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10821428814

    婉約的:

    水龍吟

    【宋】蘇軾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①。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②。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江 城 子

    蘇 軾

    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註釋】

    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結合自己十年來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憶念。

    作者寫此詞時正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於開封。到此時(熙寧八年)為止,前後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詞前小序明確指出本篇的題旨是“記夢”。然而,夢中的景象只在詞的下片短暫出現,在全篇中並未居主導地位。作者之所以能進入“幽夢”之鄉,並且能以詞來“記夢”。完全是作者對亡妻朝思暮念、長期不能忘懷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所以開篇使點出了“十 年生死兩茫茫”這一悲慘的現實。這裡寫的是漫長歲月中的個人悲涼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這說明,生者與死者兩方面都在長期相互懷念,但卻訊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將生死並提,除闡明題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還在於強調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現“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詞句。“不思量”,實際上是以退為進,恰好用它來表明生者“自難忘”這種感情的深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可以越活越年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