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史可查的兩千年間:黃河先後決口氾濫1500多次、發生26次改道。黃河多次奪泗水河道,繼而從徐州南下奪淮入海。自宋代淳熙七年(1180年),至清代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流經徐州675年。黃河的水災,曾迫使古沛城三次遷移,古呂梁、古邳州、古徐州等城市陷於滅頂之災,沉淪地下。當它再次決口,於銅瓦廂改道北徙注入渤海,撇下了一條貫穿豫魯蘇皖四省的黃河故道,但洪澇旱鹼仍然後患無窮。
為保州城安全,徐州歷史上曾多次鑄造銅牛、鐵牛於河邊,以示神威,以鎮洪獸。
鎮河鐵牛,又稱鐵犀。早在明嘉靖年間,陳荃芝就記載徐州人民鑄鐵牛置黃河堤上,用以鎮黃河水患。牛鑄成臥式,是因為徐州古城呈半圓形,東、北、西三面臨黃河。沿河城牆築成弧形,獨南面成直線,這樣的城市輪廓形如一頭臥牛。清康熙四十年和嘉靖四年,鐵犀被放在城北門外的黃河堤上。明清兩代黃河堤岸屢塞屢決,水患頻繁,人們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便藉助傳說中犀能鎮水的故事,鑄鐵牛鎮河。“鑄犀利水乘吉命,蛟龍虯伏水波靜”。
故黃河岸上的鎮河牛,是一種富有神化色彩的吉祥物。古老歌謠,表述著世代的心願:“武寧門外水悠悠,萬里長堤臥古牛。青草繞前難下口,長鞭任打不回頭。風吹遍體無毛動,雨潤周身似汗流。莫向函關問老子,國朝賴爾保徐州。”詩中不著一個“鐵”字,寫的恰是鎮河的鐵牛。神牛可曾鎮住大河?它能保住徐州嗎?祖先治水既有科學的思考,又有對於神靈的迷信。按五行相剋相生的說法,水來土掩,土能克水。“醜”是土和牛的雙義字,由此推衍出牛能鎮水的神話,傳說大禹治水就鑄造了鎮河牛。
據有史可查的兩千年間:黃河先後決口氾濫1500多次、發生26次改道。黃河多次奪泗水河道,繼而從徐州南下奪淮入海。自宋代淳熙七年(1180年),至清代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流經徐州675年。黃河的水災,曾迫使古沛城三次遷移,古呂梁、古邳州、古徐州等城市陷於滅頂之災,沉淪地下。當它再次決口,於銅瓦廂改道北徙注入渤海,撇下了一條貫穿豫魯蘇皖四省的黃河故道,但洪澇旱鹼仍然後患無窮。
為保州城安全,徐州歷史上曾多次鑄造銅牛、鐵牛於河邊,以示神威,以鎮洪獸。
鎮河鐵牛,又稱鐵犀。早在明嘉靖年間,陳荃芝就記載徐州人民鑄鐵牛置黃河堤上,用以鎮黃河水患。牛鑄成臥式,是因為徐州古城呈半圓形,東、北、西三面臨黃河。沿河城牆築成弧形,獨南面成直線,這樣的城市輪廓形如一頭臥牛。清康熙四十年和嘉靖四年,鐵犀被放在城北門外的黃河堤上。明清兩代黃河堤岸屢塞屢決,水患頻繁,人們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便藉助傳說中犀能鎮水的故事,鑄鐵牛鎮河。“鑄犀利水乘吉命,蛟龍虯伏水波靜”。
故黃河岸上的鎮河牛,是一種富有神化色彩的吉祥物。古老歌謠,表述著世代的心願:“武寧門外水悠悠,萬里長堤臥古牛。青草繞前難下口,長鞭任打不回頭。風吹遍體無毛動,雨潤周身似汗流。莫向函關問老子,國朝賴爾保徐州。”詩中不著一個“鐵”字,寫的恰是鎮河的鐵牛。神牛可曾鎮住大河?它能保住徐州嗎?祖先治水既有科學的思考,又有對於神靈的迷信。按五行相剋相生的說法,水來土掩,土能克水。“醜”是土和牛的雙義字,由此推衍出牛能鎮水的神話,傳說大禹治水就鑄造了鎮河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