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36867717565

    這個典故出自南朝·宋·範泰《鸞鳥詩序》:“昔罽賓王結置峻祁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能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後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言,鸞睹形感契,慨然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孤鸞三年不鳴,臨鏡後以為見到同類,便慨然悲鳴,展翅奮飛而死。

    大意是說:當年罽賓王得到一隻鸞鳥,想盡各種辦法讓它鳴叫,但此鳥就是不叫。後來罽賓王的夫人說:“聽人說鳥見到同類就會叫,為什麼不掛一面鏡子讓它照一下自己呢”。然後罽賓王就按這個方法做了,結果鸞鳥見到鏡子裡的自己以後以為見到同類,便慨然悲鳴,展翅奮飛而死。

    後來這個典故演化出一個成語:“鏡裡孤鸞”,比喻夫婦生離死別的悲哀。

    歷代詩人對此均有吟詠:

    李白《代美人愁鏡二首之二》:影中金鵲飛不滅,臺下青鸞思獨絕。

    李賀《貝宮夫人》:長眉凝綠幾千年,清涼堪老鏡中鸞。

    楊衡 《夷陵郡內敘別》: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

    鄭谷《為人題》:淚溼孤鸞曉鏡昏,近來方解惜青春。

    顧況《晉公魏國夫人柳氏輓歌》:魚軒海上遙,鸞影月中銷。

    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龍飆去去無訊息,鸞鏡朝朝減容色。

    鮑溶《舊鏡》:侍兒不遣照,恐學孤鸞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你最喜歡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