟尚且如此,其他人可想而知。
用負責大廚房的柳家話來說:你們深宅大院,“水來伸手,飯來張口”,只知雞蛋是平常東西,那裡知道外頭買賣的行市呢──別說這個,有一年,連草根子還沒了的日子還有呢。我勸他們,細米白飯,每日肥雞大鴨子,將就些兒也罷了。吃膩了腸子,天天又鬧起故事來了。雞蛋,豆腐,又是什麼麵筋,醬蘿蔔炸兒,敢自倒換口味?只是我又不是答應你們的。一處要一樣,就是十來樣,我倒不用伺候頭層主子,只預備你們二層主子了。
很簡單,賈府早已經吃膩了大魚大肉,連丫鬟都不喜歡吃這些。
水滸的好漢們看看,這就是真正的貴族。
-
3 # 峰言瘋語
這個問題,其實蠻好回答的。
首先,最大的區別在於朝代不同,水滸傳講的是北宋末期,紅樓夢按照現在的網文應該算是架空歷史類的,但參照的應該是清代,所以飲食文化首先就隔了幾百年。
其次水滸傳講的是草莽之間的故事,放在現代,就是一群流氓混混之間的故事,也就是宋代版的古惑仔吧。
一群古惑仔,能吃什麼好的東西?無非就是市井之間的食品罷了。
在原著中,很多次提到了熟牛肉,武松打虎前就是吃的牛肉。但要知道在宋代,尤其是北宋,殺牛是犯法的!耕牛在當時都是屬於“在編”的,試問一個山野小店,怎麼可能有那麼多的官府禁品?店還開不開了?
但為什麼還要出現在小說裡?應該就是為了體現在江湖人之間,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表現得是江湖義氣不收世俗禮法的約束。
那紅樓夢呢?那可是頂級的世家,雖然後面四大家族“具做了土”,但畢竟是等級森嚴的王侯之家,吃的當然是金齏玉膾,就連平時的零嘴兒,都是工藝十分複雜,廚娘精心製作的,和江湖草莽自然是有著明顯的區別的。
-
4 # 蔥油餅不帶蔥
小時候看電視劇《紅樓夢》,最愛看裡邊姐姐妹妹們聚在一起,熱鬧,還有數不完的好吃的。
後來才知,書裡好吃的更多。多都不算,還講究、精細,名字好聽,又有說頭。對於吃貨來說,《紅樓夢》就是一本越看越饞的書。
說起四大名著裡面的美食,《水滸傳》吃得太單一,不是二斤牛肉一罈女兒紅,就是宋江的鮮魚湯;《西遊記》出家人吃素,又是取經途中,不是野果就是農家化齋,也沒啥可說的;《三國演義》青梅煮酒,也不過是為了“論英雄”。
而《紅樓夢》,曹雪芹用了將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來描述眾人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活動,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它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寶典。
據研究者統計,120回《紅樓夢》小說,描寫到的食物多達186種。所有這些包括主食、點心、菜餚、調味品、飲料、補品等等。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大觀園裡的尋常飯菜。
● 茄鯗 ●
第四十一回中:
“賈母笑道:“你把茄鯗搛些喂他。”鳳姐兒聽說,依言搛些茄鯗送入劉姥姥口中,因笑道:“你們天天吃茄子,也嚐嚐我們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劉姥姥笑道:“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 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
王熙鳳輕輕巧巧地報出它的做法:
“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肉脯子合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子,各色乾果子,都切成丁兒,拿雞湯煨乾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了。要吃的時候兒,拿出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這做法讓劉姥姥直呼:“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 胭脂鵝脯 ●
第六十二回中:
“只見柳家的果遣了人送了一個盒子來。小燕接著揭開,裡面是一碗蝦丸雞皮湯,又是一碗酒釀清蒸鴨子,一碟醃的胭脂鵝脯,還有一碟四個奶油松瓤卷酥,並一大碗熱騰騰碧熒熒蒸的綠畦香稻粳米飯。”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寫有這樣的詩:“選次不辭過,知君憐我真,紅鵝催送酒,蒼鶻解留人。”紅鵝配美酒,想象也醉人。紅鵝應該就是胭脂鵝脯,被曹先生巧妙地安放到著作中。
胭脂指鵝皮呈紅色,應該是紅曲米染的色。紅曲米是糯米蒸好後,接種紅曲菌種,發酵成紅曲糯米粉,搗碎了就是紅曲粉。紅色豆腐乳和廣東燒臘也都是用紅曲米,才有了那抹紅色~
● 豆腐皮包子 ●
第八回中:
“寶玉……問晴雯道:“今兒我在那府裡吃早飯,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著你愛吃,和珍大奶奶說了,只說我留著晚上吃,叫人 送過來的,你可吃了?”晴雯道:“快別提。一送了來,我知道是(給) 我的,偏我才吃了飯,就放在那裡。後來李奶奶(寶玉乳母)來了看見, 說:‘寶玉未必吃了,拿了給我孫子吃去罷。’ 他就叫人拿了家去了。””
制豆腐時表面會凝結一層薄膜,揭下晾乾,就得到金黃色如透明蟬翼一般的豆腐皮。在南方稱為“豆腐衣”,北方人則稱它為“油豆皮。
全國好多地方都有拿豆腐皮做成很好吃的菜。寧波菜裡有腐皮包黃魚,川菜有腐皮蝦仁,潮汕有滷腐皮。還有些地方把豆腐皮炸了直接吃,因為炸後的豆腐皮非常薄脆,單吃就足夠美味了。
第四十九回中:
“大雪天裡,賈府老祖宗史太君吃飯時,送上的第一道菜就是牛乳蒸羊羔。賈母說:“這是我們上了年紀人的菜,沒見天日的東西,可惜你們小孩子吃不得,今兒另外有新鮮鹿肉,你們等著吃吧。””
長期以來,製作紅樓宴的大廚們一直使用牛奶來蒸羊胎,而真正做這道菜是不用牛乳的。曹雪芹筆下的這道菜絕非杜撰,它是有其歷史的淵源和傳承。
羊乳也罷,牛乳也罷,實為白湯,古人有色白稱乳的習慣。山東菏澤地區的單縣羊肉湯較為出名,該湯色白濃稠,屬於標準版的宋代“乳炊羊”。
整部《紅樓夢》裡,曹雪芹用了將近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描述眾多人物的飲食文化活動。他所寫到的186種美食,包含9個大類,其中主點心17種,食品38種,飲料23種等等,名目繁多,精妙絕倫。
所以,餓的時候千萬不敢看紅樓。
-
5 # 悠悠芳草心
水滸傳的飲食和紅樓夢的飲食簡直是天壤之別。
水滸傳裡的英雄們無非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這還是山上有了喜事時改善伙食的情景。平時飲食是清淡的,畢竟這麼多人,又不是有國家給開工資。
就拿劉姥姥進大觀園那次來說吧,紅樓夢第四十一回寫劉姥姥同賈母她們吃飯,其中有一道菜,叫茄鯗,說是茄子做的。劉姥姥一聽說:“別哄我了,茄子跑出去這樣的味兒來?”說明這道菜平常人家根本吃不到。
這道菜是怎麼做的?鳳姐說:
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簽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湯炸了,再用雞脯子並香菇,新筍,蘑菇,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瓦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半就是。
就這一道菜就這麼講究。憑一斑可窺全貌 ,可以看出《紅樓夢》中的飲食講究極了。
為何會有這多大的差別?究其原因,無非是他們所處的階級不同。水滸的人都是草莽英雄,紅樓夢裡都是王公貴族和小姐,公子哥 ,這就是產生差距的根本所在。
-
6 # 沁冷墨
《水滸》中的飲食描寫,如果和《紅樓夢》對比而言,肯定是粗線條的,無非就是肉菜飲料。至於怎樣調料,怎樣擺設,如何玩花樣,如何說情調,那根本就沒有交代,好漢們的世界,行俠仗義,在餐桌上沒這麼多講究。然而,這並不等於說飲食在《水滸》當中不是一個重要的組成元素,菜餚的描寫雖沒那麼細緻,沒那麼全面,但是它們對書中人物的塑造、故事的推進,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水滸傳
忽略本體:環境描寫多於菜餚本身
《水滸》一書,關於飲食的描寫,相對較為粗略,而且每到一家酒店,往往是環境描寫多於菜餚本身的描寫。例如村邊酒店,就是如此:“傍村酒肆已多年,斜插桑麻古道邊。白板凳鋪賓客坐,須籬笆用刺荊編。破甕榨成黃米酒,柴門挑出布青帘。更有一般堪笑處,牛屎泥牆盡酒仙”,這是魯智深在五臺山下看到的飲食店、板凳、破甕、牛屎牆,從房間裝置的粗劣來看,別指望這裡的飲食能有多麼精緻,因此也沒必要多費筆墨去描寫了。
再如“前臨驛站,後接溪村。數株槐柳綠蔭濃,幾處葵榴紅影亂。門外森森麻麥,窗前猗猗荷花。輕輕酒旆舞薰風,短短蘆簾遮酷日。壁邊瓦甕,白冷冷滿貯村醪;架上瓷瓶,香噴噴新開社醞。白髮田翁親滌器,紅顏村女笑當壚”,這是林沖在被押解去滄州途中,在野豬林被魯智深救起來之後,中途遇到的一家飲食店,寫了綠蔭、荷花、小溪、瓦甕、瓷瓶,淳樸清新,至於飯菜酒水,只是交代了“白冷冷”“香噴噴”。見到柴進,被邀請去莊上之後,也無非是“安排得酒食果品海味,擺在桌上”。至於是哪些飲食,哪些果,什麼海味,統統沒有交代,因為這一回重點是寫林教頭棒打洪教頭,跟好飯好菜沒有什麼關係。
武松醉打蔣門神之前,在施恩的陪同下,在樹林裡遇到一家普通的飲食店,是這樣的:“古道村坊,傍溪酒店。楊柳陰森門外,荷花旖旎池中。飄飄酒旆舞金風,短短蘆簾遮酷日。瓷盆架上,白冷冷滿貯村醪;瓦甕灶前,香噴噴初蒸社醞。未必開樽香十里,也應隔壁醉三家”,一看就是家普通店鋪,而且其描述和前面林沖、魯智深遇到的飲食店有雷同,“瓷盆架上,白冷冷滿貯村醪;瓦甕灶前,香噴噴初蒸社醞”,說明都是村鎮級小酒店,飯店有什麼花樣的飲料飯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武松在去打蔣門神的路上幹了什麼,武松和蔣門神是主角,飲食只是陪襯。
武松景陽岡喝酒 劉繼卣繪
當然,也有上檔次的,例如宋江在江州的潯陽樓,“雕簷映日,畫棟飛雲。碧闌干低接軒窗,翠簾幕高懸戶牖,吹笙品笛,盡都是公子王孫。執盞擎壺,擺列著歌姬舞女。消磨醉眼,倚青天萬疊雲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煙水。白蘋渡口,時聞漁父鳴榔。紅蓼灘頭,每見釣翁擊楫。樓畔綠槐啼野鳥,門前翠柳系花驄”,雕簷畫棟,碧闌翠簾,一看就知道是高階場合,還有樓外一派美景,至於吃的東西,“少時,一托盤把上樓來,一樽藍橋風月美酒,擺下菜蔬,時新果品、按酒,列幾般肥羊、嫩雞、釀鵝、精肉,盡使硃紅盤碟”,品種有交待,器具也精美,但是味道、貨色、幾成新、幾成舊,就毫無交待。總的來說,還是粗線條。
《水滸》裡的飲食,高檔也好,粗糙也罷,多不涉及味道本身,更無深入描寫,然而,這不等於飲食不起作用,人物的性格,故事的推進,和這些飲食還是密切相關,甚至有點睛妙用。
善抖包袱:一碟子雞肉引發的衝突
且說武二郎復仇飛雲浦和鴛鴦樓之後,改扮成行者,於路奔走,眼看到了冬天,氣溫下降,這時候除了要穿厚實一點之外,還有一個方面很重要,就是要靠飲食驅寒,“當日武行者一路上買就肉吃,只是敵不過寒威”。可見,行色匆匆的武松,處於半飢寒的狀態。而在看過了前面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故事之後,代入感很強的讀者也會跟著他忍凍捱餓,希望此時有一碗香噴噴的飯菜,尤其是肉。武松和讀者,都想著要飽飽地吃一頓。下面的故事,就圍繞著這個發生。
於是,他來到了孔家莊的一家飲食店,正是一身的寒冷,一肚子的飢餓。偏偏店小二說店裡沒有肉吃了,只有蔬菜,“肉卻都賣沒了”。讀者這個時候也和武松同樣處於深深的失望當中。武松吃著那盤熟菜,越吃越餓,我們也越看越餓。和武松同一個想法:肉在哪裡?
希望的曙光初現了,這時候有個大漢來到店裡,店小二慌忙給他端出一對香噴噴的雞肉,一盤熱騰騰的精肉,就擺在武松的視野裡,你說眼饞不眼饞?武松饞了,讀者也饞了,只想著如何吃到這雞肉和精肉,看書到此處,估計肚子裡也咕嚕咕嚕響。
武松、林沖插畫
因此,當武松和雞肉、精肉的主人發生矛盾時,不是他一個人在搶奪雞肉,而是古往今來的一大堆“水滸”粉絲在搶奪雞肉。
儘管此處沒有詳細描寫那對雞和一盤精肉,但是它的美味可口已經深入讀者的心中,武松越是吃不到,我們越是著急。
因此,當武松最後終於實現了願望,飽餐一頓時,“桌子上那對雞,一盤子肉,都未曾吃動。武行者且不用箸,雙手扯來任意吃”,我們終於鬆了口氣,跟著武松一起吃飽了。
這一次圍繞吃肉發生的衝突,從故事情節而言,讓武松在孔家莊見到了宋江,將故事的接力棒轉移給了宋江,如果不是眼饞這一碗肉,宋江也就不能出來。從人物性格而言,武松的焦躁,孔亮的性急,都顯露無遺。當然,這種衝突在文學意義上塑造了人物,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行,我們要和人禮貌相處,謙讓為主。
加重口味:李逵吃魚吃得精彩紛呈
胃口好也是好漢們的一個重要特徵,否則的話,魯智深怎麼有力氣拔起偌大一棵楊柳樹,武松怎麼能打死一隻吊睛白額大蟲,一身神力離不開好胃口。而好漢們不是大觀園裡的姐姐妹妹,吃東西不能那麼斯文,因此《水滸》中人物吃東西猶如風捲殘雲,一掃而盡,動不動就是牛肉三兩斤,雞肉幾大碗。
不過,雖然是寫粗獷飲食,也不乏細緻描寫,甚至重口味描寫,例如李逵吃魚,就吃得精彩紛呈,花樣翻新。且說宋江認識了戴宗,然後又認識了李逵,三人甚為投機,於是去江邊琵琶亭酒館。吃了一陣,端上辣魚湯,這宋江和戴宗吃得斯文,李逵卻是如此:“也不使箸,便把手去碗裡撈起魚來,和骨頭都嚼吃了”,好漢似乎連咀嚼功能都比常人要硬朗,居然連魚骨頭都不忌諱,這純粹是重口味描寫,看了讓人冒冷汗,從而在吃的細節上表現好漢的豪爽硬氣。而且食量也不是一般大,“便伸手去宋江碗裡撈將過來吃了,又去戴宗碗裡也撈過來吃了,滴滴點點淋一桌子汁水”。看到這裡,我們似乎也被這幾碗魚給撐飽了。
李逵
圍繞著吃魚,施耐庵大做文章,宋江不想吃醃魚,要吃新鮮魚,於是李逵去尋魚,結果引出“浪裡白條”張順,兩人陸地水裡一頓好打,又結識一個人物,然後將江州的英雄都串起來了。吃一頓魚,情節大步往前推,人物形象更豐滿。可見李逵的這次吃魚,不是白吃的,其實也是一種文學手法。
-
7 # 楚塞江郎
就飲食本身而言,二者是沒有可比性的,一個是極精細化的典型,而另一個則是最粗獷型的代表,一個彰顯的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底蘊內涵,而另一個則是民族飲食方面豪俠性情的集中體現……不同之處可說是成千累萬,但勿庸置疑,二者之間也有一些共同點:
一是二書中的人物都不缺吃貨,美食家與名廚等比比皆是,比如《紅樓夢》不說老太太賈母、賈政、王熙鳳、元春、黛玉、秦可卿等等,就連大觀園裡當值的“柳五兒家的”們都足以比擬現在的國家的特、一級名廚,各院裡的丫鬟、婆子們有哪個不是美食家,比如較有代表性的那位前賈府丫頭的賴嬤嬤,恐怕美食鑑賞水平比之賈母亦毫不遜色。水滸中的宋江、柴進、盧員外、林沖……細數之下你就會發現,一百單八將還真沒幾個不是吃貨的。尤其是魯達,就為了貪杯吃狗肉,愣是被趕出了五臺山,都仍至死不悔!
二是兩書中的廚藝水平都不低,而且還各有特色:《紅樓夢》中的廚藝那是自不待言,就連賈元春從宮裡回家省親時,對賈府的廚藝也非常認可,隨從宮內人員更是十分肯定,由此可見,其家實際的廚藝水平足以比肩帝王之家,自然是非同小可!做一個茄子,要十幾只雞做配料;蒸一碟糕,要用多達幾十種的配料;就連烙一張餅,都有著令人歎為觀止的諸多工序……《水滸傳》雖說飲食工藝可能沒有這麼多講究,但同樣有著非常精湛華麗的廚藝。武大郎的炊餅、灌醉了武松的“三碗不過崗”酒、潯陽樓的魚、孫二孃的人肉叉燒包、獅子樓的酒席、魯達吃的狗肉……細數起來,差不多都是地方特色名吃啊!要擱現在,基本都是可以申請智慧財產權保護的!
三是都高度切合各自故事發展的場景及人物性格!《紅樓夢》故事發生的大環境是候宅公府、豪門大戶,故事中的人物不是名門仕宦大官巨沽,就是才子佳人公子小姐,就連府中的粗使丫頭婆子,一個個全都是精挑細選的精明細緻之人,所以整體大環境的格調是以精細雅緻為主,而該書中所有的飲食,也恰恰正是無處不在地都體現出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中“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基本原則,一菜一點,細緻入微,一羹一粥,妙到毫巔!而《水滸傳》的故事發生在以山東、河南、河北交界一帶地區,書中的飲食習俗亦十分嚴謹地以該地區飲食文化特徵為主。魯西、豫東、冀東南一帶地區人民自古以來就性格粗獷豪邁,尚武任俠,民風彪悍,輕生死而重大義,重大局而輕小節,故曾長期流傳有“燕趙多豪傑,山東(此山東係指太行山脈以東地區)多響馬”之說。因該地區人民世代沿襲“匪氣”較重,故大多說話快人快語,心直口快,辦事幹脆利落,不喜拖泥帶水,就連吃飯也一樣,講究材質地道,價格實惠,因性子較急不耐久候,故多喜歡快捷方便的熟食、快餐及製作工藝相對簡便快捷的麵食類飲食。以《水滸傳》為例,其中的主要人物最常見的經典飲食就是“切二斤牛肉,打壺酒來”,為什麼?可能主要就是因為這單食譜兒好吃不貴、簡便實惠、貨真價實、利口美味,而且還有把握可以保證能三分鐘上桌,用不著久候等到瞌睡!
四是通過飲食把人物的性格刻畫得栩栩如生。從《紅樓夢》看到林黛玉的時候,就可以十分逼真地想象到她吃飯、飲酒、啜茶的嬌態;同樣,從《水滸傳》中若看到個拎著條四、五斤重的狗腿吃肉、抱著十斤大甕喝酒的,那肯定就不會是黛玉了,肯定如果個兒高大是魯達、身材粗壯是李逵,絕對連《紅樓夢》中的豪邁遊俠柳湘蓮都不會是的!
當然,類似的情況還有不少,在此限於篇幅及打字太困難,就不再一一細述了,伏乞見諒則個!
-
8 # 觀鼎軒
小說《水滸》中的飲食與《紅樓夢》的區別。
這個題問,不用分析,那肯定是後者多可前者,後者精於前者,後者高階於前者。
為什麼呢?
理由之一。
後者大觀園,是靜止的榮寧兩府及為迎元春省親新建了一個豪華版的蘇州園林。雖是靜,但它是處在鬧市,周圍是四面八方的流動的勢態。因此,梁山上就有野味和水產及醃製的鹹貨。
而大觀園的食材,一年之中有春節、端午、中秋和其它節日,其生活豐富可想而知。
二食材品質
梁山遠離大海,海貨別想了,山上的野菌子不少,但他們是"匪",沒時間去弄吃,精力用在防禦官兵和東躲西藏,他們沒有硬貨收入,用山上水裡的的去置換油鹽,那是底層次的溫飽吧。
大觀園,有朝庭支出,有皇糧可吃,還有隱形收入。如《紅樓夢》中,有一點賈珍清點放租田地的首領,春節來貢貨,有皮毛野味山珍列了一長串單子,那是什麼品質呢。
之三。生活品味的差別。
前者過的是人上人的生活,錦衣玉食,賈母喝的是血糯稻米粥,黛玉喝的是燕窩粥,中秋節上下吃的是螃蟹宴,劉姥姥見的茄鯗,那可是十多隻老母雞煨出來的。
梁山上,儘管有大魚大肉,大碗喝酒,但,那條件,那飲宴環境沒有可比性。梁山的飲食,說不上是飢一餐飽一餐,過的是提心吊膽的日子,哪有前者喝杯茶,那杯子是宋官窯,那水是香雪海梅花上的雪溶化烹出來的。
這樣的差別,不是十個八臺階,該是不可想象的距離。
這兩者的區別,本文認為,前者屬山寇的生存狀態,僅限於餓不著,食品燒熟可食,而後者是精挑細選。如何養生,如何開心,如何精緻,那是皇親國戚的人上人的生活,兩者飲食生活的差別事小,最大的差別是政治地位和強大的社會背景,那可不是一揮而就,用金錢,用搶奪的形式,一下子就能改變的。
僅供參考。
2020.5.1710.50於南京
-
9 # 三千字
差別太大了!《紅樓夢》中賈家位列國公,自然是鐘鳴鼎食,飲食也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水滸傳》是描寫中下層人士的小說,英雄們講究的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飲食方面只能說是“大丈夫不拘小節”吧!而綠林好漢們的殺伐之氣也滲入進《水滸傳》的飲食中,比如孫二孃家的包子,大家敢吃嗎?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用大量的筆法描摹了當時貴族階層的飲食文化,琳琅滿目的膏粱厚味讓人對著書本流口水:胭脂鵝脯、酒釀蒸鴨子、火腿燉肘子,酸筍雞皮湯、荷葉蓮蓬湯、烤鹿肉……其中第三十九回,藉著劉姥姥之眼,把賈府的奢侈飲食寫了個透徹。
這樣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錢,五五二兩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到有二十多兩銀子。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錢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了!
劉姥姥雖然是山野出身,卻也知情識趣,哄得賈母高興,於是有了“史太俊兩宴大觀園”,劉姥姥也徹底開了眼界。
秋爽齋的一頓尋常早飯,一顆鴿子蛋一兩銀子。藕香榭聽著簫管笙笛吃點心,有:藕粉桂糖糕,鬆穰鵝油卷,螃蟹餡兒的小餃,奶油炸的各色小果子…琳琅滿目,不一而足。劉姥姥說說一個牡丹花樣子的果子“我們那裡最巧兒的姐們兒,也不能絞出這麼個紙的來”。日常飲食就如此精緻,實在讓人咋舌。
最極致的還算是“茄鯗”一段,鳳姐兒說做法不難,然後噼裡啪啦說了下面這一段:
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簽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
瞧瞧,這百年貴族的人家吃的就是不一樣,用劉姥姥的話說“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
相比之下《水滸傳》中的飲食就稍顯乏味了一點,好漢們的要求不高,有酒有肉就行。施耐庵對於酒席宴會飲食的著墨不多,王婆拉皮條的時候對著小潘大誇西門大官人“錢過北斗,米爛陳倉”,但王婆招待這二人的酒菜也只是“肥鵝熟肉,細巧果子”,並沒有什麼精緻吃食,可見與《紅樓夢》這種“老資產階級”還是差的遠了。
如果說《紅樓夢》的飲食是細,那麼《水滸傳》的飲食就是粗。魯智深在五臺山時破戒吃狗肉,是蘸著蒜泥大吃大嚼;林沖風雪山神廟啃著冷的醬牛肉,配著酒一起吃下;唯一一次對食物的講究,也只是宋江想吃魚辣湯醒酒,也是不求什麼高超烹宰,只要鮮魚就行了。
孫二孃人肉饅頭:剝人凳上躺著蒙汗藥麻翻的新鮮食材,摘胳膊卸腿兒,大塊好肉充當黃牛肉,小塊剁碎做肉饅頭,武都頭掰開饅頭一看,餡兒內還有幾根毛呢!
白龍廟烤肉與醒酒湯:肥肥胖胖的黃文炳綁在柳樹上,黑旋風緩緩的掣出尖刀,肉必需要薄如紙張才鮮嫩入味,旁邊生火,割一片烤一片,直到肉都吃盡了,再破胸膛取出心肝下酒。清風山上的大王們對此最有研究,把冷水潑到胸膛,胸口熱血被冷水激散,取出的心肝便脆嫩好吃。
潯陽江板刀面和餛飩:船火兒張橫靜靜地埋伏在蘆葦叢中,如果有過往客商乘船,那他的買賣就來了。一刀搠起,剁翻在水裡,這就是吃了“板刀面”。赤條條的剝乾淨扔下江,是潯陽江頭獨有的“下餛飩”景象。
無論是《水滸傳》還是《紅樓夢》中的飲食,都真實的反映了所在階層的生活,千差萬別的飲食習慣,因人而異的味覺審美,都是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古老東方的生活價值觀,讓我們更加了解和認識那個時候的風味人情,以及當時人們治國經世生活態度。
-
10 # 小七御花園
天壤之別,紅樓夢是講的貴族家族的生活方式,奢侈精緻。
比如鳳姐向劉姥姥詳細介紹了茄鯗的做法:“把才摘下來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
而水滸傳中的好漢們都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還吃人肉,如李逵吃黃文炳,邊剮邊食,讓人不寒而慄。
回覆列表
《水滸傳》中的飲食好比外邊下館子,炒的家常菜。
《紅樓夢》中的飲食則是自家聘請高階廚師做的私房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