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哆啦美喵

    我沒有孩子 但我就自身的經驗來看

    首先父母們需要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樣是人類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人和人之間的交往,需要的是基於對人的尊重,所以給孩子們基於人類本性的尊重是基石 孩子也是一樣 倘若一方無法尊重對方 那麼這個關係就會不夠穩固

    其次,當父母開始就父母角度對待孩子的時候 需要學會控制自身情緒 一段好的關係 是會讓人變得更好的 無論愛情親情友情 而孩子是需要引導的 從什麼都不會 到有了自己的思想 努力學會各種生活技能 是需要時間的 希望父母作為引導者可以有足夠的耐心和穩定的情緒管理

    第三 父母記得因材施教 學會發現孩子的優點 不要把自己的願望 期待強加給孩子

    子曰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教育 只是大方向的引導 真正的細節只能靠孩子自身去理解深入鑽研

    做父母的 不可以站在所謂社會大眾的角度看待孩子 嘗試著 用平等 尊重 善於發現美的心態去面對孩子的成長過程

    你會發現父母不過是一個身份 但你終究是為了自己而活著 孩子也是一樣

  • 2 # 銀月瑤琴

    相信天底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也沒有不愛自己父母的孩子,但我們卻常常會看到很多段子,父母因為輔導孩子作業,反覆打破慈父慈母的形象,拳腳相加,最後把自己送進醫院;也有孩子因為與父母發生爭執,從樓上一躍而下。得有多大的仇恨和怨氣才能做出這樣的舉動,我們做父母的是怎麼了?做孩子的又怎麼了?

    孩子從出生開始,先天性差異並不大,但在後來的成長過程中,往往表現出很大的差異,究其根源,家庭教育的因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家庭教育中正確處理好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尤為重要。

    當下,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獨苗成了家庭的中心,也成了父母唯一的希望。父母就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意志加在孩子身上,所有的事情都提前為孩子做出規劃,長此以往,孩子慢慢失去了主動思考和獨立擔當的品格。性格上也會變得嬌縱而脆弱且叛逆。

    這樣的孩子所在的家庭,父母有操不完的心,父母開始變得焦慮多疑,孩子也得不到鍛鍊和成長,變得叛逆,這樣的家庭怎麼能談的上和睦相處呢?

    我認為,要想營造和睦相處的家庭氛圍,首先要學會做一名會愛孩子,能正確處理子女關係的父母;培養內心獨立堅強,懂愛懂感恩的孩子。如果能做到這點,我們就成功了一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嚴與愛結合,引導孩子德智發育

    孩子的品德和智力的形成及發展,與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和情感有很大的關係。我曾經參加過一個關於青少年教育的專題,一位老師講到:孩子是父母綜合的縮影,父母的陪伴和愛將會帶給孩子深遠的影響。如果做父母的對孩子很誠心、很溫暖,經常鼓勵孩子,愛撫孩子,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身心發展就會很好。而缺乏父母愛撫的孩子,往往容易變得性格孤僻、鬱悶、煩躁、易怒,甚至引起發育不良、智力減退、行為乖張等不良後果。

    我理解的是,孩子就像一顆樹,社會是土壤,父親是Sunny和肥料,母親則是雨露。父親的思想和性格決定了孩子的一生能走多遠,一個孩子的陽剛和魄力均來自與父親的影響。而母親的溫暖則像是雨露,日夜滋養,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溫度,學會愛與被愛,母親則會決定孩子的寬度和餘生幸福感的強弱。只有的Sunny和雨露的希望,孩子這顆樹才能在社會的土壤中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但是,父母的愛要用得恰當,應當是“嚴愛”而不是“溺愛”。必須建立在嚴格要求的基礎上的,目的是使孩子能夠在愉快的無拘無束的環境中受到教育。對孩子的愛,並不是一切事情都由父母包辦代替,溺愛會使孩子事事依賴父母而失去自立的能力,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最終一事無成。因此,父母應正確處理對孩子的“嚴”與“愛”的關係,嚴得適度,愛得真切。

    二、理解與尊重 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

    父母是孩子的家長,更應該是良師益友。作為父母,應該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不能在孩子面前處處維護家長的“威嚴”,任意支配、擺佈,甚至打罵孩子。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對孩子要平等、親切和熱情,這樣孩子才願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在孩子遇到困難或出現挫折的時候,要熱情幫助和鼓勵,使他們樹立信心,從頭做起,不斷去爭取進步。作為父母,尤其要真正地尊重孩子的權利和人格,不因自己的情緒、好惡而隨意處置孩子。 記得有一次,我兒子洗碗,把碗打碎了,我當時沒有控制好情緒,在他屁股上打了一下,兒子就開始和我較勁,控訴我太霸道,自己發碎碗的時候就悄悄處理了,換成別人就要捱打,不公平。事後細想,我的確有問題,沒有公平的對待同一件事情,後來立即和兒子溝通,得到了他的諒解。這件小事給我感觸很多,也讓我認識到兒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必須把他放在平等的位置進行教育和交流。

    三、養與教並重

    為人父母,對子女光撫養還不行,更重要的是還得教育。如果認為“樹大自然直”,孩子小時不用多管,長大了自然會懂事的,那就錯了。其實,樹木小時不修整,長大也不一定直。孩子小時不教育,養成了壞習慣,長大了再改就難了。有的家長整天忙於工作、做生意或各種應酬,無暇研究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匆匆忙忙請“代替對孩子進行教育,或者認為教育孩子只是學校的事,自己只管吃、穿、住就行了”。這實質上就是重養輕教,放棄家長的責任,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四、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真愛孩子,一定要努力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以此奠定孩子幸福一生的基礎。比如我的老公,就跟很捨得花時間和孩子游戲、閒談、共度時光,讓孩子經常享受到活生生的親情。他們爺倆在一起下相棋、運動,並在過程中,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獨立精神。接受智力遊戲中的規則,教會孩子理解接收規則,通過努力去爭取勝利和幸福,又能承受必有的失敗,這樣陪伴的過程,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而作為母親,我們要做的就是孩子永遠的溫暖得港灣,無條件的愛他,無論是在外面受了委屈,和小朋友打了一架,還是做錯了事情,我們都不要吝嗇給孩子一個深情的擁抱無安慰。傾注全部感情的關心、愛護、鼓勵、欣賞、理解和尊重,這樣會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溫暖並善於給予別人溫暖的人。

    五、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可能是很多家長的願望。但往往事與願違。做孩子的朋友不易,讓孩子也肯把自己當朋友更難。多少孩子有了心事,首先要瞞的人是父母,有了知心話,最不想說的也是父母。泰戈爾也說:“我的孩子,讓他們愛你,因此他們能夠相愛。”孩子不只是夫妻的肉體之愛的產物,更是彼此的心靈之愛的載體,如果能做到與孩子5朋友相處,家庭關係一定是非常和諧的。想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我認為要從尊重和溝通開始。

    可以說,沒有好的子女關係,就不可能有和睦的家庭關係,而沒有和睦的家庭關係,更不可能有好的子女關係,感覺這個雞生蛋,蛋生雞的邏輯很複雜,而其本質很簡單,首先做一位合格丈夫或者妻子,給孩子營造一個溫暖的家。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平等,足夠的愛與溫暖,給予孩子遠行的力量和精神食糧,做孩子遠行路上回頭就能看到的燈塔和那碗熱湯。

  • 3 # pingpingping5555

    一,彼此尊重是底線,二,難得糊塗,三,別嘮叨,少說多做,或者不說少做,四,付出是心甘情願,別奢望回報,就不會有失望,五,與其想改變他人,不如改變自己。

  • 4 # 使用者54290814543

    很難,明明是一個草苞,誇他猶如把他推向懸崖;照實說教育他又怕打擊他的自尊,真的是兩難。只好閉嘴,什麼都不說才能和諧共處,交給社會處理吧。社會就不會管你是草苞還是呆子,該怎麼懲罰絕不留情。

  • 5 # 鎮江夢想

    世上只有一種愛是不求回報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父母就開始了無怨無悔的付出,把自己能擁有的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讓他們順利成長,心甘情願,從不求回報。但我們對子女不能溺愛,要愛的得當,還要對他們進行愛國、愛社會、愛他人的正能量教育,不能時時、事事、處處圍著他們轉,讓他們養尊處優,最後導致他們狹窄的心胸,自私的心理。父母和子女相處就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一種言之不盡訴之不完的朋友關係,彼此互相維護各自的自尊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雞毛蒜皮的事說過做過就算了。家庭成員間一定要互相尊重,心胸要開闊,彼此信任不疑心,彼此謙讓不計較,講究和睦為主的家庭,家庭才能和睦。

  • 6 # 手機使用者9897397944劉

    如果子女成人了,成家了,做父母的要學會放手,學會包容與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在兒女面,做父母的千萬不要居功,更不要用你的過去,來要求現在的他們。父母過去為兒女所有的付出只是還債而非功勞。

  • 7 # 旺旺虎

    我也需要這方面的經驗。

    這個很讓人頭疼啊。

    自古教育就是大問題。

    兒大不由娘,一點不假。

    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才能有所提高。

    能培養出國家脊樑是多麼值得驕傲自豪的事情。

    即使不能成大才,至少要成為社會有用的人,不要成歪才壞菜了。

  • 8 # 款款深情93661566

    我覺得老年人不要和子女一起生活,自己過自己的日子,哪怕空巢老人一個。也不要和孩子一起住,那樣家庭就和睦了。有錢幫幫他們,他們不領情就別幫了,自己過自己的日子,想吃啥就買啥,想去玩就和同伴們一起去玩,不僅不給他們年輕人添麻煩,偶爾還資助一些給他們,即使他們不感激你,但也不會討厭你,家庭不是就和睦了嗎?象有的年輕人,你給他錢她嫌少。有怨言,那你乾脆就別給他,反正自己過自己的,有事也不求兒女,老了走不動了去養老院。就當沒有兒女罷了。這樣家庭絕對和睦

  • 9 # 手機使用者52419263411

    現在家庭和睦相處,必須建立在經濟基礎上,其次就是家庭成員之間要有包容心,相互理解,不要斤斤計較,不要過多的干預家庭成員的隱私!

  • 10 # 使用者7625633385457

    對孩子有三點: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二培養孩子的正能量;三培養孩子對學習的悟性。對孩子不能懺就,不能慣著。堅持家裡沒有是非就能和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星期六強迫老師上課是否違反勞動法和教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