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趣事大揭秘

    屈伸,明朝時期大臣、官員,字引之,任丘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北任丘人。明憲宗成化末年考中進士,一直任職諫官。他始終講求正義,為人剛正不阿,特別是對於那些敗壞國事的宦官,揭露抨擊可謂是不遺餘力,盡心盡力。

    當時,也就是明孝宗弘治年間發生了一樁事情,有人謊報戰功,主要是以宦官王振為首,還有蔣驥,陳瑤等人,明明是在廣寧之戰中打了敗仗,卻上報說打了大勝仗。屈伸等人上書彈劾,但明孝宗沒有追究。一直到廣寧再次失守,王振等人又一次謊報,屈伸又再次上書彈劾說這可是欺君之罪,明孝宗這才下令調查審理這件事。有一宦官叫苗逵,他和朱暉等人討平賊寇,搗毀了敵人巢穴,只是斬殺了三個敵人,等到寇賊大舉攻打固原時,他們都不敢出兵,最多也只是斬殺了十二個敵人,卻先後多次上報說打了大勝仗,問朝廷要封賞。屈伸知道後,就多次上書彈劾,明孝宗都沒有聽從。鎮守在河南的一個宦官名叫劉瑯,上書皇帝要求派些雜役人員,明孝宗下旨撥給他五十人。按照以往的先例,任職尚書這一職務的宦官才只有二十個雜役人員。於是屈伸就上書極對反對此事,明孝宗於是下令減少了二十個人。

  • 2 # 歷史百家爭鳴

    屈伸,這裡說的並不是詞語動作的意思,而是明孝宗時期是禮科給事中屈伸,他是當時敢於向孝宗指出宦官敗壞國事的人,可明孝宗多次不理睬他的上奏。

    屈伸敢於說話是他一直的習慣,泰寧衛部長搶掠遼陽,泰寧衛部商議令守臣遺書,說朝廷寬大不追究以前的事情,如果還搶掠的東西,朝廷有重賞,可屈伸等說:“在我示怯弱之形,在彼無創艾之意,非王者威攘之道。前日犯邊不以為罪,今日歸俘反以為功。誨以為盜之利,啟無賴心,又非王者懷柔之道。”屈伸的意思就是說泰寧衛是反覆無常的人,沒有一點悔意,所以明孝宗就改變了主意。

    屈伸指出了宦官大發戰爭財的事情,當時太監苗逵、成國公朱暉等搗巢獲三級,等到盜匪進入固原,又斬獲十二級,國家給予他們很多的獎賞。屈伸就上奏說不應該給他們過多獎賞,指出“此一役糜京帑及邊儲共一百六十餘萬兩,而首功止三級。是以五十萬金易一無名之首也,乃所上有功將士至萬餘”。他說大家要是都這樣“將竭天下財不足供費,而報功者不知幾萬萬也”。屈伸說的也對,要是大家都這麼幹,國庫早就被掏空了,但明孝宗沒有聽他的話,依舊賞給了他們不菲的待遇。

    雖說明孝宗沒有怎麼聽屈伸的話,但是屈伸做人不屈伸,他一直在諫言的路上走著,“持議侃侃不撓”,最後沒有等到升遷就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乳膠枕頭不能暴曬,那麼該怎樣除蟎抑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