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合院磚雕
-
2 # 科技公元
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而故宮的牆,還專門設計了一個小機關,讓風能更好地流通。為什麼這麼做呢?原來,故宮屬於木結構建築,以木框架為主要結構,並在木柱之間砌牆,安上門窗,以實現牆倒屋不倒的抗震效果。因此,木柱的防護非常關鍵。
木柱除了要防火、防蟲,還要防潮,一旦受潮,就會影響建築的穩定性。因此,古代的工匠用了兩個辦法保護木柱不受潮。一方面,保證每一根柱子不落地,將柱子都墊在石頭上,這樣可以隔絕地上的溼氣;另一方面,透過在牆的上下,安裝這種長方形帶雕花的磚雕,並取名為“透風”,每個“透風”後面對應一根柱子,可以幫柱子“透氣”,所以也叫“柱窗”,這樣就能保證柱子周圍通風透氣,甚至形成對流,避免受潮。同時工匠們還在磚上雕刻精美的圖案,這樣一來,這些磚雕不僅可以實現通風的功能,還能成為牆體的裝飾,一舉兩得。
不得不說,古代匠人們在建築的每個細節上,都追求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讓人歎服,怪不得故宮自1421年竣工到現在,近600年的時間,依舊能屹立不倒,不愧是讓華人自豪的“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是木結構,有外國專家,用模型把故宮結構做出來後,做過實驗,這個結構會隨著地殼的活動而自然活動,在模擬的十級地震重,模型左右搖晃,但是不會倒。主要是閒人的智慧,卯榫結構起了極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