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朵朵綻放
-
2 # 若荷
投稿 :元宵佳節
元宵節的起源民間傳說很多,有說古代以農耕為主起源於"火把節",開始民眾在鄉間田野手持火把驅趕飛禽走獸,減少蟲害獲得好收成。後來演變成在正月十五大家成群結隊高舉火把燈籠在田野或空曠場地跳舞,通宵達旦,祁求上天賜予人間美好生活,是中國民間傳承下來的一個重要節日,也是春節後第一個重要節日,也稱上元節,或叫元夕、花燈節。中國古代就有上(中、下)元節即祭天(地、人)的節日,因天神喜樂,人們就以敲鑼打鼓,載歌載舞來祭祀天神,祁盼好年。
由於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新年中第一個月中,月亮最圓的夜,稱為元宵夜,元宵佳節人們通常吃元宵(湯圓)、賞月、看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耍龍燈、踩高蹺等民間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因為是民間過新年的最後一個節日或者是春節後的第一個隆重節日,品嚐湯圓就是祁盼新的一年大家團團圓圓,因此湯圓的餡都是芝麻和蜜糖,喻意生活甜美思念,過得像芝麻一樣節節攀升。賞花燈猜謎語活動則是放鬆心情,好好歡度春節後的第一個節日,舞龍舞獅,就是期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萬事大吉。因此龍燈都用竹木彩紙製成,而且還規定龍燈的節數都是單數,長度為數丈之長,龍頭龍尾相互呼應融合,數丈的龍燈上必須點燃蠟燭,一般來說是不能熄滅的,許多地方鬧龍燈是從年十一開始一直逛歡到年十五為止,而在這些日子裡龍燈的蠟燭都不要熄滅,滅了就要馬上點上,長明燈不熄喻為常年豐收順利,大吉大利,心想事成。踩高蹺則是來年會歩步高,越踩越高。由此可見"正月十五鬧元宵"活動也是民間的祭神活動,人們祁盼上蒼保佑國泰民安,事事順心,五福臨門,五穀豐登。而過了這個節日,人們會興高采烈,加倍努力投入工作期盼有好回報。
元宵節的主要活動各地有些不同,但主要是吃元宵賞月,燃放鞭炮煙花,賞花燈猜謎活動,鬧龍燈、舞獅、劃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娛樂活動,它不僅是祭天敬神,一年之計在於春,要從萬物萌動生機盎然開始佈局,所以它蘊含著很深的文化內涵,大家一起歡聚去看燈、猜謎語,飲酒、賦詩、答對交流,是一次人生情緒的放鬆而逛歡,為有好運而出門賞月賞燈猜燈謎而偶遇隹緣,因此又是浪漫的隹節,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和詩篇,也凝聚人心,創造財富改善生活。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回覆列表
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是道家的一個節。最早追溯到西漢時期,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人們把萬物復甦的美好願望放在這一天慶祝。
在漢朝是一天,三國兩晉是三天,隋唐時期是五天,在宋朝時期是十天,再往後就越來越少了。
習俗吃元宵,看花燈,猜燈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