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漢語裡信託是兩個字,英文中信託只是一個詞叫trust。不過它既是名詞也是動詞,更關鍵的是,英文中信託trust詞根和真實true詞根是一樣的,和真理truth也只有一個字母之差。由於真實所以相信,由真而信,先真而後信。也就是隻有真的才值得信賴,反之,不是真的就不值得信賴。進一步講,只有值得信賴的才值得託付,不是真的就不值得託付。所以無論漢語和英語,信託這一個鏈條上宣示的就是這樣幾層意思:真實、誠信、託付。   在這個以口頭承諾為基礎、沒有法律效力的層面上,中西方的理念是一樣的。   只是隨著人類進步,信託從一種信用發展成為一種契約。它不僅僅是口頭承諾,還可以是用文字記錄下來的合同。如果說在信託作為個人的誠信而託付這點上中西方相通的話,契約精神的建立則是西方人完成的。契約的理論淵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其倫理學中關於正義的論述蘊含著豐富的契約思想,他還提出交換正義的概念。   西方的契約精神並不僅僅停留在古代宗教理念中,還被作為一種社會政治概念運用於政治制度和社會管理手段中,這便是社會契約精神。啟蒙運動先驅霍布斯和洛克都探討過社會契約,洛克還提出了現代信託意義上的委託人體系,直到法國的思想家盧梭寫下他的集大成之作《社會契約論》。   而在實踐上,英華人最早已經在幾百年前就將信託作為一種制度,建立了第一部法律,並以信託契約的方式,實行了財產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就像股權和管理權分離一樣。以後他們的美國後裔進行了更大規模的商業實踐,時至今日,美國信託資產規模已經超過該國GDP的總量,幾乎是其兩倍,而在中國只是百分之十幾而已。   信託契約,也稱信託合同,是信託當事人之間明確各方權利義務關係的書面檔案,也是信託關係成立的法律依據,它明確記載著委託人設立信託的意願,全面地規定了信託當事人的各種權利、義務及其關係。在這種委託關係中,委託人自願將其部分財產的支配權在一定的時間內交給受託人,但是受託人必須按信託檔案體現的意願忠實地執行直到信託結束,並且受益人的人選和收益份額等規定都體現了委託人的意志。這份信託檔案應該被當作聖經一樣,被不折不扣地執行,即使受託人破產如果是法人的話,或者離開了這個世界如果是自然人的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