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詞人李清照所作的《武陵春》全文及注音如下: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fēnɡ zhù chén xiānɡ huā yǐ jìn,rì wǎn juàn shū tóu。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wù shì rén fēi shì shì xiū,yù yǔ lèi xiān liú。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wén shuō shuānɡ xī chūn shànɡ hǎo,yě nǐ fàn qīnɡ zhōu。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zhǐ kǒnɡ shuānɡ xī zé měnɡ zhōu,zǎi bù dònɡ xǔ duō chóu。
白話文意思是風停了,塵土裡帶有花的香氣,花兒已凋落殆盡。日頭已經升的老高,我卻懶得來梳妝。景物依舊,人事已變,一切事情都已經完結。想要傾訴自己的感慨,還未開口,眼淚先流下來。聽說雙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雙溪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我許多的憂愁。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作者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當年她是五十三歲。那時,她已處於國破家亡之中,親愛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離異鄉,無依無靠,所以詞情極其悲苦。
詞的首句寫當前所見,本是風狂花盡,一片悽清,但卻避免了從正面描寫風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風住塵香”四字來表明這一場小小災難的後果,則狂風摧花,落紅滿地,均在其中,出筆極為蘊藉。上片主要描述了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悽楚。
詞的下闋著重挖掘內心感情。她首先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起伏轉折的契機,一波三折,感人至深。“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會。作者卻意想天開地將它裝上小船,給人具體可觸的立體感;而且還怕愁太重,小船載不動,則愁又顯得有重量了。
《武陵春》一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兵荒馬亂中人們共有的離恨別緒。李清照將時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進了自己有限的藝術境界裡,從而使本詞具有了典型性。因此這首詞不僅獲得了藝術審美價值,而且也贏得了社會審美意義。
宋代詞人李清照所作的《武陵春》全文及注音如下: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fēnɡ zhù chén xiānɡ huā yǐ jìn,rì wǎn juàn shū tóu。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wù shì rén fēi shì shì xiū,yù yǔ lèi xiān liú。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wén shuō shuānɡ xī chūn shànɡ hǎo,yě nǐ fàn qīnɡ zhōu。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zhǐ kǒnɡ shuānɡ xī zé měnɡ zhōu,zǎi bù dònɡ xǔ duō chóu。
白話文意思是風停了,塵土裡帶有花的香氣,花兒已凋落殆盡。日頭已經升的老高,我卻懶得來梳妝。景物依舊,人事已變,一切事情都已經完結。想要傾訴自己的感慨,還未開口,眼淚先流下來。聽說雙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雙溪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我許多的憂愁。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作者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當年她是五十三歲。那時,她已處於國破家亡之中,親愛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離異鄉,無依無靠,所以詞情極其悲苦。
詞的首句寫當前所見,本是風狂花盡,一片悽清,但卻避免了從正面描寫風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風住塵香”四字來表明這一場小小災難的後果,則狂風摧花,落紅滿地,均在其中,出筆極為蘊藉。上片主要描述了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悽楚。
詞的下闋著重挖掘內心感情。她首先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起伏轉折的契機,一波三折,感人至深。“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會。作者卻意想天開地將它裝上小船,給人具體可觸的立體感;而且還怕愁太重,小船載不動,則愁又顯得有重量了。
《武陵春》一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兵荒馬亂中人們共有的離恨別緒。李清照將時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進了自己有限的藝術境界裡,從而使本詞具有了典型性。因此這首詞不僅獲得了藝術審美價值,而且也贏得了社會審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