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因
1.機油牌號不合規定,粘度過低,使泵油壓力降低。
2.機油變質或機油中有水。
3.機油容量不足。
4.發動機過熱,機油變稀,導致機油壓力過低。
5.機油集濾器堵塞,使機油吸入量減少而壓力過低。
6.機油粗濾器過髒,同時旁通閥損壞,使機油不易進入主油道。
7.機油泵磨損嚴重,齒輪齧合間隙或泵蓋間隙過大,使泵油壓力下降。
8.限壓閥彈簧過軟,使主油道壓力低於規定值。
9.使用已久的發動機曲軸主軸承間隙和連桿軸承間隙過大,凸輪軸軸承間隙過大,導致機油壓力過低。
10.機油泵安全閥使用時間過長,閥與閥座磨損而產生不密封,或彈簧過軟,以致機油泵工作時,大量機油經安全閥迴流,使主油道難以建立起正常壓力而過低。
11.機油散熱器堵塞,同時旁通閥失靈,使機油壓力過低。
二、診斷與處理方法
1.發動機在執行中發現機油壓力過低,應及時停車,約5分鐘後檢查油底殼的機油平面
2.由於季節變化時未及時換季使用合適粘度的機油,或誤加劣質機油或不符合牌號等級的機油,均應及時換用適合季節粘度或牌號的機油。
3.在使用中如果發動機過熱,應考慮機油壓力的下降可能是機油因溫度過高而變稀所致。在此情況下,先使發動機溫度降低,待機油冷卻後再起動發動機,機油壓力便可正常。為此,在
4.檢查潤滑油道有無沉澱物堵塞,並在保養時予以疏通。
5.檢查限壓閥的彈簧是否過軟、閥門是否磨損過甚。若閥門磨損正常,則應檢查彈簧的彈力是否不足。可拆下彈簧,在試驗檯上檢驗,一般不允許隨意調整。若閥門磨損後不密封而漏油,應總體更換。 最後可檢查曲軸軸承、連桿軸承和凸輪軸軸承間隙是否過大,並給予修復。
一、原因
1.機油牌號不合規定,粘度過低,使泵油壓力降低。
2.機油變質或機油中有水。
3.機油容量不足。
4.發動機過熱,機油變稀,導致機油壓力過低。
5.機油集濾器堵塞,使機油吸入量減少而壓力過低。
6.機油粗濾器過髒,同時旁通閥損壞,使機油不易進入主油道。
7.機油泵磨損嚴重,齒輪齧合間隙或泵蓋間隙過大,使泵油壓力下降。
8.限壓閥彈簧過軟,使主油道壓力低於規定值。
9.使用已久的發動機曲軸主軸承間隙和連桿軸承間隙過大,凸輪軸軸承間隙過大,導致機油壓力過低。
10.機油泵安全閥使用時間過長,閥與閥座磨損而產生不密封,或彈簧過軟,以致機油泵工作時,大量機油經安全閥迴流,使主油道難以建立起正常壓力而過低。
11.機油散熱器堵塞,同時旁通閥失靈,使機油壓力過低。
二、診斷與處理方法
1.發動機在執行中發現機油壓力過低,應及時停車,約5分鐘後檢查油底殼的機油平面
2.由於季節變化時未及時換季使用合適粘度的機油,或誤加劣質機油或不符合牌號等級的機油,均應及時換用適合季節粘度或牌號的機油。
3.在使用中如果發動機過熱,應考慮機油壓力的下降可能是機油因溫度過高而變稀所致。在此情況下,先使發動機溫度降低,待機油冷卻後再起動發動機,機油壓力便可正常。為此,在
4.檢查潤滑油道有無沉澱物堵塞,並在保養時予以疏通。
5.檢查限壓閥的彈簧是否過軟、閥門是否磨損過甚。若閥門磨損正常,則應檢查彈簧的彈力是否不足。可拆下彈簧,在試驗檯上檢驗,一般不允許隨意調整。若閥門磨損後不密封而漏油,應總體更換。 最後可檢查曲軸軸承、連桿軸承和凸輪軸軸承間隙是否過大,並給予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