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詞牌名,取於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又名《橫塘路》、《西湖路》,雙調六十七字,前後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漢張衡《四愁詩》詩中“何以報之青玉案”,調名取此。《中原音韻》注“雙調”。《太和正音譜》注“高平調”。蔣氏《九宮譜目》入中呂引子。韓淲詞有“蘇公堤上西湖路”句,名《西湖路》。
此調以賀詞、蘇詞及毛詞、史詞為正體,若張炎詞之疊韻,李彌遜、吳潛、胡銓詞之添字,李清照詞之句法小異,曹組詞之句法小異又添字,毛詞別首之攤破句法,趙長卿詞之減字,趙詞別首之句讀參差,皆變體也。但諸詞中,有前段第二句六字折腰,後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六字、或八字者。有前段第二句七字,後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八字者。有前段第二句六字不折腰,後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八字者。亦有前段第二句五字者。又有前後段第五句或押韻,或不押韻者。各以類列,庶不混淆。
此調後段第二句例作拗句,如歐陽修詞“爭似家山見桃李”,程垓詞“別後誰吟倚樓句”,高觀國詞“入畫遙山翠分黛”,吳文英詞“不忍輕飛送殘照”,南北宋人皆然。 又此調後段起句,宋詞俱“仄平仄仄平平仄”,惟黃庭堅“煙中一線”詞“別恨朝朝連暮暮”,“恨”字、上“暮”字俱仄聲,“朝朝”二字俱平聲。第二句,宋詞俱“仄仄平平仄平仄”,惟曹冠“煙村茂樾”詞“枝上鶯歌如解勸”,“如”字平聲,“解”字仄聲。前後段第三句,宋詞俱“仄仄平平平仄仄”,惟石孝友詞“剪剪霜風落平野”、“別後知他為何也”,“落”字、“為”字俱仄聲,“平”字、“何”字俱平聲。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表示可平可仄。)
如: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詞牌名,取於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又名《橫塘路》、《西湖路》,雙調六十七字,前後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漢張衡《四愁詩》詩中“何以報之青玉案”,調名取此。《中原音韻》注“雙調”。《太和正音譜》注“高平調”。蔣氏《九宮譜目》入中呂引子。韓淲詞有“蘇公堤上西湖路”句,名《西湖路》。
此調以賀詞、蘇詞及毛詞、史詞為正體,若張炎詞之疊韻,李彌遜、吳潛、胡銓詞之添字,李清照詞之句法小異,曹組詞之句法小異又添字,毛詞別首之攤破句法,趙長卿詞之減字,趙詞別首之句讀參差,皆變體也。但諸詞中,有前段第二句六字折腰,後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六字、或八字者。有前段第二句七字,後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八字者。有前段第二句六字不折腰,後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八字者。亦有前段第二句五字者。又有前後段第五句或押韻,或不押韻者。各以類列,庶不混淆。
此調後段第二句例作拗句,如歐陽修詞“爭似家山見桃李”,程垓詞“別後誰吟倚樓句”,高觀國詞“入畫遙山翠分黛”,吳文英詞“不忍輕飛送殘照”,南北宋人皆然。 又此調後段起句,宋詞俱“仄平仄仄平平仄”,惟黃庭堅“煙中一線”詞“別恨朝朝連暮暮”,“恨”字、上“暮”字俱仄聲,“朝朝”二字俱平聲。第二句,宋詞俱“仄仄平平仄平仄”,惟曹冠“煙村茂樾”詞“枝上鶯歌如解勸”,“如”字平聲,“解”字仄聲。前後段第三句,宋詞俱“仄仄平平平仄仄”,惟石孝友詞“剪剪霜風落平野”、“別後知他為何也”,“落”字、“為”字俱仄聲,“平”字、“何”字俱平聲。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表示可平可仄。)
如: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