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409115979064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後,國勢日盛,已有圖霸中原之意。但東出道路被晉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鄭、晉兩國國君新喪,不聽大臣蹇叔等勸阻,執意要越過晉境偷襲鄭國。

    十二月,秦派孟明視等率軍出襲鄭國,次年春順利透過崤山隘道,越過晉軍南境,抵達滑(今河南偃師東南),恰與赴周販牛的鄭國商人弦高相遇。機警的弦高斷定秦軍必是襲鄭,即一面冒充鄭國使者犒勞秦軍,一面派人回國報警。孟明視以為鄭國有備,不敢再進,遂還師。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 年),晉文公會同秦穆公圍攻鄭國,討伐鄭國對晉懷有二心。晉軍駐在函陵(今河南新鄭縣),從東、北方面圍鄭,秦軍駐在氾南(今河南中牟縣南),從西面圍鄭。鄭文公為挽救國家危機,派特使燭之武勸說秦穆公:"晉、秦圍鄭,鄭國知道要滅亡了。但是鄭國滅亡對於秦國來說並無好處,它只會增強晉國的力量。而晉國力量的增強則是秦國力量的削弱。如果不滅鄭國,而留下它作為秦國的東道主,供奉秦國往來的使臣,這對於秦不是"更好嗎?何況,貴君曾有恩於晉君,晉君答應割給秦焦、瑕之地,但晉君早晨渡河歸國,晚上就對秦國設防。晉如果向東併吞了鄭國,那麼向西不侵掠秦國,土地從哪裡取得?所以滅鄭其實是損害秦國以利於晉國的下策,請貴君考慮吧!",燭之武一席話使秦穆公如夢初醒,他不但不再助晉滅鄭,反而與鄭國單獨結盟,並留下杞子、逢孫、揚孫三位大夫助鄭戍守,自己則率兵歸國了。事情傳到了晉國那裡,馬上就掀起了軒然大波。子犯大怒,請求出兵攻打秦國,晉公說道:"不可以,沒有秦國的鼎力支援,也就沒有我的今天。忘恩負義,這是不義;失去同盟國,這是不智;以亂易整,這是無德,我們也撤軍吧!"於是,晉軍也撤走了。 

    時代鑄就英雄,燭之武回國後大家都讚譽他,讚譽他以老臣之軀拯救整個鄭國的"英雄事蹟"。是的,三言兩語,他以他那三寸不爛之舌,結束了一場浩戰,至今,他的故事仍流傳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1考研什麼時候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