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宙大法官

    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伴隨著美國載人登月計劃的成功進行,全人類的太空夢都被點燃了。可是,幾十年過去了,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國之外,再無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登月,按理說,世界整體經濟實力和科研水平都在這幾十年中發展神速,很多國家,比方說俄羅斯、中國等等,在天文領域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那麼,對於中國來說,究竟何時才能夠真正的送宇航員登上月球呢?

    其實說起來,早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便正式開始了,當時伴隨著上世紀70年代初,中國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成功發射,時任國防部五院院長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便提出中國已經開始開展自己的載人航天事業,在1971年4月的時候,這個專案被命名為“714工程”,由錢學森先生主導,正式啟動。

    不過,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714工程”後,因為當時中國的整體實力較弱,想要短期內實現載人航天非常困難,所以這個專案很快便擱淺了。再次啟動是在改革開放以後,1992年9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再次啟動,這一次,伴隨著中國的日漸強大,這項計劃也如火如荼地展開。

    對於每個華人來說,2003年10月15日這一天,很多人都會終身難忘,那一天中國自行研發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也光榮的在太空中代表中國完成了將近22個小時、6萬公里的飛行任務,圓滿返回了地球。此後,中國又陸續開展了多項載人航天專案,均取得了圓滿的成功,那麼,距離中國登月還有多久呢?

    在2014年的時候,中國載人登月計劃便正式啟動了,預計一切順利的話,在明年(2020年),中國將成功在太空中建立屬於自己的第一個天空站,並且在2020年之前,將之前發射的飛行器成功從月球上取回來,同時,計劃在2030年的時候,正式送宇航員登上月球。

    其實,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認為,其實目前的中國是完全有能力開展載人登月的,不需要等到2030年那麼久,在國內,也有很多專家認為明年我們便可以送宇航員登上月球,不過為了安全起見,載人登月工程的科學家們還是決定一切按照計劃來,穩紮穩打,在2030年的時候,再送宇航員上月球。

    不過,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其實還是更期待中國的空間站一點。因為中國這次建造的空間站的噸位是60噸級別的,並且採用太陽翼發電,在技術上絕對是世界領先水平的,所以對於進入空間站的人員來說,並沒有什麼過硬的身體要求,只要基本身體條件沒問題,那麼都可以進入太空中之中。如今,很多有錢人都在憧憬在中國空間站建成後,自己可以到上面看一看太空。可以說,中國太空夢的實現時日可待,讓我們共同祝福並且期待吧!

  • 2 # 期待下個路口的遇見

    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中科院院士葉培建在南京演講。期間,他表示,中國載人登月計劃可能在2025年前後實現。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華人憑藉“阿波羅”計劃率先登上月球。時隔半個世紀,為什麼中國還一定要登月?葉培建表示:“聯合國月球公約上說:‘月球是全人類的’,這很好,但後面還有一句話叫‘誰開發誰利用’。我相信一句話,如果今天不去,將來想去都去不了,所以在能去的時候一定要去,所以中國一定要去。”

    中國載人航天計劃共有“三步走”,第一步是從“神舟一號”走到“神舟七號”,前4個載人飛船是無人的,“神五”時楊利偉上天,實現華人第一次進入太空的夢想,雖然比“太空旅行第一人”尤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晚了幾十年,但兩個不是一個數量級。加加林只飛了一個小時,是傘降;楊利偉飛了一天,是軟著陸,返回艙已達到“容3個人7天往返”標準。加加林落地偏差達400公里;楊利偉落地時,落在中國內蒙古,當時設計“100乘以90公里著陸”都算準確著陸,但最終落地偏差只有10公里,後來“神六”、“神七”落地誤差只有1公里,3條飛船實現了第一階段的全部任務。

    計劃第二步,是繼續突破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完成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

    第三步就是建立中國自己的空間站,先向太空打出核心艙段,再打很多艙口與其對接,用太陽翼進行發電。2020年,中國將建立60噸級的空間站,並且,不需要宇航員那樣嚴格的身體條件,只要有基本身體條件就可以去,有錢大佬突發奇想上天空轉轉,也可以去。好像到2020年,天上只有中國的空間站,美國的、國際的都沒了。這是因為,到時候,現有的空間站壽命到了,新興國家還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只有中國的。”

    中國登月計劃取消的內幕:沒有取消,大約在2025年中國會登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輪轂長度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