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壹步
-
2 # 棋棋成長記
1 家長一定要有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識。家長缺乏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識,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心疼孩子,不願意讓孩子“受苦”,怕孩子不小心磕著或碰著。另一方面是家長的怕麻煩,有些家長對我說: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時間,自己也就替他做好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與責任心是緊密相連的,如果孩子的家長在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時,沒有給予適當的教育和訓練,那麼他就會喪失做人的一種能力,無法站在已有的經驗高度上體會對他人的責任心,包括對父母。這個男孩一定認為父母既然能為自己做好一切事情,那麼他們自然可以處理好這種焦慮,自己完全不用理會父母的這種焦慮。事實上,這種完全忽略孩子自理能力的教養方式,既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
2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要從讓孩子學做家務開始。家長在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時候,除了訓練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外,還要特別強調訓練孩子學做家務。如讓孩子自己做早點,洗襪子,拿牛奶,買東西等。家長在吩咐孩子做家務時要有耐心,孩子主動幫助做家務應得到鼓勵。家長還要讓孩子們懂得讓他們做家務就算完事,而是要培養他們獨立、勤勞、剛強、負責任的心理品質,以及鍛鍊他們的自理能力。
3 家長對孩子做的事應以鼓勵、肯定為主。由於孩子年齡小,認識水平不高,考慮問題不周全,力氣小,在做事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大人不應因此指責孩子,更不能懲罰孩子,而應首先鼓勵孩子做得對的地方。對於孩子有失誤的地方,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問題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這樣的教育方法,不僅可以鍛鍊孩子和自理能力,而且極大地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對促進孩子身心發展將產生積極作用。
-
3 # 嘻嘻啊啊
轉自網路:
說到自理能力,各位家長一定都明白,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獨立完成的良好的飲食、睡眠、排洩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專家也曾經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僅會滿足自身的發展需要,更是孩子在以後社會中賴以生存及發展的根本。自理能力的培養在幼兒期是一個重要的開發期,所以我們不要忽視這段的培養,家長們要抓住這一關鍵期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這時你觀察發現,會看到很多有趣的現象,比如你在擦地的時候,她也會拿個溼淋淋的小手絹像模像樣的在一旁加入進來;你洗衣服的時候,她也會賣力的在一旁搓洗自己的小毛巾;他會不喜歡你再幫他做一些事情,孩子開始嘗試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情,雖然他此時不會做的那麼好。
比如,幫媽媽一起洗蘋果吧,一邊教孩子怎麼洗,一邊還可以玩數數的遊戲,一個蘋果,兩個蘋果,三個蘋果,寶貝也一起數吧,……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給孩子設定問題,告訴媽媽蘋果是什麼顏色的?在做完事情後,要給予孩子正確的鼓勵,“哇!寶寶幫媽媽洗乾淨了蘋果,好能幹啊!非常感謝你。
我們很多父母會覺得這個年齡的孩子過小,或者覺得孩子的行動力過慢,或者吃飯的時候弄得到處都是,自己洗臉刷牙會弄溼了衣服,於是就繼續幫助孩子來解決各種問題。這不是對孩子的關愛哦,這樣會讓孩子錯失了學習能力的最佳時期。不要替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讓孩子自己來。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開動腦筋,或者必要時給予鼓勵。
2歲多可以開始訓練孩子用馬桶椅,讓孩子練習自己用馬桶。他會喜歡自己洗澡,給他自己洗澡玩耍的機會,媽媽在旁邊加入遊戲或者一旁靜靜看著就好(千萬不要把孩子獨自留在澡盆裡)。要開始為孩子制定良好的睡眠習慣了,孩子開始喜歡有規律的作息生活,這些方面家長可以有意識的來引導孩子。
在自理能力的初期階段,我們不用要求孩子把事情做得有多完美,而是給予孩子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意識,自我意識的覺醒,才是孩子學習能力提高的關鍵。
穿衣、刷牙、吃飯、洗澡、上床睡覺是3歲孩子每天必做的事情,也是他比較在意的。不管孩子是為了討爸爸媽媽開心還是自己的意思,知道並學習一些小技巧,不僅對父母有好處,對孩子的自身幫助也是非常大的。3歲這個階段,孩子會特別喜歡成為別人的榜樣,所以無論是在家庭裡,還是幼兒園裡,孩子做了值得表揚的事情,要給予孩子語言上的肯定和表揚。
幼兒的自理能力隨著自身的動作、語言、心智等方面的發展,也會成為固定的生活技能。一般到4、5歲以後,固定模型形成,爸爸媽媽只要每次做些簡單的提醒,孩子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了。
還有一點大家一定意識不到,其實自理能力的培養跟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是息息相關的。很多幼兒入園不久後,就會出現生病的情況,那麼我聽到很多的反饋都是說,孩子在幼兒園裡吃的不好,喝水少,環境陌生等外因造成,所以孩子才會生病。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而據我對一些幼兒園的瞭解,幼兒園的飯食都是相當不錯的,每天上午下午都有固定的喝水時間,水果時間,很多小朋友也非常喜歡幼兒園的環境。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有部分孩子會出現反覆的生病,或者不願意到幼兒園的情況呢?
對於一個3歲的孩子來說,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家,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自己不能熟練的去衛生間,又不敢跟老師說,那麼這件事對他來說就是無法逾越的恐懼。
有的孩子因為不會自己吃飯每次都比其他孩子慢,如果被老師督促了,也會害怕到幼兒園。
在家裡處處被照顧,是全家關注的焦點,而在幼兒園,老師大多表揚事情做的好的孩子,那麼不受關注也會讓孩子對幼兒園失去興趣。
當孩子因為這些自身表現所帶來的心理壓力時,必然出現吃不好,睡不好的問題,對老師講課的內容也不感興趣,這些因素必然影響到他身體健康。所以,在孩子入園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其實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哦!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4 # 安姆媽媽
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我的經驗是要引導+堅持。
我家小傢伙現在三歲可以自己穿鞋襪,自己刷牙洗臉,每天晚上睡前自己收玩具,偶爾我幫他收,玩具放的位置和他之前的不一致都不行……
下面的圖片就是我兒子收拾好的玩具和書本。
我來說一下我的方法,我的方法比較笨但是很管用。
第一,準備好收納盒,先做給他看。目的就是讓他知道怎麼收,哪個收納盒裡放什麼玩具。
第二,告訴他收玩具,保持家裡整潔是好習慣,並且拍照片記錄,給他看收拾前後的對比照,他會知道那個更好。
第三,跟他一起看相關繪本。講收納和小孩自理的繪本。讓他知道別的小朋友也會這麼做的,並且做得好會得到表揚。
第四,堅持。有時候小傢伙會懈怠不想收,這時我們要引導他,比如跟他說,咱們比賽看誰收得玩具多,看誰比較快,贏的那個會得到一個獎勵的抱抱……
久而久之,小傢伙就會形成習慣,有時候不用提醒,他自己不想玩兒了,就把玩具收起來了。
訓練其他的能力,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
注意:
有一點大人要注意,不要總是否定他,不要重複說“不對”、“不是這麼穿的”、“放的位置不合理”......這類否定的詞,這會很打擊他的積極性。
教小傢伙穿鞋就犯了這個錯誤,開始小傢伙會把左右腳的鞋穿反,我沒多想就直接否定他說:“你穿得不對,你穿反了。”
後來有兩次,想傢伙穿之前,把鞋放在腳的前面問:“媽媽這樣對嗎?”
我直接了當的說:“不對!”
結果小傢伙對穿鞋就產生了逆反心理。
我們仔細想一想,如果有人這麼說我們,我們是不是也不想好好弄了呢。小孩子也是個獨立的個體,他也有自己的思維,我們要放手讓他自己去嘗試,過後用提意見的方式再告訴他,怎樣做更好。
-
5 # CHQ歡歡麻麻
答:所謂自理能力就是在生活中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
那麼如何訓練寶寶的自理能力呢?
1、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 。讓寶寶學習自己吃飯 、穿衣服、大小便 、刷牙、洗臉等 ,一些基本生活技能 。讓寶寶懂得自已的事情要自己做,家長不要覺得寶寶太小,怕他做不好,處處替他包辦 ,讓寶寶有依賴感,什麼事都要大人幫助去做 。應該放手讓寶寶嘗試去自己照顧自己,逐步培養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 。
2、培養寶寶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多給寶寶講繪圖本上有趣的故事,通過故事情節讓寶寶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識 ,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也可以和寶寶做遊戲,通過做遊戲去培養寶寶洗碗、拖地 、 掃地 等生活技能 。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讓寶寶逐漸掌握技能 。
3、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給寶寶做個好榜樣 。要知道寶寶正處在身心各方面的初期發育階段,對大人行為的模仿性是很強的 。孩子如果模仿大人做事 ,有失誤的地方,大人要和孩子和諧的溝通,多鼓勵和稱讚孩子的進步 。對孩子的引導要有耐心,少指責孩子,不要以粗爆的態度對待孩子 ,那樣會適得其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4、生活自理能力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必需掌握的能力。爸爸媽媽一定要注重從小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有助於孩子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感 、有自信心、有能力獨立面對生活的人!
-
6 # 春光正暖108
作為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我覺得從小訓練寶寶的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事情。自理能力是孩子適應社會最基本的技能,它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遇到困難勇於挑戰的良好品質。
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具體的做法是:
1 父母要學會放手。作為父母,不要什麼事情都給孩子包攬,孩子可以做到的事情,就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2 培養孩子過程中,父母要有耐心。孩子在學習某一項技能的過程中,可能不順利,需要很多次嘗試,才能成功,父母要耐心得給予指導,來幫助孩子完成。
3 多給予孩子鼓勵。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很可能因為不會,就容易放棄,這時候,父母要及時給予鼓勵,孩子就會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4 家長要學會示弱。父母可以假裝自己不會,讓孩子來幫忙,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都不會,我做到了!”孩子更有成就感,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總之,家長在生活中,要多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
7 # 兒童認知教育
鍛鍊寶寶的自理能力其實沒有什麼其他別的訣竅,關鍵的兩個字——放手。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其實其核心思想就是放手兩個字。
因為家裡窮,所以父母被逼得每天早出晚歸賺錢養家,甚至就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父母兩口子去外邊打工,孩子從小孩子就變得非常獨立,別說吃飯,做飯都得自己來。這種自理能力都是被逼出來的,父母甚至都不用去教他怎麼做,孩子自己就自己弄開始了。
很簡單,父母都是獨生子女,家裡6個人圍著一個孩子轉,他能有什麼機會自理。自己挖口飯吃都能被表揚得舉世無雙。一般這種孩子,都是幾個大人圍著餵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碎了。
孩子出生在這種家庭,比較難有自立和自理的機會。即使年輕人願意放手,估計老人也不太樂意吧。
訓練寶寶的自理能力,沒有什麼訣竅,就是放手讓他自己去幹。幹過了,他就知道,多幹幾次,他就會了。
其實都不存在什麼訓練不訓練的問題。放手讓他去多做幾次就好了。
-
8 # 豬弟弟成長記
作為父母,最忌諱替寶寶包辦好所有事情,這樣剝奪了寶寶的鍛鍊機會。家長要改變心態,不要因為怕麻煩或者總認為寶寶不會做,做不好就不讓他們做,正確的做法是,放手讓他們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吧。那麼寶寶的自理能力怎麼培養?
1、平時要多讓寶寶做一些日常的家務,比如說讓寶寶自己清洗襪子,或者去附近的商店購買一些小物件,這樣能夠有效的訓練他的自理能力,平時要多對寶寶們進行鼓勵,在每個任務完成之後,都要進行口頭上的稱讚,要有自己的耐心,這樣他不但會培養成獨立的性格,而且自理能力能夠快速的提高。
2、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如:教孩子擦臉順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臉部、鼻子、前額,然後擦耳朵、耳背,最後擦頸部等。
3、讓孩子樹立自我服務的意識。自己處理自己的事,不光是一句口號,也不是讓孩子掌握幾種技能就可以了,它需要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天天堅持。因此,爸爸媽媽除了讓他們體會到其中的快樂,願意堅持以外,更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做,不是幫爸爸媽媽做。如果孩子自己收拾了房間,不妨說:“真棒,能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間了”,而儘量少說:“真棒,能幫媽媽做家務了”。如果孩子撒嬌,不願意自己做的時候,也要堅持到底,讓他明白他長大了,以前爸爸媽媽幫他做的事情現在該他自己做了。
4、要持之以恆,反覆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從而養成自覺愛勞動的習慣。成人對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時給予表揚,同時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作用。
-
9 # 仙緣堂孫珍珍
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但是對孩子來說,卻還要求之於人,歸根結底,那是孩子的自理能力沒有掌握。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簡單說來,應該從這兩大方面進行......
一、系統地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蒙臺梭利說:“我看過了,我忘記了;我聽過了,我記不清了;我做過了,我沒記住”,父母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幼兒進行能力的培養,但是無論採取何種方法,都要落實到孩子的親身實踐上......
二、利用環境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例如在幼兒園的環境佈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
幼兒園的盥洗室的牆上,老師會把洗手的步驟做成圖片,貼在上面,讓孩子方便參照。
三、利用遊戲活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它是幼兒認知、個性、情緒、社會交往能力等發展的途徑、手段,也是幼兒發展的真實寫照。
下面,我們主要從生活中的幾個場景來說......
● 幼兒進餐
為了培養孩子自己進餐的能力,平時我們可以在生活區開展“給小動物餵食”的遊戲,將硬紙板剪成各種動物的形象,將嘴挖空,貼在鞋盒上,讓幼兒練習將“食物”送入“小動物”嘴中......
為了提高孩子的興趣,可以將小動物的“嘴”挖成不同的形狀,圓的、方的、梯形的等等,食物的選擇可要多樣性,可以是各種豆子、也可以是用泥塑做的各種小食品。
在訓練幼兒進餐的過程中,可以搭配必要的兒歌進行輔助。
● 幼兒穿衣
可以和孩子進行“我是穿衣小快手”,記得父母也要參與,因為孩子喜歡和成人做遊戲,更喜歡和爸媽做遊戲。在整個過程中,父母要動作規範、稍慢,有時也要故意輸給孩子,增強孩子自己穿衣的自信心。
在穿衣的過程中,爸媽也可以給孩子準備兒歌。
● 幼兒洗手
洗手在一開始是比較難訓練的環節,孩子經常把水灑的到處都是,這時,我們還需要“洗手決”來進行輔助,讓孩子一邊洗手,一邊按照兒歌的步驟進行操作。
利用榜樣等教育形式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在社會學習理論中引入了替代性強化這個概念,即孩子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受到獎勵或懲罰而影響自己的行為。榜樣示範就是一種替代性強化。
例如,倆娃的家長可以給做的棒的孩子獎勵小紅花,孩子看見了,自然也會向得到獎勵的看齊,這就是替代性強化的作用。
榜樣的力量,一起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單靠孩子本身往往不行,父母榜樣大於天,孩子在家更是一個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好時機。
1、父母要學會“袖手旁觀”
包辦代替是孩子自理能力培養過程中的絆腳石。因為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向大人求助,父母想去幫孩子之前,請一定要考慮好孩子是怕麻煩還是真的需要幫助。
在這裡告訴各位父母,如果是孩子怕麻煩,父母也可以假裝自己做不到,多鼓勵孩子自己嘗試,等孩子成功了,給予有效的強化。
2、讓孩子適當的參與家務活
有項調查顯示,從小做家務的孩子比從小不做家務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要更吃得香,更容易找到工作。
3、繪本教育
經常會見到有關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繪本,在家裡,父母也可以藉助繪本故事對幼兒的自理能力進行培養。
真正讓孩子感到的快樂的是“被認可”,而不是無限滿足。
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道路上,可能存在困難,但是等到孩子真的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於家長而言,既是一種心理上的放鬆,更是一項終身受益的能力!
-
10 # 寶媽豔子生活成長記
首先,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這樣有利於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自信心都得到了提高。同時也是孩子實現自我價值觀的一種體現。孩子在做的過程中也學會了主動承擔責任,然後呢在事情完成後獲得了一種成就感。這樣對孩子各方面的發展非常有益。所以培養孩子的一種自理意識和自理能力那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第一,我們父母應該為孩子做一個榜樣。父母應該整理好自己的房間,自己的個人衛生,做好自己的事情,家裡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的,從小給孩子營造這樣一個環境。
第二,父母一定要捨得放手,讓孩子去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孩子遇到一些困難或者困惑不解,我們家長應該多多的在語言上,指導他,鼓勵他可以做得更好。讓他學會自己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想穿衣服啦。掃地,擦桌子,這都是最基礎的。
第三,就是鼓勵孩子呢,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不管遇到困難與否,一定要從始至終從一而終把它做完。最好我們父母呢,一定要親自監督寶寶做的過程。做的這個事情一定要檢查以及對他做的事情的一個評價,這個對寶寶也非常重要。
最後一點呢,就是我們的父母和孩子做一個親子互動,比如呢,看誰做的更好看,誰疊的被子更好看?誰疊的被子更快更好更整齊。一定要學會讓孩子有一種贏的感覺,這樣呢,他對做事情就會非常感興趣。
總之:我們做父母一定要學會放手讓寶寶去做,給他創造鍛鍊的機會。不要害怕他失敗,要多加鼓勵,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最後祝願我們的寶寶健康平安快樂地長大。
回覆列表
1.如果題主能說清楚孩子的年齡,建議會更加具體;但關於這個問題也有一些根本原則。
2.家長關於孩子需要發展自理能力認識會有差異:到底多大的孩子應該獲得怎樣的自理能力,看家長的理解和期待。有些家長對自理能力要求非常低,但對智力和認知要求很高;有些家長會非常強調自理能力。但一般在孩子涉及到“環境和場景”轉換的時候,家長對自理能力方面會普遍表達出一定的焦慮:比如,孩子從在家散養到進入幼兒園之前,家長會對孩子大小便能不能自理有焦慮,對孩子能不能自己吃飯並且吃飽有焦慮。
3.自理能力,就是照顧自己的能力,這種能力的發展就在日常生活的場景當中:吃喝拉撒睡、日常飲食起居;按照正常的情況和發展,他們會自然而然地通過觀察和模仿,以及反覆的練習獲得這種照顧自己的能力,因為他們非常渴望像大人一樣有能力;如果他們的渴望被看見並且得到鼓勵和支援,孩子會在照顧自己的活動中獲得樂趣和挑戰以及自信,比如自己吃飯、梳頭髮、擦臉等等;他們還會期待更多地參與家庭生活,比如幫著大人做做家務,比如拿拿快遞、擦擦桌子、端端碗等等。如果能持續在孩子可以承擔的“小活兒”上家長充分放手和信任,孩子除了自信,還會收穫一些責任和擔當。
4.但通常在孩子表現出想要自己照顧自己的傾向時,家長們因為“效率”原則的制約而識別不到孩子的訊號:比如在嬰兒5、6個月新增輔食的時候,孩子要搶大人手裡的勺子擺弄或者嘗試往嘴巴里放;比如,嬰兒會拽掉自己腳上的襪子,得到支援或者沒有遭到拒絕的嬰兒會繼續強化想要自己來的願望和嘗試。但往往家長因為嬰兒把臉、身上到處弄得很髒,而拒絕讓孩子自己嘗試。當餵飯成為習慣,孩子自主吃飯的意願、能力和習慣都遭到破壞。或者孩子在照顧自己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比較急的情況下,通常家長就會為了避免孩子發脾氣、哭而選擇幫助,比如,孩子穿鞋子、脫衣服和穿衣服過程中,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如果家長能提供關鍵步驟的示範或有限的幫助,把孩子能做的部分都交給孩子,就會鼓勵孩子更多的自理行為。
5.最早的自理能力養成,是在孩子出生就開始。自理能力的背後,是成人對孩子成為一個值得尊重的獨立個體的認識和信念,是自主性的養成。孩子第一個自主行為,應該是依靠覓乳本能而尋找媽媽乳頭而喝到的第一口奶。相應的,每次照顧新生兒的過程都可以發展孩子的自理能力,即使他們的自主動作還沒有發展起來,但這不妨礙我們在照顧他們的時候跟他溝通並邀請他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