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黃珏,揚州人都會想到“黃珏老鵝”。據說清朝年間,地方官員曾經用黃珏老鵝作為貢品招待過下江南時路過揚州的乾隆皇帝,黃珏老鵝因此而名揚天下。
黃珏老鵝是揚州的一道傳統美味。這道美味可不同於一般的鹽水鵝。它不僅工藝複雜,慢功熬製,而且用料上乘、十分考究。光煮鵝的中草藥就有幾十種之多。再配上用八年老湯製成的滷汁蘸著吃,真可謂是味道鮮美、肥而不膩、肉質細嫩、唇齒留香。
“南京鴨、揚州鵝”。在揚州,鹽水鵝是最常見的一道滷菜,而其中以“黃珏老鵝”最負盛名。在2003年中國民間-民族菜餚華西美食節首屆中國民間菜餚熱菜比賽中,黃珏老鵝榮獲金獎。
如今,黃珏老鵝已遍及揚城,市區的各類黃珏老鵝專賣店、專櫃、熟食攤200多個。在黃珏老鵝的誕生地聯合村,製作黃珏老鵝的人家就有10多戶,原黃珏鎮共有50多戶。而“黃珏老鵝”正在登堂入室,從賓館飯店招待貴賓的筵席,到普通居民的餐桌,都能見到色香味俱全的“黃珏老鵝”。
黃珏老鵝的製作方法:
“黃珏老鵝”,首先要選出毛齊膘足的鵝,最好是選用1-2歲的種鵝;宰殺前,要將鵝放在池塘漂養一二日。宰殺後,仔細鑷毛、漂洗乾淨,還要在鵝的0上切一刀,名叫“大開門”,用手伸入掏出內臟,再將腔內血水清洗,用鉤子掛起來把血水晾盡。
黃珏老鵝的作料最為考究,作料有大小料之分,大料以生薑、蔥、酒、白糖、鹽為主;小料有陳滷(前一天煮過的小料)和新滷之分,陳滷直接放進大料中繼續熬煮;新滷有8種成分,分別是八角、桂皮、花椒、丁香、小茴、扣仁、曹果和香葉,各取一定量,用紗布紮好,放入大料中一起熬煮。
大小料調好,燒火煮沸後,將鵝倒著放進鍋內。鍋也是特製的,與火直接接觸的是大鐵鍋,鐵鍋上方,還加造了50cm高的木製甕,有利於燜煮。
除了大小料外,最關鍵的是掌握火候:先用武火(火力大而猛)攻,滷水沸騰一段時間後,再用文火(小而緩的火候)燜。武火時間不能太長,否則肉熟得早,滷味入不了肉;而文火要溫溫不絕綿綿若存,如燜不到位則連皮帶骨啃不動,燜過了頭,則是骨肉過爛,挑不上筷子。
鵝出鍋了,還要取滷水。熬煮過的滷水呈青綠色,水上漂浮著一層白色油沫,需舀出倒掉。上好的黃珏老鵝,色如胭脂,入口酥而不爛,清香撲鼻,回味甘爽。
提到黃珏,揚州人都會想到“黃珏老鵝”。據說清朝年間,地方官員曾經用黃珏老鵝作為貢品招待過下江南時路過揚州的乾隆皇帝,黃珏老鵝因此而名揚天下。
黃珏老鵝是揚州的一道傳統美味。這道美味可不同於一般的鹽水鵝。它不僅工藝複雜,慢功熬製,而且用料上乘、十分考究。光煮鵝的中草藥就有幾十種之多。再配上用八年老湯製成的滷汁蘸著吃,真可謂是味道鮮美、肥而不膩、肉質細嫩、唇齒留香。
“南京鴨、揚州鵝”。在揚州,鹽水鵝是最常見的一道滷菜,而其中以“黃珏老鵝”最負盛名。在2003年中國民間-民族菜餚華西美食節首屆中國民間菜餚熱菜比賽中,黃珏老鵝榮獲金獎。
如今,黃珏老鵝已遍及揚城,市區的各類黃珏老鵝專賣店、專櫃、熟食攤200多個。在黃珏老鵝的誕生地聯合村,製作黃珏老鵝的人家就有10多戶,原黃珏鎮共有50多戶。而“黃珏老鵝”正在登堂入室,從賓館飯店招待貴賓的筵席,到普通居民的餐桌,都能見到色香味俱全的“黃珏老鵝”。
黃珏老鵝的製作方法:
“黃珏老鵝”,首先要選出毛齊膘足的鵝,最好是選用1-2歲的種鵝;宰殺前,要將鵝放在池塘漂養一二日。宰殺後,仔細鑷毛、漂洗乾淨,還要在鵝的0上切一刀,名叫“大開門”,用手伸入掏出內臟,再將腔內血水清洗,用鉤子掛起來把血水晾盡。
黃珏老鵝的作料最為考究,作料有大小料之分,大料以生薑、蔥、酒、白糖、鹽為主;小料有陳滷(前一天煮過的小料)和新滷之分,陳滷直接放進大料中繼續熬煮;新滷有8種成分,分別是八角、桂皮、花椒、丁香、小茴、扣仁、曹果和香葉,各取一定量,用紗布紮好,放入大料中一起熬煮。
大小料調好,燒火煮沸後,將鵝倒著放進鍋內。鍋也是特製的,與火直接接觸的是大鐵鍋,鐵鍋上方,還加造了50cm高的木製甕,有利於燜煮。
除了大小料外,最關鍵的是掌握火候:先用武火(火力大而猛)攻,滷水沸騰一段時間後,再用文火(小而緩的火候)燜。武火時間不能太長,否則肉熟得早,滷味入不了肉;而文火要溫溫不絕綿綿若存,如燜不到位則連皮帶骨啃不動,燜過了頭,則是骨肉過爛,挑不上筷子。
鵝出鍋了,還要取滷水。熬煮過的滷水呈青綠色,水上漂浮著一層白色油沫,需舀出倒掉。上好的黃珏老鵝,色如胭脂,入口酥而不爛,清香撲鼻,回味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