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四勝四敗”出自於陳壽三國志《荀彧攸賈詡傳》;其主要內容是:
⑴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達不拘,唯才所宜,此度勝也。
⑵紹遲重少決,失在後機,公能斷大事,應變無方,此謀勝也。
⑶紹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土卒雖眾,其實難用,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士卒雖寡,皆爭致死,此武勝也。
⑷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故士之寡能好問者多歸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鹹願為用,此德勝也。
這四條就是荀彧“四勝四敗”;講到的是曹操在度、謀、武、德四方面遠勝於袁紹。
下面我們來看郭嘉的“十勝十敗”;郭嘉的“十勝十敗”出自於晉傅玄的《傅子》;其主要內容是:
⑴紹雖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
⑵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也;
⑶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也;
⑷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此度勝也;
⑸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得策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也;
⑹紹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不為虛美,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也;
⑺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無不周,此仁勝也;
⑻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也;
⑼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也;
⑽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也。
這十條就是郭嘉“十勝十敗”;講到的是曹操在度、謀、武、德、道、義、治、仁、明、文十方面遠勝於袁紹。
荀彧的“四勝四敗”出自於陳壽三國志《荀彧攸賈詡傳》;其主要內容是:
⑴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達不拘,唯才所宜,此度勝也。
⑵紹遲重少決,失在後機,公能斷大事,應變無方,此謀勝也。
⑶紹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土卒雖眾,其實難用,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士卒雖寡,皆爭致死,此武勝也。
⑷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故士之寡能好問者多歸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鹹願為用,此德勝也。
這四條就是荀彧“四勝四敗”;講到的是曹操在度、謀、武、德四方面遠勝於袁紹。
下面我們來看郭嘉的“十勝十敗”;郭嘉的“十勝十敗”出自於晉傅玄的《傅子》;其主要內容是:
⑴紹雖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
⑵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也;
⑶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也;
⑷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此度勝也;
⑸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得策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也;
⑹紹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不為虛美,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也;
⑺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無不周,此仁勝也;
⑻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也;
⑼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也;
⑽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也。
這十條就是郭嘉“十勝十敗”;講到的是曹操在度、謀、武、德、道、義、治、仁、明、文十方面遠勝於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