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可添可言

    還記得之前papi醬在綜藝《我家那閨女》裡有一段話,讓我特別的印象深刻。獨立女性人生最重要的排行榜,第一位是自己。我特別的認同這個觀點,一個女人,如果連自己都不愛,都不能為自己而活的話,那麼,她能夠為誰而活?

    我們來聊一聊我們自己和父母子女還有伴侶之間的關係吧。

    先說父母

    父母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在中中國人的觀念裡,對父母,我們要孝順。要為他們養老,多多陪伴他們。而從沒有一個觀念是支援我們為他們而活的吧。就像是一首歌裡唱的。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啊,一輩子總操心就圖個平平安安。說點不太好聽的,老人終歸會走在我們前面,如果一生為父母而活,那老人百年之後,你為什麼而活?

    再來說伴侶

    伴侶是陪伴我們一生最長時間的那個人。伴侶的意義在於相互為伴,卻不相互依附。只有獨立的人才會被尊重。相夫教子的年代為什麼會被取代,那是因為單純的相夫教子,會讓女性的社會地位、社會認同感削弱。婚姻生活不就是因為和你在一起,我們都成為了更好的自己嗎?

    下一個是子女

    很多女性因為生了孩子,所以沒有了自己。這一點是特別可怕的。孩子不是誰的獨有資產。他們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未來。就像是弓和箭,孩子這把劍終究是要被射出去的。家長要做的,其實更多的是在他沒有能力飛出去的時候,幫他把控方向,別射向不該去的地方,在能力範圍內,幫他一把。剩下的具體能飛多遠,路上看到什麼風景,弓管不了,箭也不會願意被管束。

  • 2 # 遛貓的蝸牛

    人應該為誰而活?中國話“血濃於水”,但你去醫院,醫生告訴你“你血太粘了,容易高血壓”。這裡開個玩笑,其實也是想轉達給大家一個訊息:有時候血不是越濃越好的!

    無論是自然界還是動物界,養育孩子是自然界中父母的天職,在孩子沒有成熟之時,盡心盡力照料,教育生存技能,直至他健康、成熟,而後成熟的植物種子會在合適的季節隨風飄向遠方,在風、雨水和Sunny中感受自己,去體驗生長;動物界的孩子們也會在父母照料、引導中學習到生存的本領,繼而離開父母,開始自己下階段的體驗去獨立成長生活。

    家人是在人在成長和社會中相互扶持、相互鼓勵,互相成全的最好的物件。但照顧父母,照料孩子,不是讓他們去填空你自己,這是一個自然的生命週期迴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首先要成長為你自己,尋找自己,理解自己,滋養自己,不與家人互相糾纏(你為我,我為你,就好像我以為你喜歡吃蛋黃,實際上你喜歡吃蛋白一樣),從而發展一個健康成長的家庭。

  • 3 # 曉之以靖

    人,首先是為自己而活的!只是小時候的教育對我們的人知產生一定的影響!我也是後來生了孩子才明白的!我現在教育孩子,都是說:“你讀書不是為我們讀的,你學做飯或者鋼琴也不是為了我們,你要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只有為了自己,你才能快樂!孝順父母,是順應他們,但不是為了他們活!“我,要做一個孝順父母、善待孩子和自己、認真工作經濟獨立、有自己的愛好,樂觀向上的人”,你看,為了自己你做的事情變得美好,你照顧身邊的人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變成更好的自己,那樣,你不管做什麼都是心甘情願的!不會覺得不甘心,這與被動的為誰而活要好多了!

    父母需要我結婚生子,孩子需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可是,偏偏遇人不淑,這個男人不但不上進還在外沾花惹草,這樣的婚姻過得沒有希望!你還要為了孩子和父母繼續維持,於是你不開心,鬱悶煩躁!對孩子漸漸沒了笑容,對父母也開始不耐煩,“因為我不開心,要不是為了你們我早就離婚了!”這種心態,會變成惡迴圈,直到磨盡你最後一絲力氣!

    所以,你要為了自己!“我”是一切的根源!只有“我”好了,一切都會好的

  • 4 # 修行中的二米

    當然是為自己活。

    孩子父母只是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而不應該成為我們活著的終極目標。

    所有的人與事對我們而言都不可能百分百的保證陪伴終身,將活著的目標放在他人身上,是對自己生命的不尊重啊!

  • 5 # 朱朱工作生活錄

    其實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我們總是為兒女,為父母,為妻子,丈夫而活。我們從來沒有為自己而活,而現在,我們的思想需要改變,要為自己活著。

    為自己活並不是不管兒女,丈夫或妻子。因為你自己才是核心,才是唯一。一個人,自己沒有能力生存,沒有能力愛,沒有能力讓周圍的,他身邊的人幸福,那能說他為孩子,為父母及其他人活的嗎?

    父母終將離我們而去,在世時,我們盡做子女的責任,孝順,盡力愛他們就行,但沒必要為了他們放棄自己的夢想,愛情及喜歡的東西。孩子終有一天也會長大,也會成家立業,也沒必要事事處處的什麼都為孩子想,什麼都想給孩子,這真的很不好。放手,是鼓勵也是尊重孩子!俗話也說的好:兒孫自有兒孫福!

    只有自己,最重要。自己身體好,也不會連累父母及孩子。自己有能力了,會給父母和孩子更好的生活。我們只要陪著父母,教育好孩子就行,但不能以他們為中心而轉。我才是唯一且重要,所以,我們應該為自己而活!

  • 6 # 散養大師舉叔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明確一下,怎樣才是為自己活?怎樣才是為父母活,為孩子活?我想可以分幾個層面來探討一下。

    一、經濟層面。

    是不是可以假設一下,如果一個人經濟富足,財務自由,是不是他就不會面臨為誰活的問題?他完全可以把父母的生活照顧的好好的,把孩子的未來也準備的妥妥的。大家滿意,不存在資源分配的矛盾。

    不過假如一個人經濟困窘,生活艱難,對父母和孩子照顧不周,這也是值得同情的,可以理解。我們中國的文化講究親親與共,重視家庭的共同體,家庭成員經濟上相互接濟,感情上相互慰籍溫暖,這是我們所尊崇的生活方式。

    人生多艱,追求活的快樂、輕鬆並沒有錯。但僅僅單純的物質滿足,並不能給人帶來圓滿的快樂。當前,無論在東西方的文化裡,斬斷親情,完全自私地去追求享樂,都不會給人帶來持久穩定的快樂。也許數萬年群落聚居的生活方式,早已經在我們的基因裡種下了快樂的密碼,比如孝親和哺育,比如奉獻和分享。

    願世間每個人都能擁有具足圓滿的快樂。

  • 7 # 淅爸育兒記

    探尋生命的意義,這屬於哲學的範疇,很容易陷入一些悖論中,把自己給繞暈了。

    個人一點愚見是,不論為誰而活,如果你不能從中獲得幸福感,那麼再怎麼糾結都是徒勞。

    在心理學上認為,把自我價值依附在他人身上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例如父母為了孩子而活,把孩子當成第一精神寄託。

    但在生活中我發現並非絕對如此,更重要的在於反饋和雙方發展結果。

    因為涉及情感,我們就用夫妻情感來代入便於理解:

    AB兩位女性,同樣都把自己的存在價值依附在自己的丈夫身上,她們同樣深愛自己的丈夫,凡事以丈夫的感受為第一優先考慮,甚至為此都沒有了自我,簡而言之,她們都把自己當初了丈夫的附屬品。

    不同點在於:

    A的丈夫很疼愛自己的妻子,在妻子以他為重的時候,他也在不斷關心妻子,不做讓妻子難受的事情,並且通過夫妻間的互動讓妻子越來越獨立,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幸福,妻子並不會感到“附屬”的不舒適,甚至不需要說服自己去原諒丈夫的某些錯誤;

    A女性,只是在扮演她自己,最真摯的自己,最具備安全感的自己。

    B的丈夫則全然不同,他之所以挑選這個女人為妻子,就是因為她足夠聽話,就像奴隸一般。B女士總是要說服自己去接受丈夫的暴躁和不公平對待,想盡辦法去取悅自己的丈夫,但卻從不會得到回饋,一旦丈夫不開心,除了遭受丈夫的指責,她同樣也會不斷告訴自己“是我做得不夠好。”

    你說,這兩位女士是因為為自己而活?為丈夫而活?

    其實答案非常明顯,這兩位女士,應該為幸福而活,不論這份幸福是來自於自身、孩子還是父母。

  • 8 # 小話嘮劉業

    人本來就是社會性的,生活沒有那麼簡單是為了誰而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家人彼此相依相偎,共同向前。人只要自己好好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的時候,父母和孩子也都隨之得到實惠。

    父母孕育我們,扶養我們長大成人,我們對父母有責任。父母年紀大了,身體和精神需要子女多多陪伴 這些都是子女該做的。父母有時候可能還有經濟壓力需要自己去幫著緩解,這些都是子女該去承擔的。

    不排除有些父母比較自私,一味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這種無理的要求,子女可根據實際該拒絕的時候就拒絕,不能一味愚孝。

    子女是自己的生命延續,自己的角色轉變為父母。既然養育了子女,同樣對他們有責任。扶養他們長大成人,盡心照顧他們,教育他們。子女成長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是第一責任人。子女長成品性良好,對社會有益的人就是父母的成功。

    既然怎麼活都有責任,不如開開心心的灑脫點,接受這一切,自己奮發向上。發展自己,自己強大了,就可以庇護想庇護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父母,子女的責任都可以輕鬆應對。

  • 9 # 呆子說

    從前的我也一直有這個疑問,一直在為自己活和為孩子、父母活這兩方面糾結,導致心裡上有很多壓力和糾結。但自從想明白了也就豁然開朗了。

    首先,你應該問一下自己為什麼你會覺得人應該為自己活或者是為什麼要為別人活,這個別人特殊一點就包括自己的孩子和父母。

    覺得人應該為自己活的人大多是比較在意自己的人,畢竟人生只有一次,就應該好好為自己活,何必用其他的世俗眼光來束縛自己呢?

    覺得應該為孩子、父母活的人大多是有很大的家庭責任心和為人付出精神的人。父母辛苦地養育我們,孩子被我們帶在這個世界上來,似乎無數的表面現象都在告訴你,你應該承擔起家庭責任,不要辜負父母,要好好養育孩子,為孩子、父母多著想一點。但是這樣的想法表面上高尚,其實是痛苦的。這是世人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你的限制。

    而且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最終都不能陪你走過一生。所以,在你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想法。人生就只有一次,要好好把握,以後才不會去後悔和埋怨。一旦你不顧內心的想法,覺得要為父母、孩子活著,等到時間長了,內心自我意識的反抗,你會越來越痛苦,反而會抱怨是自己的父母和孩子限制了你。

    所以,人還是要為自己活。但是為自己活不是說會罔顧對孩子和父母應該承擔的責任。

  • 10 # 陽豔高照

    一:你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考慮,假設一下我們如果為孩子活。即使你心甘情願的為你孩子活,把他的所有事情都調理有序地整理好。那他就一定是幸福的嗎?現在有一個現象。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當做自己的主體,為他們而活。聽著一些所謂的雞湯。只為了證明自己的偉大。但是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其實他們更想讓你為自己而活。我們可以適當的給予他們關心和幫助建議。作為他們的引導者,而不是掌控者。你把孩子當做自己的主體,以愛他們為他們好的名義間接掌控著他們。時間久了,他們只會感覺壓力很大,並不會感覺你這個是愛。這個只屬於過度的愛。

    二:如果為父母而活,我們可以盡我們的義務和責任孝道。陪伴他們知道他們需要什麼。你過度的為父母而活。自己也會感覺很疲憊的,因為我們總和父母那個年齡段有代溝。你不可能完全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這樣,如果你和木偶有什麼區別?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多陪伴他們就好。其實父母年齡大他們要的不多。他們只要你過得好會陪伴他們就可以了。

    三:你真正的應該為自己而活。難道你就沒有自己的人生嗎?人生下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如果你為自己而活,你會把自己活得很精彩的。因為你為自己而活相當於自己就是自己的主體,為自己而活自己就是自由。被別人而活就是拘束。

  • 11 # 陪你一起看草原7814

    現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城市人,農村人都是為兒子而活,有人說過中國的父母好啊,有房留給下一代,有存款留給下一代,有力出給下一代,到最後有病留給自己,這就是中國的父母,

  • 12 # Ma馬馬馬

    吃飯是該為自己吃,還是為孩子吃?為父母吃?所以,為家人著想,為自己而活。(個人看法,不喜勿噴,如遇槓精:你怎麼說都對)

  • 13 # 捧姐的生活日曆

    這也是糾結我很久的問題,我認為只有自己活好了,孩子才能快樂。如果自己都不快樂,那麼孩子也會感受到壓抑和不快樂!

  • 14 # 琴娜

    我的觀點是我們先要為自己而活,我們先要好好愛自己照顧好自己才能更有能力照顧到身邊的親人,我們的孩子我們的父母。所以女人都應該先為自己而活。加油!!!

  • 15 # 咚郭先生

    我來分三個層面來解析這個問題,你應該就會有自己的結論了

    第一個層面:道德層面,道德一直是我們中華名族的根本,俗話說:我養你小,你養我老,也就是在社會道德倫理中,作為子女有義務孝敬父母,養育子女,嚴以律己,賺錢養家,所以作為人既要為自己活,也要為孩子創造條件,還要照顧父母。

    第二個層面:法制層面,作為公民,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撫養子女;贍養老人,而且受法律的保護,所以在這個層面作為公民既要為自己活,也要為孩子創造條件,還要照顧父母。

    第三個層面:作為人類世界的個體,首先要讓自己活下去,吃好穿暖,才能有能力去養育子女,贍養老人,而且除非你是一個丁克家庭,一般指不生孩子的工薪階層的夫妻。除了這個具備不用撫養子女的情況,你還是需要贍養老人的。

    最終的結論是:既要為自己活,也要為孩子活,還要為父母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孩子學習動力不足應該,怎麼進行學習動力打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