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潛蛟刀客

    醫學人才培養是有很大問題的。臨床工作需要的更多是技能型人才,科研工作需要的是另外一種人才。當然不能否認有兩者均兼顧的高人,現在所謂科研做的好的大部分都是靠學生在做,自己的大部分精力仍然放在臨床工作。大部分臨床大夫發的基礎科研文章,尤其是跟風“iRNA”等等,差不多都是來自論文工廠批次產出。目前最大的問題不是表面造假,而是評價量化機制有問題。一大堆人被逼的“蠅營狗苟”般,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升了正高的普通醫生基本不再寫文章,都“心知肚明”。

  • 2 # 寒江蓑立翁

    所謂的西方的尤其是美國的醫生培養模式並不足取,首先美國醫生培養需要8年,其中4年為其它專業,真正醫學培訓只有4年,畢業後授予博士學位,再進規培和專科培訓,而中國卻是5+3+3後再規培和專科培訓,這樣的培訓模式到底有沒有必要,在我看來真的沒有必要,西方走的是精英化培養模式,為了少部份人利益,限制執業醫師數量,人為造成供求緊張,而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我們需要的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看病的需求,不應該透過這種延長培訓期限人為造成醫療人才緊缺,應該縮短學制,增加實踐培訓時間來供給大量群眾需要人才!

  • 3 # 末雨33

    拋開收入都是扯。

    漢代晁錯給漢文帝上疏有一段說:“塞下之民,祿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難之地。”意思就是,不給錢,不要把人放在艱苦的地方。

    要想一個事業有發展,人們願意幹,就是高官厚祿,沒其他方法。一個看著就艱苦到讓人望而卻步的職業,怎麼可能吸引更多人投身進來?

    普通人還是按普通人的標準要求,聖人才按聖人的標準來要求。

  • 4 # 我看與他觀

    這個建議有其合理性,現在中國醫療資源確實存在供不應求的局面,但是能否在縮短教育年限的同時真正保證學生的質量,這個需要做進一步的討論,此外應該分級和分層,不同的醫科院校和相應的專業在培養模式上應該有所區別,將來就業上實行分流,比如有的去社群醫院的,門檻可以適當降低

  • 5 # 茶樹咕咕咕

    學醫的太多了,而且都想著進大城市三甲,這怎麼行呢,提高待遇誰給錢呢?學歷貶值,培養年限增加都是讓那些心高命薄的知難而退,不得不去基層,忍受貧苦,雖然政策很殘酷,但這就是社會的現實,用最小的代價實現醫療資源的流動,跟高考一樣,是目前最好的政策了,鞭策部分醫生讓他們去不想去的不發達地區建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理解光子的動態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