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簫韶九奏
-
2 # 小知識大殿堂
過去有句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這其實是對世間貧富發展規律客觀總結,真是古人智慧的體現。為啥這麼說呢?請聽我娓娓道來:
第一,瞭解易經的人都知道: 世間事物的發展規律是圓形的。也就意味著沒有絕對的,永恆的。當一個事物好好,好到頂點,也就開始變壞;同樣,當一個事物壞壞,壞到極限,也就開始變好——這就叫"物極必反";一個事物何時何處達到極限是由主觀意志與客觀環境等多種因素所決定的,其實萬物皆有其定數,就像《正陽門下》中韓春明說的那樣:"人生天地間,高不盈七尺。壽不過百年,本無貴賤之分。破爛人,破爛貨,人非賤,貨非破…"
再如元代楊文奎在《兒女團圓》中寫到: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理解了這些,你也就理解了貧富的基本變化規律。
第二,古人講的"三",其實多是一個虛數,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個三就是虛數,多指幾個或多個的意思;同樣,富不過三代,貧不過三代;其中的三,也是個虛數;如西周時期,"田氏代齊" 田氏歷經九代人努力,最終取代姜氏成為齊國之主。再如大隋帝國由於政策失誤,造成二世而亡;而大唐盛世歷經一百多年,近十位帝王。
第三,月盈則虧,水滿則溢;說回到開頭這句"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 告訴我們:無論一個人現在貧富如何? 都不重要,未來總是要變化的,如何變? 這很重要,要看你的個人努力,先天稟賦,以及後天能力培養,還要看外在環境。
-
3 # 唐燏00
關於“最忽悠的話是窮富不過三代是否有同感”回答如下。
我看也是,非常同意,窮富不過三代是最忽悠人的話。從古至今,只要富家代代傳承不竭,教子有方,就能夠做到富貴永流傳,因為這些富家子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更好的發展領域,只要善於打理家業,還不鋪張浪費,怎麼也不會毫沒原因的敗落吧,很多富家子都有重振祖業的夢想,怎麼也不會甘於窮困潦倒,胡混一生的。
世上有幾個窮人能真正有機會改變困窮潦倒的生活,要是窮人都一努力就實現財務自由,那就沒有人去幹又髒又累還掙不了幾個工錢的活啦,所以,在歷史上,只要有幾個窮人搖身一變,變得無比的富有,那一定就是傳奇的故事被稱道。事實上是,歷史記載寒門子弟一步登天的事,其實都不是真正的窮人,而是沒落的富室而已,和門庭若市的顯貴比起來家境冷清很多罷啦,但也不至於窮的家徒四壁的。窮不過三代,是讓你我他有個盼頭,這三輩吃辛苦,過啦三輩就能出現轉機,讓人相信天道好輪迴,做到心裡有數,一定會熬出頭來的,其實,不努力爭取就不會平空得到富裕的生活的。
總之,窮富不過三代,不是歷史定律,只是這句話要求富家更積厚薄大的勤奮,同時又安慰啦窮人別破罐子破摔的情緒而已。其實說白啦,就是最忽悠誤導人的一句瞎話。
-
4 # M青禾殿下
首先,我們需要分清一個場景,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這是古語。在古時,富有莫過於地主,貧窮莫過於農民,而地主的富來源於自己的土地,並不依靠自己先進的思想,所以很少有教導自己後代的想法,經過後代的不會運營,可能會出現家產的破落。而貧窮可能會讓人更向往美好生活,會努力奮鬥,進而過上美好生活。
其次,這句話放在現在確實不太合適,因為現在思想的解放,富人的財產不是我們能想象,極少的富人佔據了社會大量的資產,而且現如今能成為富人的必定具有自己真正擅長的領域和本事,那麼就不會讓自己的後代變成紈絝子弟,更可以使他們享受更好的資源去深造他們。而現在的窮人,通過自己努力考上最好的大學,也很少有可能通過一代人的努力超過富人。所以可能會讓人們對這句古語產生懷疑。
最後,這句古語更大的意思是蘊藏著對人們的激勵和警示,激勵窮人不可妄自菲薄,警示富人不可安逸享樂。我認為這句話更大的意義在於激勵不同階層的人們往更好的生活而奮鬥。
(這是我的觀點,如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指教。)
-
5 # 侯爵文泉
有人說,這句話挺能忽悠人。意思是說,此話是煽情、虛假、玄乎和主觀的、絕對的判斷。果真是這樣嗎?讓我們聽聽他們各自的模擬陳述:
富人說:你憑什麼這樣說呢?你這不給我們富人念黑經嗎?怎麼了?我們日子紅紅火火,三世、四世甚至五世香火不斷,蒸蒸日上,財運亨通,你就說我們從第四代就開始就要走下坡路?你瞎忽悠什麼呀?
以上兩種認識都是用靜止、孤立、片面、單一的眼光看問題的結果。富裕和貧窮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對於一個人來說,二者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哲學家是在用這句話警示提醒人們:每個人都應用發展、辯證、全面的觀點去認識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跳出盛極必衰、窮難出頭的週期,使得富人可以世襲家規並保持長久的榮華;窮人可以發奮圖強最終讓後代改變家族的命運。
可是,現實生活中,當一個人逐漸達到富裕後,往往會逐漸丟掉過去艱苦奮鬥的作風,生活上逐漸養成鋪張浪費的不良習氣。久而久之,這種不良作風和優越的環境就會逐漸磨滅子女的進取心和吃苦精神。若他們只會坐享其成,麻木不仁,不懂得守業,不努力創業,那就會逐步消耗掉家中的財富,使原本顯赫富裕的家家族最終走向衰敗。這就是”富不過三代”的發展邏輯。顯然,只要人們反其道而行之,始終不忘初心,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和家風,就會打破這個歷史魔咒,永立不敗之地。
-
6 # 金寶師兄
首先,我認為“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之說不是忽悠,而是祖先對後世的警示。
道教有“承負”之說,源自道教《太平經》,意思是祖先積德行善,則可蔭及子孫;若先人屢屢犯過作惡,後人將無辜蒙受災禍。即人們常說的“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人惹禍,後人遭殃”。
對於“承負”的論述,《太平經》中有兩種解釋。
其一是,“承者為前,負者為後。承者,乃謂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過失,不自知,用日積久,相聚為多,今後生人,反無辜蒙其過謫,連傳被其災。負者,乃先人負於後生者也”。
其二是,“三統共生,長養凡物名為財,財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則亂敗,敗而不止,不可復理,因究還反其本,故名承負”。
意即天地人三統共生,長養財物,欲多則生奸邪,以至不可復理,直到財物窮盡才知還返回虛無之源本。其一說的是善惡承負,其二則是說天道迴圈。
“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之說,即是天道善惡承負的最好解釋,我們的現世的所作所為,貧窮或者富有,都會影響到我們以後的三代人。同理,我們現在正享受的生活狀態,也是家族前輩幾代先賢們畢生努力的結果。
如果原來我們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天性善良,從不做惡,也不貪圖榮華富貴,更不會怨天尤人,卻命運坎坷多劫難;而另外一些人,無惡不作,喪盡天良卻可以坐高位享榮華過著人人豔羨的生活......
相信通過道教的“天道承負”說,其中的緣由,我們也能略知一二咯。
-
7 # 神祕的預測術
在以前的時候,農村有很多老人都喜歡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對於這句話,相信有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疑惑吧,這句話說得是不是真的呢?因為這個俗語是以前農民說的,所以現在這句俗語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了,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說一說在以前的時候農村富不過三代的原因。
第一種原因是在以前的時候財富和權力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如果富人沒有功名,自身和官場沒有任何問題,那麼這個富人的財產是非常不穩固的,他的財產非常有可能被官場上的人盯上的,為了可以得到這個富人的財產,官府的人就會找各種理由抄他們的家。但是如果一個富人和官場有很大的聯絡,那麼這個人如果想要將自己的財產留給後代,那麼這也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所以有些富人經過三代以後,他們的後人還是富人的概率已經是非常低了。
還有一種原因是農村富人的財產是繼承製度的,但是很多農民人認為孩子是越多越好,所以這就導致孩子在長大以後,他們分到的財產都是有限,最後經過幾代的繁衍,富人的後代分到的財產就會越來越少,最後只能變成普通人。
而窮不過三代也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自從古代開始有了科舉後,那麼窮人也就有了出頭的機會,很多孩子為了可以讓自己的家庭變好,開始讀起來書,這樣就導致農村如果沒有人絕戶,那麼他們家裡面肯定會可以出一個有才華的人,到時候他們家也會變好了。
第二個原因是在以前的時候農村非常窮的人如果想要娶一個媳婦是非常難的,農村有很多女人都被富人霸佔了,而且因為窮,所以很多女人也不願意嫁給他們,這樣就導致在三代過後,他們就沒有後代了,也就沒有窮的機會了。對於這個俗語,你們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說出自己的看法。
-
8 # 鍾舒文化
首先,我並不認同題主的觀點,也就是並不覺得忽悠。理由如下:
首先,在我看來“三代”並不是確確實實的三代人,應該是一個約數,就像我們學習的古代文言文一樣,“千”和“百”並不就是指的一千和一百,所以我這裡認為三代只是一個約數。
一戶人家白手起家,擁有了萬貫家財,真正知道這錢來的不容易的,只有這一輩人,因為是他們一步一步磨出來的家產,是他們奮鬥出來的,即使已經非常有錢了,但是他不會糟踐錢,不會浪費,他只會改善現在的生活,生活的更好,他明白這錢來的不容易。
但是他的後代,一出生就比別人更加富裕,從小在溫棚長大,沒經歷過父輩創業的艱辛,不知道這錢是怎麼來的,家底子厚也讓他花錢大手大腳,認為家裡有錢,錢都是大風颳來的。父輩再有錢也經不住他這麼造一輩子。當然上面的推論並不是絕對的,就理而言是這樣。真是像上面說的那樣的話,我看別說“富不過三代”了,“兩代”都是問題!
若是晚輩一出生就像他父輩起步一樣,慢慢從艱苦環境中生存下來,我想,那麼這“富不過三代”的結論便開始動搖了。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寒門出貴子”。我記得小時候,在學校每次考試成績前幾名都有一些家裡條件很艱苦的孩子,當然並不是說有錢人家裡的都考不好,希望大家別曲解,我只是說我看到的一個現象。為什麼他們總能擠進前幾名呢?因為他們知道生活不容易!有可能他們現在讀書是他們最輕鬆的事情。
生活艱難讓那些孩子們想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改變一個家庭的生活,所以我認為“窮不過三代”也是有道理的。
以上僅為我個人的觀點,如有不妥之處還請見諒!
-
9 # 龍雲思鄉
~~這兩判斷語句,
的確與大量的現實案例,
存有不小的出入!
難免主觀武斷!
其實追朔這句流行語出處,
是出自一句古語,原句是:
”僅以富貴而傳家者,
不過三世而竭!”
請注意此判斷句”的前提條件,是:
”僅以 富貴而傳者”,
再後傳話,省略簡化成為:
”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雖有缺漏強調的”僅以”,
但還算基本保持原義的!
可是當更加簡化成,
”窮~富不過三代”,
就完全缺漏原句的前提條件,
與原文原義,就有較大”誤差”啦!
如此就起”誤導”作用,讓你感覺被”忽悠”啦!
您說是吧?[作揖]
-
10 # 巨集耀玄學
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
我認為是用來忽悠窮人的。窮人沒資本、沒人脈,哪能就輕易致富呢?對於富人也確實有警醒之功。因為人生富貴時看似風光,其實,背後也隱藏著許多看不見的危機,對於一些暴發戶會得意忘形。還有一些富人的兒子會坐吃山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窮人也有翻身的時候。
回覆列表
這不是忽悠,而是不少人誤讀。很高興能夠在此作答,分享觀點及諸君。首先,這句話源自於孟子的“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後來逐漸就演變成“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其主旨是希望各個家庭的後代能秉持奮鬥精神,學會在無人庇護之下奔跑,並且是精神財富先於物質財富。然而,當代或是由於功利主義愈強,很多人更多隻糾結於“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字面本身,要麼唸叨著你富人下下代必垮,我即使窮,那麼下一代或再下一代必然逆襲,也就是把這句話看作宿命觀聊以自慰。好,那我們來看這個字面本身,所謂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是有前提條件的,並且是相對而言。前提條件就是這個富人後代安於享樂,自然所獲成就難以和上輩相比,或是窮人奮發圖強,肯定有更大概率超過先輩。注意!還有個相對而言,那就是富不過三代那更多是在他們富人階層相對而言,更確切說就是一個富人的孫輩哪怕很平庸,但是他的財富和社會地位其實還是大概率能暫時領先一個窮人的優秀孫輩。這雖然看上去有些負能量,但是我們本不應該糾結於其字面解讀本身,而是應當重視各自家庭的精神財富,加強家風建設,那麼無論哪種出身,都當頂天立地於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