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媽育兒

    生老病死是世間自然規律,每個人都會如此。

    雖然人人皆知自己以後會死,等真到臨死時,還想活著。

    死亡是無常的,你不會知道明天和死亡誰先到來,所以請先珍惜今天,珍惜當下,珍惜周邊的親朋好友,珍惜擁有的一切。

    既然死亡遲早要來,那何必過多害怕死亡,珍惜時間,做一些生命中有意義有愛的事情,即使死亡到來,我們也能坦然面對,而不留遺憾。

    以上道理說的很輕鬆,但做得到很難,所以平時是要多多提醒自己不要虛度人生,不要浪費生命,做一個有愛的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當我們做到了,心會變得較清淨,煩惱也少,脾氣也少,更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我們大人做得很好了,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給孩子解釋死亡的道理,上面也講了死亡道理。並且理解死亡概念後對人生產生積極的作用,比如懂得珍惜身邊人,身邊事,懂得寬容,珍惜時間,不拖延等等,這就是懂得死亡的意義!

  • 2 # 心啟點心理諮詢

    小時候和奶奶一起看電視劇,八路軍和日本鬼子槍戰,隨著叭叭叭的槍聲,一個個戰士倒下了。那時候我還不知道“死亡”的概念,以為死了就是閉上眼睛休息一會兒。天真的我撫摸著奶奶那長滿皺紋的臉說:“奶奶,你永遠不會死。如果你死了,我就給你吹一口氣,你就睜開眼睛活過來了。”

    那是我第一次對死亡產生了恐懼,也是因為這件事,我明白了死亡並不是閉上眼睛休息一會兒,而是永遠離開這個世界。多年以後,我慈愛的奶奶也離開了我,那是死亡第一次給我留下痛徹心扉的感覺。如今,回顧這段往事,我想如果當時我父母能夠早一點跟我講一講死亡這個話題,也許我後來也不會生出那麼多恐懼,還差點患上疑病症。現在我也成了一位母親,如何讓孩子理解“死亡”,這是在孩子的成長教育過程中需要面對的問題。

    除此以外,還要教會孩子面對親人去世如何正確地表達情感。比如孩子看到媽媽因外祖母去世而哭泣,不需要刻意的隱藏自己的情感,可以告訴孩子:“外祖母去世了,媽媽很悲傷,因為我再也看不見你的外祖母了,我很想念她。但是你不用擔心媽媽,過段時間我會慢慢好起來的。” 這樣,孩子就會明白親人去世是一件悲傷的事情,不需要壓抑和迴避自己的情感,但是也不能沉溺其中。

    死亡教育是愛的教育,它的最終目的是激發起孩子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正是因為每個生命都有終結的那一刻,所以我們每個人要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 3 # 嘿呦喂哦

    轉自網路:

    說起“死亡”,成人大多摻雜著悲痛、懼怕、焦慮等心情,而對於幼兒來說,他們年齡尚小,多是通過成人的情感態度來感知“死亡”的。

    相信當兩歲的寶寶天真地向爸爸媽媽問道:死了是什麼意思?什麼是死亡?爸爸媽媽可能會在腦海裡思考一下,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每當孩子問到死亡時,大部分人的回答是:

    其實,他只是睡著了。他去了天堂,那裡沒有病痛。....小孩子不用知道這麼多,到一邊去玩。等你長大就知道了。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的必經過程,我們不應該讓孩子陷入疑惑和焦慮之中。死亡是永恆的話題,沒有人能夠繞的過去。因此,對幼兒來說,死亡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跟寶寶表述死亡的含義呢?

    一、切記,同孩子談論生死,一定要遵循孩子的認知順發展水平,循序漸進。

    記得有一次,朋友跟我聊起過這個事情,她女兒苗苗從幼兒園回家,告訴媽媽,她們飼養的小雞死了,老師讓小朋友們一起把小雞埋在土裡,安葬小雞,她很傷心。

    朋友脫口而出:”所有的生物都會死去的,小雞會死,小魚會死,小花會死,媽媽,爸爸,我們都會死。“ 很顯然,這個訊息對於苗苗來說還有些難以接受,聽到媽媽這句話後,苗苗瞬間激動的哭了起來,聯想到小雞的死亡,大聲的喊道:”不,不要媽媽爸爸死,我不要!“

    朋友只好一邊安撫她一邊思考,並告訴苗苗:”所有的生命都會死,但我們人類的壽命很長,爸爸媽媽還可以陪你很長很長的時間,就算你長到媽媽這麼大了,爸爸媽媽也還在陪著你。

    總算,她被「很長很長時間」安撫了,沒有再哭著說「不要死」,這也讓我間接的意識到,當我想傳遞一個概念的時候,除了考慮正確性和科學性,也要考慮小朋友實際能接受的程度

    3、4 歲的小朋友只是覺得死了要被埋在地下,黑黑的很可怕。因此,不顧兒童認知特點而強行「科學」地去解釋死亡,並不能被小朋友所理解,而且他們的疑問也無法得到解決。

    二、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要讓孩子刻意迴避死亡,注重對孩子的生命教育,讓孩子一點點意識到,死亡代表再也回不來,並且是永久性的,增加孩子對死亡的認知。

    死亡不一定就是生老病死,具體到生活中,草木榮枯、動物生長,都可以用來擴充套件孩子對於死亡這一概念的理解。就比如小魚會死去,鮮花也會枯萎。可以通過養殖花草,飼養小動物這樣的小例子,讓孩子參與其中,體會死亡的意義。

    三、通過繪本或者故事的形式,傳遞死亡的含義。

    生命的本質就是有生有死,因此,我們應該引導孩子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死亡,從而讓孩子學會珍惜生命,珍愛世界。

    面對這樣沉重的話題,不妨藉助繪本來解釋,讓孩子瞭解生命生生不息的意義,從而撫慰孩子年幼的心靈。

    比如:

    《長大做個好爺爺》

    《爸爸的圍巾》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4 # 小姑娘麼麼噠

    我是一名幼兒園老師,以下是我的分享:

    幫助孩子面對死亡,同時教他們珍惜生命的技巧:

    【1】告訴孩子生命的週期

    有很多機會可以告訴孩子,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大多數父母為了避免使孩子不愉快,都忽略了。專家們都建議父母抓住這樣的機會。花園中玫瑰花的盛開與凋謝,都是使孩子明白生命與死亡的機會,就如季節的改變與家庭寵物的死亡一樣。拜訪年老的親戚和朋友時,也可以向孩子解釋什麼是衰老,當然這不會總是愉快的。如果給孩子訊息:死亡話題是可以談論的,那麼他們就會自由地發問,將來在面對所愛的人死亡時,會更好地處理。

    【2】讓孩子知道你的悲傷

    某個親密的人——祖父(母)、好朋友、或甚至是你的配偶——死了。父母的本能使你把孩子排除在你的痛苦之外。請不要這樣,否則你的孩子被迫在以後面對這個問題。29歲的朱迪在5歲時失去了父親,她說:“家中沒有人告訴我他的死亡。他們只是說,他走了。我自然要問,他什麼時候回來。我直到今天仍在問這個問題,這一直影響我的生活。”朱迪希望她的家人在他們悲痛時讓她知道,“我知道他們在保護我,但這在以後的很長時間沒起作用。”

    讓孩子看到你的悲傷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隱瞞不僅使他感到與你的隔離,還會無意識中傳遞給他這樣的資訊:某個人死亡時,哭泣或感到悲傷是不好的。這實際上與孩子應該知道的東西剛剛相反。你要做的是,給孩子希望:痛苦總會過去。你的責任是讓他們知道,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它會消失。那麼,應不應該帶孩子參加葬禮呢?想想我們舉行葬禮的目的——幫助整個家庭在其他所愛的人的支援下,接受死亡帶給我們的痛苦。孩子們應該參加葬禮,儘管不同的情況應該區別對待。

    【3】誠實

    孩子們對死亡的問題常常叫人難以回答。你最好任何時候都直接和誠實地回答,並且只提供孩子們需要的資訊。如果他們想知道棺材和泥土,那麼就告訴他們。如果想知道,他們是不是也會死,你的答案完全應該誠實,雖然可以委婉一點, 比如,可以說:那會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孩子們最擔憂的是他們自身的安全。他們想知道,爸爸和媽媽是不是總在那裡。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會很長時間都在他們身邊,但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他們都會得到照顧。

    儘量避免一些陳詞濫調,如:祖母走了或祖父睡覺去了等。這些話只會使孩子產生更多的問題和更多的恐懼。

    【4】給孩子精神上的教導

    你可以直接告訴孩子,生命有更高層次的意義。我們所愛的人去世了,但我們可以繼承他的好品質,我們自己身上的好品質也會存在於他們的記憶中。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任何事物都是有原因的,包括死亡。讓孩子知道,他們自己是整個世界極小、但重要的一部分,這有助於他們保持希望。精神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到,事情應該是這樣的,當他們結束時,仍給我們希望:它沒有結束。

    【5】保持鮮活的記憶

    不要禁止談論已去世的我們所愛的那些人,或避擴音起大家在一起的快樂時光。相反,應使大家保持對所愛的人的鮮活記憶。製作一本孩子與祖父(母)在一起時的影集,常常拿出來看;去餐館時,提起他們最喜歡的食品或他們會點什麼菜。總之,常談起那些已去世的親愛者,回憶他們的點點滴滴,好象他們還活在我們中間。

    【6】更多資訊

    家裡寵物的死亡,常常是孩子面對死亡的第一次經歷。父母應該使這件事變得有價值和積極。談論死亡以及你對死亡的看法。一起悲哀。

    應不應該帶孩子參加葬禮?在悲傷的時候,帶孩子(即使是嬰兒)參加葬禮,遠比把他們排除在外好。如果去世的是父母中的一方,無論如何都應讓孩子參加葬禮。花些時間告訴孩子,葬禮上會發生什麼,比如:“阿姨可能會大哭,我希望這不要嚇著你。”如果你感到,在這艱難的時刻,巨大的悲傷使得你無法幫助孩子,那麼,把這個工作委託給某個親戚或朋友。如果孩子自己不願意參加葬禮,也不要強迫,跟他討論,明白孩子的擔憂,絕不要逼迫他。

  • 5 # 夕溪醬

    我想另一個角度分享我的一點不同的看法!

    看到標題,我陷入沉思,題主說如何讓孩子理解“死亡”這個概念,我想,題主本身自己就很困惑的吧,面對孩子時,竟不知如何下手……如果你對於“死亡”理解了,你就可能知道如何去面對孩子了。下面我想從兩本書裡提到的角度來講講死亡

    (1)《生命的重建》裡露易絲海講,“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我們在人生影片的期間而來,也不會等放完才走,人生的電影院是永久播放下去的,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如此。我們進來,我們出去。沒有正確的時間,沒有錯誤的時間,只有我們的時間-我們本身出生、去世的時間。”

    “我堅信在我們出生前很久的時候,我們的靈魂就對自己這個人生想要有的經歷許下了願望-渴望感受彼此與自己的愛。當我們體會到了這種愛,我們就能幸福地離世。我們知道下一次,當我們的靈魂決心化作另一個人重新出現在世界上時,它必將此生的愛我傳遞下去”。

    (2)《正念的奇蹟》一行禪師講,我們真正的本質,是無始無終,不生不滅的。我們真正的本質是涅槃,我們從無始以來就在涅槃之中。

    死亡,就是我們由一個存在突然變成不存在,由有這個人變成沒有這個人的狀態。我們知道雲不會死,雲會成為雨、雪、冰雹、河流、茶或者果汁,雲並沒有死亡。雲的本質是不生不滅。

    如果你的親人剛死去,請你在那位親人所展現的新形式下尋找他,他是不可能死亡的,他會以不同的方式繼續存在。憑藉佛陀的眼睛,你可以辯識出他在你的身邊,在你的內心。“親愛的,我知道你在這裡,以一種新的形式存在”

    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在母親的子宮裡。在這之前,我們一半在父親那邊,一半在母親那邊。沒有任何東西完全來自無物,不可能有東西來自於無物,我們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我們的本質是不生不滅的

    我們要拋掉,放下所有的概念,成為一個完全自由的人。

    你看看,著名心靈導師的見解,看看一行禪師的領悟,是不是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呢。我看到這些的時候,真的相當震撼,感慨前人真是優秀!因此,我將優秀的人,優秀的見解,分享給你,希望你能更優秀!歡迎關注我喲,用我的視角,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用我的文字溫暖、治癒你!加油!祝好!

  • 6 # 肥奇媽

    對於幼齡的孩子,確實很難給她說“死亡”詞,也很難解釋這個概念。

    我的寶寶2歲多的時候爺爺去世,

    寶寶起先也不懂,一段時間後,她就來問我,媽媽,爺爺去哪裡了?

    我一時沒想好,就說,去了一個很遠的地方呢。

    後來他又問爸爸,孩子爸爸那個時候還沒有從難受中回過神,也不知道如何答覆,

    孩子追了問,他就直接說,爺爺去世了。

    去世時什麼意思啊?孩子問,

    “去世就是死了”,我明顯聽出孩子爸爸對這個問題的不知所措了。

    我一直在一旁思考,最後想到一個辦法。

    我說,寶寶,去世啊,就是去了另外一個地方,那個地方有些遠,

    有人說那裡是天堂。很多人都會去那裡,

    爺爺的有好多朋友啊,還有爺爺的爸爸媽媽都在哪裡。

    現在爺爺想他們了,所以就去了那裡。

    那爺爺還會回來嗎?

    我說,爺爺會在天堂看著我們的,他陪我們很長時間了,現在就想跟他的朋友和他的爸爸媽媽一起玩啊,所以爺爺不會回來的。

    不過,如果我們想爺爺,晚上做夢的時候就可以和爺爺見面的。。。。

    再後來,等到孩子到了小學後,他也慢慢懂了死亡的真正意義了。

    心理的影響也就沒有那麼大了。

  • 7 # 生活來點心理學

    在《我家那閨女》節目中,高亞麟和焦俊豔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父母在,你看不見死神,父母一沒,你直面死亡。

    上個月,家裡餵了好久的小金魚突然浮在魚缸裡,不動了。4歲的女兒問我小金魚怎麼了,是不是生病了。

    女兒跟小金魚是非常好的朋友,每天都要跟它玩耍,餵它食物,看它吹泡泡。現在小金魚的離去讓她非常難過。女兒不理解,為什麼平時活蹦亂跳的小金魚,突然之間醒不過來了?

    如何向孩子解釋死亡這件事,這可能是每位父母都要面對的問題。來看看美國Parents專家的獨家觀點。

    一、怎樣向孩子解釋死亡又不會嚇著孩子?

    1、利用自然界的動物或植物來舉例說明。

    比如前面提到的金魚,美國兒童生活輔導師Ashleigh Schopen說:“可以借用身邊的植物或動物跟孩子解釋。比如,家裡養的一盆花死了,它喪失了生命力。也就是說,它不會再吸收水分,也不會在Sunny下繼續生長。死亡是永恆的,孩子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明白。”

    美國順勢療法臨床治療師Judith Simon Prager博士認為,父母可以帶孩子看花園裡死去的蝴蝶,腐爛的水果,這些都是讓孩子瞭解死亡這個概念的好方法。甚至破裂的泡泡也可以表示生命的終結。

    2、儘量讓你的回答簡潔明瞭。

    你可以說:“就像樹葉由綠變黃再凋零一樣,當人的心臟停止跳動時候,他就死了,他的身體就停止一切活動了。他不會再移動,不會再有感覺,不會感覺到飢餓、炎熱和寒冷;他不會再走路、呼吸、說話和吃東西了。”

    3歲左右的孩子只能從表象上掌握這些概念,如果你用一些委婉的說法,比如說“我們失去了奶奶。”他會愈加弄不明白你到底說的是什麼。

    每個父母都想保護孩子遠離疼痛、恐懼和悲傷,不想和孩子談論死亡這件事。

    專家認為,孩子對死亡好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為了保護孩子對死亡避而不談弊大於利。所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對“死亡”做出恰當的解釋,還是需要你的智慧的。

    二、如果是親人去世該怎樣告訴孩子?

    不要用委婉的語言表達親人去世了。比如“他去了一個更好的地方”,因為這會讓孩子感到困惑和恐懼。

    你可以讓孩子在他熟悉的環境中,告訴他這個事實。

    當孩子玩玩具時,你可以跟他說:“祖母去世了。她的身體不再工作,不能吃飯、走路。你也不能再看到她了。”

    對孩子來說,看到父母哭泣會讓他感到害怕。即使你努力表現得很堅強,孩子也能感覺到你的真實情感。

    最好在他看到你哭的時候,告訴他:“我想起了外公,我很難過,不過別擔心,過段時間我就會好的。”

    如果你一直隱藏自己的悲傷,會讓孩子誤認為表達憂傷的感情是不好的,他會懼怕將它表達出來。假如他將憂傷藏在心裡,他的這種情緒會帶到成年以後,性格就會變得脆弱和敏感。

    儘量簡單的表達。

    因為兩三歲的孩子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天堂在哪裡,他們愛的人怎麼到那個地方去?為什麼沒有人能去看他們?

    例如,我們可以這樣向孩子解釋,我們的祖輩那麼寬厚、那麼愛我們,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常常讓我們開懷大笑,讓我們覺得自己很幸福,他身上的這些東西叫做靈魂,他的靈魂生活在天堂裡。

    三、關於死亡千萬不要這樣解釋

    親人去世,家長很容易想到這些話去解釋。但是孩子很容易誤解。

    “他睡著了,再也不會醒來”

    如果你想讓孩子安心睡覺,就不要將睡覺和死亡聯絡起來,否則會讓孩子產生誤解。

    “上帝需要他的陪伴”

    這麼說會讓家長感到欣慰,但是孩子卻不能完全理解。如果你告訴孩子上帝喜歡誰就想帶誰去天堂,那孩子可能就不想好好表現,因為他也怕上帝把他帶走。你可以這麼跟孩子說:“他和上帝在一起”或者“他在天堂”。

    “不要傷心難過”

    相反,你不應該剋制你和孩子的感情。當你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悲傷的情緒,你其實在給他樹立正確的行為榜樣。

  • 8 # 浮沉間

    正確引導

    1. 處理好父母自己的感情大多數父母要等到面對死亡才開始思考如何幫助孩子理解這個概念。這可能不是最佳時間特別是當父母自己也面臨如何處理失去親人的痛苦的時候。比較好的方式是,現在就開始,時不時的談論你對死亡的看法,你自己的經歷。然後,你可以告訴孩子,你的寵物死的時候,你的感覺,你自己的祖父死時,你的想法。這會給他們這樣的感覺:死亡與損失是普遍的。當然是這樣。

    2. 告訴孩子生命的週期有很多機會可以告訴孩子,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大多數父母為了避免使孩子不愉快,都忽略了。專家們都建議父母抓住這樣的機會。花園中玫瑰花的盛開與凋謝,都是使孩子明白生命與死亡的機會,就如季節的改變與家庭寵物的死亡一樣。拜訪年老的親戚和朋友時,也可以向孩子解釋什麼是衰老,當然這不會總是愉快的。如果給孩子訊息:死亡話題是可以談論的,那麼他們就會自由地發問,將來在面對所愛的人死亡時,會更好地處理。 

    3. 讓孩子知道你的悲傷某個親密的人——祖父(母)、好朋友、或甚至是你的配偶——死了。父母的本能使你把孩子排除在你的痛苦之外。請不要這樣,否則你的孩子被迫在以後面對這個問題。29歲的朱迪在5歲時失去了父親,她說:“家中沒有人告訴我他的死亡。他們只是說,他走了。我自然要問,他什麼時候回來。我直到今天仍在問這個問題,這一直影響我的生活。”朱迪希望她的家人在他們悲痛時讓她知道,“我知道他們在保護我,但這在以後的很長時間沒起作用。”讓孩子看到你的悲傷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隱瞞不僅使他感到與你的隔離,還會無意識中傳遞給他這樣的資訊:某個人死亡時,哭泣或感到悲傷是不好的。這實際上與孩子應該知道的東西剛剛相反。你要做的是,給孩子希望:痛苦總會過去。你的責任是讓他們知道,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它會消失。那麼,應不應該帶孩子參加葬禮呢?想想我們舉行葬禮的目的——幫助整個家庭在其他所愛的人的支援下,接受死亡帶給我們的痛苦。孩子們應該參加葬禮,儘管不同的情況應該區別對待。

    4. 誠實孩子們對死亡的問題常常叫人難以回答。你最好任何時候都直接和誠實地回答,並且只提供孩子們需要的資訊。如果他們想知道棺材和泥土,那麼就告訴他們。如果想知道,他們是不是也會死,你的答案完全應該誠實,雖然可以委婉一點, 比如,可以說:那會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孩子們最擔憂的是他們自身的安全。他們想知道,爸爸和媽媽是不是總在那裡。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會很長時間都在他們身邊,但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他們都會得到照顧。儘量避免一些陳詞濫調,如:祖母走了或祖父睡覺去了等。這些話只會使孩子產生更多的問題和更多的恐懼。

    5. 給孩子精神上的教導你可以直接告訴孩子,生命有更高層次的意義。我們所愛的人去世了,但我們可以繼承他的好品質,我們自己身上的好品質也會存在於他們的記憶中。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任何事物都是有原因的,包括死亡。讓孩子知道,他們自己是整個世界極小、但重要的一部分,這有助於他們保持希望。精神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到,事情應該是這樣的,當他們結束時,仍給我們希望:它沒有結束。6. 保持鮮活的記憶不要禁止談論已去世的我們所愛的那些人,或避擴音起大家在一起的快樂時光。相反,應使大家保持對所愛的人的鮮活記憶。製作一本孩子與祖父(母)在一起時的影集,常常拿出來看;去餐館時,提起他們最喜歡的食品或他們會點什麼菜。總之,常談起那些已去世的親愛者,回憶他們的點點滴滴,好象他們還活在我們中間。

    7. 更多資訊家裡寵物的死亡,常常是孩子面對死亡的第一次經歷。父母應該使這件事變得有價值和積極。談論死亡以及你對死亡的看法。一起悲哀。應不應該帶孩子參加葬禮?在悲傷的時候,帶孩子(即使是嬰兒)參加葬禮,遠比把他們排除在外好。如果去世的是父母中的一方,無論如何都應讓孩子參加葬禮。花些時間告訴孩子,葬禮上會發生什麼,比如:“阿姨可能會大哭,我希望這不要嚇著你。”如果你感到,在這艱難的時刻,巨大的悲傷使得你無法幫助孩子,那麼,把這個工作委託給某個親戚或朋友。如果孩子自己不願意參加葬禮,也不要強迫,跟他討論,明白孩子的擔憂,絕不要逼迫他。

  • 9 # 初忠發

    對於大部分父母來說,讓孩子理解“死亡”的概念顯得有點於心不忍,看著活潑可愛、天真無邪的孩子,死亡似乎和他們沒有一點關係。但是,新時代的高知父母,已經有大部分人認識到讓孩子早些瞭解“死亡”的涵義是可取的。至少面對家庭里老人們的正常死亡時,對他們心理衝擊會減輕很多。那如何讓孩子理解“死亡”的概念呢?一、和孩子一起查詞典,讓孩子知道詞典上對死亡是怎麼註解的。二、看愛國主義的電影中的戰爭片,告訴孩子,在戰場上那些倒下去的叔叔們是死在戰場上了。三、到現時生活中,在遇到有家庭中的老人去世時要告訴孩子。看到一棵乾枯的樹木、一棵枯萎了的小草,都要及時對孩子說,他們都死了。

  • 10 # 自修心理一楊錯錯

    在孩子的簡單理解 死亡就是不存在了 沒了 大部分家長會告訴孩子死亡是去了另外一個地方 如果想要讓孩子更清楚的理解死亡 那就要告訴他 人為什麼會死亡 有生病而死亡的 有危險事故死亡的 有自然死亡的 順帶可以安利下哪些危險的事情是不能做的 做哪些事情會生病的 最好是能告訴孩子死亡並不是一種不存在 可以舉例 死亡就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我本身給小孩舉例是我的外婆 雖然她已經死了 但是我和外婆在一起生活的時候有很多故事 我依然記的很清晰 不開心的時候 我也會想到她 她告訴過我的很多道理 我都告訴了你 所以她其實還是存在的 在某種意義下一直影響著我們 就好像她告訴過我吃飯要吃乾淨 我小時候可是一粒米都沒留碗裡 你也能做到嗎? 現在我告訴了你 你以後也會告訴更多人 其實我的外婆一直都在是不是?只不過換了一種方式 在我們需要的時候 她才會出現!

    每個人對死亡都有不同的理解 孩子想了解 儘量還是用她喜歡的方式讓他了解!不同的年齡段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其實大人也是 每個時間段自己問問自己 對死亡的理解好像總會不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4歲生三個孩子,很後悔,壓力很大,每天很痛苦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