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鴻踏雪浴火成詩

    歷史:

    狄仁傑:老子是宰相,斷尼瑪。你你你,這個案子你去辦,這點小事還麻煩老子。

    包拯:我只是個清官,加上臉有點黑,有段時間當了哈子京城公安局長,其實這些個案子簡單得很,有點腦子就知道是高富帥欺負矮矬窮,為啥前輩和後來者在我這個位置上就那麼難斷案呢?(蜜汁自問,你們說為什麼“難”呢?)

    :兩位大佬你們好,我只是一個小小滴市公安局法醫,比不上您二位老人家。接觸的也不是啥大人物,都是一群刁民搞事情。呵呵,一群自以為是的刁民,知道牛頓?認識門捷列夫?留下一大堆破綻不自知……好吧其實我也不認識,不過我懂科學啊~

    結論:斷案戰績方面,宋慈(科學)完勝包拯(鐵面無私)。狄仁傑——老子根本沒參賽好伐。

    這裡大家並不應該貶低包拯啊,只不過既然是比賽,比的是斷案,畢竟宋慈玩的是科學知識,勝得也應該服氣。同時我們更應該敬佩包拯的鐵面無私,實際上他更“難”啊。

    電視劇(包拯應該對應臺灣的《包青天》而不是什麼卵《少年包青天》):

    狄仁傑:計中計,局中局,還得打架打得贏,難得一匹。

    包拯:看過《包青天》那麼多單元,大部分案子簡單得一匹,但是你們知道為什麼每個單元都能演那麼多集嗎?因為《包青天》裡罪犯經常玩“疑罪從無”!經常就是——鎖定犯罪嫌疑人——有一個被追殺的證人,但是這個證人一個人就是證據不足,犯罪嫌疑人就是一口咬定狡辯——尋找新的證據或者證人,然後這個時候就是展昭跟犯罪嫌疑人一方各種打架……——最後證據終於足了……其實我覺著非常魔幻的,古時候哪來的疑罪從無,說你是你就是-。-但是客觀來說其實特別體現包拯的特點——不畏權貴,跟權貴抗衡。賤民才是“自證無罪”,權貴完全是疑罪從無,所以包拯才那麼累,而權貴陷害賤民只需要無中生有的一個證據就可以了。

    宋慈:你們好,我依然是在玩科學。。。

    結論:狄仁傑略大於包拯,遠大於宋慈。畢竟電視劇,首先牛頓靠邊站。包拯有外掛扣分(李元芳和展昭兩個外掛兌子了,包拯額外的外掛是他能下陰間查資料……罪犯表示你開上帝視角玩你妹)

  • 2 # 安妮皇后

    狄仁傑對國家、對人民的貢獻比包拯大得多,一個是管理國家的宰相,一個是管理一州的知府,怎麼能比較呢!

    沒有狄仁傑,李唐王朝就不可能復興,是他在李唐王朝有危難的時候,力挽狂瀾,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和舉薦忠於唐朝的大臣,成為大唐社稷光復的重要支柱。狄仁傑是天下絕無僅有的人才,是黑暗裡的一顆明珠。

    整肅綱紀

    高宗年間,左司郎中王本立倚恃皇帝寵信,驕橫跋扈。狄仁傑彈劾王本立,請求將其交付法司審理。但唐高宗卻下詔寬宥。狄仁傑諫道:“國家雖然缺乏人才,但卻不缺少王本立這種人。陛下為何要愛惜此人,而虧損王法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寬赦王本立,就請把臣放逐到無人之地,作為以後的忠貞之臣的警戒!”王本立因此被治罪。

    狄仁傑彈劾司農卿韋機,稱其所督建的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室太過壯麗,唐高宗遂將韋機免職。

    勸諫皇帝

    狄仁傑擔任宰相時,有太學生要求謁見皇帝,得到武則天的批准。狄仁傑勸諫道:“君主只有生殺權柄不能假手於人,其他的都應當交付給相關部門處理。太學生告見,這是國子監丞、主簿負責的職責。如果天子連這種事都允許,那些貴胄弟子多達數千人,得下多少詔令呢?陛下只要將明文規定告訴他們就行了。”武則天聽取了他的意見。

    武則天晚年時,欲鑄造一座浮屠佛像,需要花費錢財數百萬,因府庫不足,便讓天下的僧人每日施捨一錢相助。狄仁傑進諫道:“做工不可能役使鬼神,必定要役使人力;莊稼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終究是由地裡長出來的。這麼做損害的一定是百姓。如今邊境尚未安寧,您應放寬徭役,免去不需急辦的事務。即使僱請工匠勞作,以此接濟窮人,但耽誤農時,也是放棄國家根本。鑄造佛像,既費官府庫財,又耗人力,如果一方發生災難,到時又用什麼去救濟呢?”武則天遂作罷。

    不信妖言

    唐高宗前往汾陽宮時,途徑妒女祠。當時,民間認為穿著華麗的衣服經過妒女祠,會招致風雷之災。幷州長史李衝玄打算徵發數萬民夫,另外開闢一條御道。狄仁傑道:“皇帝出行,有千乘萬騎扈從,風伯為之清塵,雨師前來灑道,還怕什麼妒女之害?”李衝玄遂停止徵發徭役。唐高宗得知後,嘆道:“狄仁傑真是個大丈夫啊!”

    囚徒哭碑

    越王李貞之亂後,武則天為懲治亂黨,定罪六七百家,籍沒五千餘口。司刑使催逼狄仁傑行刑。但狄仁傑認為判決有誤,請求延緩行刑。他密奏武則天,認為一旦按此定罪,將牽連甚廣,何況這些人中有許多是被迫作亂,並非本心所為,可以赦免,武則天便下詔赦免他們的死罪,改為發配豐州。囚犯們途經寧州時,寧州父老在郊外迎接,道:“是我們的狄使君救了你們的命吧?”囚犯們遂相互攙扶著前往百姓為狄仁傑立的石碑前,痛哭流涕,而後又齋戒三日,方才離開寧州。他們到達豐州後,又為狄仁傑立碑,以頌恩德。

    直責宰相

    宰相張光輔討平越王之亂後,縱容部下將士恃功勒索,但卻被狄仁傑所拒絕。他怒道:“你這州官怎敢怠慢元帥?”狄仁傑正色而言道:“您率三十萬大軍平定叛亂,但卻不能約束士卒,反而縱容他們對百姓施暴。越王李貞禍亂河南,現在死了一個李貞,卻又生出了一萬個李貞。那些被脅迫造反的人主動放棄城池,歸順朝廷,您為何要縱容貪功的將士,去追殺這些人呢?您就不怕冤聲沸騰,直衝九霄雲天嗎!我如能請來尚方斬馬劍,必要斬殺你這罪人。到時我就算是死,也心甘情願。”

    怒斥酷吏

    狄仁傑被誣陷下獄時,御史臺酷吏王德壽對他道:“您曾與楊執柔同在禮部為官,我想請您攀連楊執柔入獄,作為我升遷的臺階,可以嗎?”狄仁傑怒道:“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讓我狄仁傑做如此不義之事。”他以頭撞柱,血流滿面。王德壽嚇得趕緊溜掉。

    舉薦人才

  • 3 # 掌上新諮詢

    包拯和狄仁傑是都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清官,兩人各有千秋,如果要是把他們兩個做個比較的話……

    自我感覺狄仁傑更厲害一點。

    狄仁傑,唐朝武周時期人,早年考中科舉,經歷了宦海沉浮,真正做到了居廟堂之上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最高位任宰相職位,身職大理寺丞時斷案清明,一年之內處理積壓多年的案件,並無一上訴。

    包拯,北宋名臣,進士及第,最高任樞密副使,其人剛正不阿,傳有他大義滅親的故事,是清潔廉政的典範。至於說狄仁傑比包拯厲害,是因為:

    一:官職高:狄仁傑在武周時期最高任職宰相,深受武則天的器重。而包拯最好的職位是樞密副使,雖說樞密院是管理軍國大事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權利相當於宰相,但宰相的名號始終沒有落在包拯的頭上。

    二:狄仁傑的成就比包拯的大。

    狄仁傑是當時傑出的政治家,他在每一個職位上都認真敬責,面對武則天的錯誤會毫不畏懼的指出。勸說武則天歸政於唐,善於舉薦人才,如張柬之等人都是他舉薦的。位任宰相時,是武則天當政時期的左右手,曾坐到最高司法的職位,專門判除冤假錯案,是當時一大功臣。包拯頭頂彎月牙,鐵面無私,跟人交往從不附和,得罪了不少人,為人清廉,為百姓所愛戴,據說在專門刻有功績的碑上,唯獨包拯的名字模糊,是因為太受愛戴,都想摸一下,摸得多了也就模糊了。但包拯和狄仁傑比起來確實稍遜一籌,畢竟包拯只是斷案清廉而已,而狄仁傑的功勳較大。

    三:唐朝的國力比北宋時要強許多,狄仁傑施展才能的空間也比包拯的大。

    所以狄仁傑比包拯很厲害。

    上述僅表個人意見。

  • 4 # 遙寄杯中酒

    從小看《少年包青天》、長大看《神探狄仁傑》的我,很感興趣來回答這個問題。

    兩人都是當世名臣,狄大人在朝堂功業上貢獻大,包大人在民間影響大。

    如果非要論誰貢獻大,我認為是包大人,因為他為我們守住了世間公道人心!

    為了更客觀評價,先簡述兩位大人的生平。(兩位我都很尊敬,只稱大人不稱名)

    (我個人其實更喜歡狄國老)

    一、狄國老一去,朝堂空矣!

    狄大人年輕出道任小吏時,被工部尚書閻立本點贊,“滄海遺珠”,得以升任幷州都督府法曹。後升任大理寺丞,在一年內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這直接驚到了當時來察刑獄的監察御史。其判案如神,就有了《神探狄仁傑》的諸多故事!

    進去廟堂,為官清廉的狄大人直言敢諫,屢次勸服唐高宗,對違法亂紀的官員予以嚴懲,深得帝心!

    但真正讓狄大人走上人生巔峰的,是一代女皇。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累職拜相。

    武則天對他道:“你在汝南為官時有良好的政績,但卻有人在中傷你,你可知道是誰嗎?”狄仁傑答道:“如果陛下認為臣做錯了,臣當改過;如果陛下明白臣並無過錯,這是臣的幸運。臣不想知道中傷我的人是誰,還會把他視為我的朋友。”武則天歎服。

    武則天時代,濫用酷吏恐怖統治,狄大人被來俊臣陷害,最終貶官彭澤,得以脫難。

    不久後,契丹首領孫萬榮作亂,一時間河北震動。女皇重新起用狄大人為魏州刺史。孫萬榮聞聽狄大人被起復,不戰而退。狄大人威名至此!女皇很滿意,再次拜他為相。

    在武週末期,皇位究竟是傳李還是傳武,一直鬥爭激烈。狄仁傑於此時,完成了一生最大貢獻,解夢復唐!

    姑侄與母子哪個關係更親近?陛下立兒子為太子,千秋萬歲後可以配享太廟。若立侄子,從沒聽說有姑姑配享宗廟。

    女皇最終從其言,將江山還給李唐。唐祚中興,諍由狄公!

    評價:狄大人乃真宰輔。卓識遠見,明察秋毫,亦有珠圓玉潤手段,匡扶社稷!既有宰相優容氣度,多次被人陷害,也能笑著原諒;更能薦賢為國,非為私人!先後舉薦張柬之、姚崇、桓彥範、敬暉等數十人,而這些人後來都成為唐代名臣!

    真正做到了為官愛民,政績卓越;為相護國,力挽狂瀾。完美踐行了“忠貞、賢良”!後世帝王將相士大夫,無不讚譽有加。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二、包公笑比黃河清

    世人眼中的包包大人,或許是一位官場直男鐵憨憨。但這是誤解。

    包大人早年至孝,後任知縣,居官清廉,屢有政聲。升任監察御史。慶曆五年,出使遼國。你沒看錯!事實上,包大人還幹過負責錢財的轉運使。

    再次入朝擔任諫官,以魏徵為榜樣。多次論述斥責權貴得寵大臣,連宋仁宗的寵妃張貴妃都得罪過,拉仇恨的能力簡直是強力磁鐵!之所以沒被人弄死,主要是宋仁宗寬待臣下。

    但包大人還是被打發出京了,以“龍圖閣直學士”的身份,擔任河北都轉運使。曾上書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然而沒什麼卵用,基本上沒人搭理他。

    後世所稱的“開封府有個包龍圖”,其實只是包大人短暫任職的一段時間,準確說是代理(權知)。

    在晚年,包大人頻繁調職,一點都不清靜消停(其實可以懷疑,有人想整治包大人)。於嘉祐七年(1062年)病逝,終年六十四歲。仁宗親臨弔唁,併為其輟朝一日 ,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

    評價:包大人一生,為民請命,為民做主!鐵面無私,不畏權貴,執法如山。深得百姓愛戴,權貴嫉恨!不苟言笑,嚴於律己,百姓卻愛稱“包公笑比黃河清”。是世間公道的化身。

    後世許多話本小說,更讓包青天的種種故事,深入人心,婦孺皆知。“包青天”更是成了一個代名詞,“與不法不公勇做鬥爭”的代名詞。

    當然,若論功業,包大人確有不足。歐陽修就稱其“素少學問,思慮不熟”。其嫉惡如仇的性格,也自然阻礙了他在官場的發展。

    對比做結論:狄大人功業遠勝,包大人民心遠勝!他們都是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脊樑。

    於百姓而言,最接近的不是帝王將相,也關心不了社稷興亡。百姓在乎的,是柴米油鹽,是公平公正!我們更渴望世間公道,雖然這世間從不公道!從這個意義而言,包大人就是公道信仰,更被人民渴望!

    正如那句歌詞“頭上一片青天,心中一個信念!”可包青天總是太少!誰來守護世間公道人心?

  • 5 # 星火文娛天地

    狄仁傑是唐朝的名相,而包拯是宋朝的名臣,他倆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古代人物,尤其在斷案方面,在大家的印象中,都是高手。

    歷史上的包拯,臉沒這麼黑,性子卻一樣剛,野史裡在公堂上收拾皇親張堯佐,正史上也收拾張堯佐,方法也更簡單粗暴,直接在朝堂上開罵,連宋仁宗都被噴了一臉吐沫。包拯不畏權貴,敢於諫言,即使是皇親國戚有錯,他也敢直接指出來。卻是宋仁宗最信賴的臣子,最後官居樞密副使(副總理),以歐陽修讚歎說“晚有直節,著在朝廷”,儼然完美名臣。

    比如,崔明衝的案子,眾所周知崔明衝是個好官,八賢王與龐太師是政敵,開始時因為龐太師要包庇凶手,所以他力挺包拯抓住真凶,最後發現凶手是崔明衝的時候,一臉震驚加惋惜。而包拯呢,僅僅是因為龐太師一下失去女兒女婿而對他有一瞬間的可憐,完全沒意識到失去一個好官對朝廷對百姓的損失。

    比如,沈良那個案子,高麗太子被殺,兩國關係破裂,戰爭一觸即發,八賢王和太師都來穩定局面,當他第一次找到高麗那個官員是凶手的時候結束是最好的,八賢王也希望凶手就是他,凶手是高麗人和宋朝無關,那邊境就可安穩,但他非要繼續查下去,幸好最後凶手是契丹人,如果是宋人,那必然狼煙四起,生靈塗炭。可是包拯根本不管這些,他只想要真相。

    狄仁傑是唐朝宰相,他對人和事,以及朝廷的形勢,都會有精準的判斷,他能快速將一件很複雜的事情理出頭緒。他是極度擁護李唐的,但也不反對武周,因為武則天確實有能力,而李唐暫時沒人有能力治理國家,如果貿然政變,受苦的是國家和百姓。狄仁傑是把社稷百姓放在第一位的,這個信念一直貫穿始終。

    狄仁傑工作的部門在大理寺,而這裡的大理寺可不是大家所想的寺廟,這是一個專門調查官員貪腐的部門,是直屬武則天管轄的。狄仁傑能力出色,在斷案方面幾乎沒出過錯。甚至在一年內將一萬多年積壓案件處理乾淨,卻沒有一個人喊冤。

    比如,使團驚魂裡面,虎敬暉李青霞作為主犯,狄仁傑沒有按規矩彙報處理,私自處死了李青霞,彙報時模糊重點將他們說成是好人。避免了武則天對李唐後人的處置。

    再比如,藍衫記裡,太子私自離京,會見外臣,狄仁傑為了不使太子受到嚴厲處置,處境更艱難,所以說是自己寫信叫太子來的,最後自己領了點小處罰。

    再再比如,薛青鱗那個案子裡,林永忠殺了好幾個人,狄仁傑又因為他是個好官,偷偷放了他一馬,而且還說服了內衛,一起瞞報。

    通過對比歷史上包拯和狄仁傑眾多斷案辦案的例子,可以看得出,他倆破案能力可能不相上下,但要論當官與對社稷的貢獻,狄仁傑遠勝包拯。

  • 6 # 愛妮品歷史

     狄仁傑和包拯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關於他們的事蹟,百姓們一直都口口相傳,讚頌不已。那麼他們倆人誰厲害呢。 

      狄仁傑是唐朝名相,而包拯則是北宋名臣,他們都是德高望重,備受百姓稱讚的人物。只是他們倆並不是出於同一個時期,所以兩者之間,其實並不好比較,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有人認為,單從斷案這方面來看的話,狄仁傑比包拯更勝一籌。因為,關於狄仁傑斷案的能力,在書上也是有記載的。據說,狄仁傑在一年之內,就將過去積壓的上萬的案件,迅速、公正的審理完畢,其中涉案人員有過萬之多,但是卻無一人鳴冤,可見,狄仁傑斷案之申訴,判案之公正。

      而關於包拯的記載中,大多是記述了包拯剛正不阿、敢於犯顏直諫的品性。對於包拯斷案的記述只有寥寥幾筆,所以包拯雖然清正廉潔,但未必就如狄仁傑一般斷案如神。而且包拯所有的那些美好的品性,狄仁傑幾乎也都擁有。

      所以,單從斷案這方面來說,狄仁傑可能會比包拯更厲害。

      包拯的品質

      包拯的品質不用多說想必世人也是知道的。他的品質可以用范仲淹的一句話來概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忠君愛國,以人為本,剛直不阿,清廉不屈,以身作責,不怕權勢的威脅。真是這些優秀的品質才讓後世之熱所緬懷。他從來不會阿諛奉承,拍上級的馬屁,也不會動用小心思騙取上級的的歡心,更不會為了一己利益而騙取百姓的金錢。對於這樣貪贓枉法的官吏,他主張要罷掉他的官,革掉他的職,讓他永遠遠離朝廷。

      包拯的忠君愛國體現在他向皇上呈上的奏摺裡,裡面的每一句話都承載著包拯想把國家治理好的願望,比如願陛下遵而行之等句子。他為國家社稷著想的心思融在每一個奏摺裡,想必皇上也能夠明鑑。在包拯的心中除了國家,還有百姓,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沒錯,包拯正是將這句話付諸行動的實踐者,所謂從理論到實踐,正是這個道理。北宋中期,政治腐敗嚴重,官吏貪汙的時間屢見不鮮。老百姓被官吏壓迫得生活不能自持。包拯把這個問題看在眼裡,於是直接上奏皇上,請求薄賦稅,改鹽法等。他對人民的疾苦表示深深的同情。至少他在自己的崗位上已經做到盡力而為了。

      有著剛直不阿品質的他不害怕權貴。他寫過一首詩:“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先哲有遺訓,毋貽來者羞。”大致的意思也就是做官的話就要做好官,千萬不要留下不好的方面,被世人唾棄。這也是伴隨包拯一生的座右銘。

      包拯的名言

      包拯,世人稱之為包青天。青天則是對清官的稱呼。關於包拯的名言,都出自於他在各個地方做官時所寫的詩句中。他說過關於廉和貪的句子,廉潔正直的人時百姓的表率,貪贓枉法的官員就是百姓的強盜。這句話是包拯向皇上上書的時候說的,他做官期間一直秉承著廉潔剛正的精神,蔑視貪官,剛正不阿。他也曾說摒除任何私心雜念,要直率為人,無私和正直是修身處世的基礎。  

      包拯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祖父是平民,父親是進士,在朝做刑部侍郎,與文彥博的父親是世交關係。因為有父親這一層世交關係,所以包拯與文彥博後來親上加親,結為親家。他28歲考取了進士,考取進士便要進朝做官,但是包拯是出了名的孝子。就像他的名言所說,只要他的母親在,他就要在身邊,不會遠離。直到36歲包拯的父母逝世後,他才放下心去天長縣做知縣大人。在上任期間,他斷了一樁神奇的案子,於是名聲就此遠播萬里。他為政清廉,聰明武斷,受到上級和百姓的讚許,之後朝廷重用。

      他從來不會阿諛奉承,拍上級的馬屁,也不會動用小心思騙取上級的的歡心,更不會為了一己利益而騙取百姓的金錢。對於這樣貪贓枉法的官吏,他主張要罷掉他的官,革掉他的職,讓他永遠遠離朝廷。做為百姓父母官,要挺身而出,為百姓盡心盡力,既然國家委以重任就要好好執行任務,為國家為百姓做事乃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包拯詩詞

      包拯,後世稱之為包青天,只因他在做官時剛正不阿,清廉為民的事蹟而被當時和後世所稱頌。他出生於官僚家族,做官時不貪汙腐敗,也不避親屬,在他心中只有法這個字,民間也有信仰,說包公在陰間也是審判官。關於包拯自己寫過的詩詞並不多,但是後世人為包拯寫過的詩詞卻不在少數。 

      包拯在世時寫過一首詩:“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先哲有遺訓,毋貽來者羞。”整首詩的意思大概是說:清心是治理自己的根治所在,正直不阿是為人處世的要訣。弱小筆直的樹幹以後一定長成國家的棟樑,千錘百煉的鋼鐵一定不能做成彎鉤。倉庫裡要是堆滿了糧食,老鼠和麻雀一定會喜歡,田裡要是一根草也不生長,兔子和狐狸也會憂

    愁自己沒有糧食吃。史書上會記載著古人很多名言詩詞,做官的話就要做好官,千萬不要留下不好的方面,被世人唾棄。這也是包拯為官的座右銘。他寫的這首詩不僅勸告為官之人要清廉,也勉勵自己要做一個名垂千古的好官。顯然,看後世對包拯的稱讚就足以證明包拯做到了。

      宋朝有一首無名氏寫的詩詞,他讚頌包拯一生光明磊落,剛正不阿,心中只有百姓和國家。盡心盡心,從來沒有向任何勢力低頭。這樣的盛名值得永存歷史,永遠也不會消失。

  • 7 # 一隻滾滾貓

    談談狄仁傑吧。

    第一次讀歷史,我止不住的懷疑這個人物的真實性。直到現在,都難以想象一個人能有如此傳奇的一生。

    兩度為相,六度為刺史,西退契丹,北平突厥。令高宗欽佩,令女帝信服。曾任的官職一頁也寫不完。

    為官曾一年內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從政曾拜宰相兼青光祿大夫兼御史大夫,統軍曾為河北道行軍大元帥並予以便宜行事之權。

    有些人說,是狄仁傑讓壽元將盡的李唐江山死灰復燃,並延誤了兩百多年的輝煌。是否言過於實,如今只留給後人遐想。

    回顧狄閣老的一生:

    生前兩朝為相,幾度被貶,文能斷案如神,武能披甲掛帥。探查曲折案件無數,犯顏直諫無數,嚴辦當朝權貴無數,受貪官汙吏懷恨汙衊無數,受各族人民愛戴敬仰無數。穩固了大唐江山,保證了後世社稷。

    死後皇帝廢朝,舉國茹素。當朝追贈右相,後朝追贈司空、國公,配享太廟,後世追封太師。

    此般正直與忠心,此般胸懷與魄力,此般博學與智慧,此般行事與格局,

    後世包拯宋慈何德何能,能與狄樑公相提並論?

  • 8 # 厚德載物83860

    狄仁傑是唐代的賢臣與能臣,幫助李唐王朝治理國家,為國出謀劃策,在管理國家事務方面做出成績。

    包拯是北宋的一位直臣,其一生都追求社會公正,是一位清廉之官,其在反腐中起了很大廣作用。

    此兩位名臣相比之下,狄仁傑比包拯的貢獻大一些。這也是後人所稱讚的歷史八大公案中的二位,既狄公案與包公案的兩位主人公。耿仁杰官至宰相為輔佐武則天,而後恢復李唐王朝作出歷史貢獻,而包拯任過樞密副使,正治理國家措施方面略顯不足。

    因此可以這樣說,評論一個歷史人物,應看其對歷史作出貢獻大小而論。應從其正面及反面來評價一個人物,是為推動歷史發展方面來著眼,應看來為社會的作出成就而定論,不能加入任向個人觀點。

  • 9 # 日說月曰

    狄仁傑 只要看他倆生前的官職死後的追封 狄生前兩拜宰相死後最高封為樑國公 包拯生前最高樞密院副使 死後只追封禮部尚書。

  • 10 # Yorfear

    首先,這兩人不是同一時期的人,不好直接拿來對比評價。狄仁傑是唐朝大臣,擅權謀,對皇帝來說,是可重用之人,是維護統治階級的重要旗子。包拯剛正不阿,不懼權貴,是為民除害,除暴安良的正義化身,是黎明百姓的救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穆念慈比武招親失敗,西夏公主卻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