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東漢末年,袁紹起初勢力並不強大,為何會在短短時間內迅速發展壯大,成為北方第一大諸侯?

    很多人說袁紹手上拿著當時最好的一副牌,為何卻打得稀巴爛,最終為曹操做了嫁衣。

    1.袁紹家族四世三公的身份。袁紹出身於汝南名門望族袁氏,袁氏家族有多顯赫,一張圖告訴你

    從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親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在東漢末年除了外戚與宦官外,最有權勢和聲望的就是當時的士族大家集團了。袁家的門生故吏遍佈朝堂,袁紹藉著這個旗號招兵買馬真的是事半功倍,比起只能依靠宗親起家的曹操真的是容易多了,再看看家境落寞的漢室後裔劉備,早年想發展壯大是多麼的困難。

    2。史書上說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決”,但早年的袁紹也是殺伐果斷的人物。袁紹一開始與曹操、許攸、張邈、何顒等人搞個反對宦官專政的政治集團。在何進掌握大權時,力勸何進對宦官斬盡殺絕。在董卓擅自廢立皇帝之時,袁紹敢於拍案而起,怒對董卓,也不失為一個有血性的青年。之後更是響應天下各路諸侯一起興兵討董。

    3.曹操評價袁紹“志大而少智”,比起曹操而言,袁紹的智謀或有不如,但袁紹憑藉自己結交豪傑、禮敬謀士的性格,身邊也聚集了一些優秀的猛將謀士比如田豐、沮授、許攸、審配、逢紀、荀諶和顏良、文丑、張郃、高覽等。袁紹能在短短數年時間內最早崛起絕不是偶然。

    4.袁紹不僅有著逐鹿中原的野心,有野心也有能力。謀士沮授給袁紹的戰略規劃,袁紹內心是非常贊同的。定青州黃巾、討黑山軍,再北滅公孫瓚,合冀、青、並、幽四州,收天下英才,聚百萬之眾,迎奉天子,恢復漢室江山社稷指日可待。

    5.袁紹代表的是當時力量最為強大的世族的利益。袁紹是名門世族,代表的是世族的利益,為此能在短短時間內聚集了世族大家的力量,曹操與袁紹在官渡決戰的時候,為何會有很多人與袁紹通書信,因為這些世族的代表並不看好曹操的前途,而是更看好袁紹的未來前景發展。

    袁紹的崛起也代表著東漢末年士族的崛起,袁紹的崛起發展壯大不是偶然的。袁紹代表著的是當時社會階層中最上層的世族的利益,比如荊州的劉表、淮南的袁術、益州的劉焉、甚至以後的江東孫氏,都是以士族利益為上才得以壯大,所以袁紹能在短短時間內快速發展壯大也就不足未奇了。但袁紹忽略了這是在亂世,亂世還是要以人為本,亂世並不是只靠強大的軍事力量,還要靠人謀,還要有出色的智謀和善於用人、治人的權術,陳壽在《三國志》評價袁紹是一針見血的“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

  • 2 # 甄史楹

    袁紹在漢末亂世也算是一方梟雄,在其鼎盛時期,曹操也要對袁紹禮讓三分,亂世前期,曹操依附袁紹,是袁紹的小老弟,袁紹也曾多次幫助曹操。沒曾想後來曹操野心膨脹,與袁紹反目,最終對壘戰場。那麼袁紹究竟是如何發家的呢,請看下文分解。

    袁紹字本初,汝南陽人(今河南商水),司徒湯之孫。父成(紹為成弟逢庶子,成早卒,無後,過繼為成子嗣),五官中郎將,成壯健好交結,大將軍樑冀(跋扈將軍)以下莫不善之。

    鋒芒初露——袁紹年輕時為郎(因父兄功績得保任授官,以守衛門戶,出充車騎為主要職責,兩漢郎官常有出任地方長吏的機會,時人視為出仕的重要途徑),任濮陽長,因母親去世辭官。服完三年喪禮,追念幼年喪父,又為父親服三年。服喪期滿,遷居洛陽。袁紹相貌英俊,有威儀,喜愛結交名士。因世代臺司,賓客歸附,加傾心折節,沒有不爭相前往他家,待人不分貴賤,一視同仁,一時之間,門庭若市。內官(宦官)都討厭他。中常侍趙忠在省內說:“袁本初坐抬身價,喜歡養死士,不知道這孩子究竟想做什麼。”叔父太傅袁隗聽到而責紹,紹卻始終不改。

    入朝為官——後來大將軍何進徵召袁紹為辦事文員,侍御史、虎賁中郎將。中平五年,新設西園八校尉,任命紹為佐軍校尉。靈帝去世,袁紹勸何進徵召董卓等入京,脅迫太后誅殺諸宦官,何進從之,繼而紹轉升司隸校尉。其後十常侍之亂,何進被宦官誅殺,宦官亦被何進餘黨誅滅。是時,董卓掌權,商議廢立,卓對袁紹說:“治理天下的君主,當選賢明之人,每當我想到靈帝,讓人憤恨。董侯(漢獻帝劉協)好像可以,如今應立為君主。”袁紹說:“當今少帝(劉辯)春秋既富,也沒有什麼過錯揚於天下。如果您違背禮制,任情廢嫡立庶,怕是引起大家的不安。“卓按劍吆袁紹說:“你小子敢這樣說!天下的事,難道不能由我決定?我想做的,誰敢不從!”袁紹辯解道:“這個是國家的大事,請出與太傅商議”。董卓又說:“劉氏種不需要再留下來了”。袁紹怒董卓擅權,橫刀作揖,逃奔冀州。董卓懸賞捉拿袁紹。當時,侍中周珌、城門校尉伍瓊被董卓信任,瓊等人暗中為袁紹勸說卓道:“廢立大事,非常人所及。袁紹不識大體,恐懼出逃,也不是有其他圖謀。如今急著懸賞捉他,勢必會發生變故。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如果收羅豪傑,聚集徒眾,英雄因此而起,山東就不是你的了。不如赦免他,拜一個郡守,袁紹因赦免而感到高興,那您就沒有什麼擔心了。”董卓同意了,於是派人授予袁紹勃海太守(冀州屬地),封邟鄉侯。仍然讓袁紹兼任司隸校尉之職。

    董卓聽說袁紹在山東起兵,於是把袁紹的叔父袁隗,以及在京城的袁氏宗族全部殺害了。這時,豪傑爭相歸附,個個同情袁紹的家禍,都想為他報仇,州郡的人都以袁氏的旗號蜂擁而起。韓馥見人心歸附袁紹,妒忌他勢力壯大,將來恐怕要謀害自己,經常派從事守紹門,不讓他發兵。橋瑁於是假作三公書信,傳到各州郡,揭發董卓罪惡,天子危急,盼望義兵,以解除國難。韓馥於是才同意袁紹發兵,馥與眾人謀議說:“幫助袁氏呢?還是幫助董氏呢?“治中劉惠很生氣地說:“發兵為國,怎問幫袁還是幫董?“韓馥依舊懷疑袁紹,經常減扣軍糧,欲使其士卒離散。

    敗公孫平諸賊——這年冬天,公孫瓚大敗黃巾軍,威震河北,冀州各城全都聞風響應。袁紹於是親自率兵攻打公孫瓚。公孫瓚軍隊三萬,列成方陣,分精銳騎兵一萬匹,處軍隊兩翼,銳不可當。袁紹先命令麴義率領精兵八百,強弩千張,為先頭部隊。公孫瓚輕視義兵少,縱馬奔來,義兵埋伏在楯下,一時同發,瓚軍頓敗,斬其所設冀州刺史嚴綱,獲敵人鎧甲首級一千多餘。麴義追到界橋,公孫瓚收兵回戰,麴義又打敗他們。初平三年,公孫瓚又派遣軍隊到龍湊挑戰,袁紹又打敗他們。公孫瓚於是退回幽州,不敢再出來。四年初,天子遣太僕趙岐和解關東,使各罷兵。

    權勢登頂——興平二年,任命袁紹為右將軍。這年冬天,皇帝被李傕等人所追於曹陽,沮授勸袁紹向西迎接皇帝,即宮鄴都,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打算聽從他的計策。穎川人郭圖、淳于瓊認為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西迎皇帝沒有意義,反而受制於皇權。袁紹以獻帝所立不是自己的功勞,最終沒能聽從沮授計議。後來由於袁紹勢大,於是朝廷任命袁紹為太尉,封鄴侯。當時曹操自任為大將軍,袁紹恥於其下,偽上表推辭不接受。曹操非常害怕,就讓位給袁紹。其後,朝廷派將作大匠孔融持符節任命袁紹大將軍,賜給他弓箭節鉞,虎賁百人,兼都督冀、青、幽、並四州,袁紹才接受了。

  • 3 # 史話有約

    袁紹能夠發展壯大,得益於他的三步走戰略。

    三國時期的袁紹,四世三公,是當時的天下名士。在官渡之戰前,袁紹的實力可以說是天下諸侯之首。然而,袁紹起初的實力卻十分弱小,地盤只有一個小小的渤海郡。

    勃海太守袁紹

    東漢末年,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把持朝政。當時的外戚大將軍何進欲除掉十常侍,卻因為自己實力不足,十分苦惱。看到何進的苦惱,袁紹向何進建議引董卓率軍進京,一舉除掉十常侍,何進接受了袁紹的建議。然而,在董卓進京前,十常侍就先下手為強,除掉了何進。隨後董卓率軍趕來,除掉了十常侍。

    雖然十常侍之亂解除了,但是董卓之禍卻比十常侍更甚。董卓不僅禍亂朝綱,還對袁紹說要改立新君。袁紹一聽,忍無可忍,與董卓拔刀相向,隨後離開洛陽,逃往冀州。

    董卓想派人殺袁紹,奈何袁紹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名氣甚大。有人就建議董卓當務之急是要收買人心,不可殺袁紹。於是,董卓就以朝廷名義,給袁紹下了一份任命書,讓他去渤海郡當太守。

    就這樣,袁紹有了自己的一郡之地。

    第一步:佔據冀州,擁有自己的根據地

    190年,袁紹赴任勃海太守不久,就聯盟各路諸侯起兵討伐董卓。雖然討伐董卓的聯軍聲勢浩大,但各路諸侯都想儲存實力,面和心不和。不久聯軍解散,諸侯割據的局面正式開始。

    顯然,此時的袁紹只有渤海一郡之地,實力十分弱小。要想在諸侯混戰的局面中脫穎而出,首先得有自己的根據地。當時天下的資重之州非冀州莫屬,而且袁紹的渤海郡隸屬冀州,糧草輜重都靠冀州供應,冀州若斷供,自己就危險了。所以,袁紹必須佔領冀州,以此作為自己的根據地。

    冀州兵強馬壯,實力甚大。袁紹想要圖取冀州,十分困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袁紹知道以自己的實力很難圖取冀州,於是,他就採取謀士逢紀的建議,寫信給公孫瓚發兵攻取冀州。

    當時的冀州牧韓馥還真是禍不單行,就在公孫瓚發兵的同時,自己的部將麴(qū)義也反叛他。在此情況下,韓馥先討伐麴義,結果討伐不利。

    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袁紹見此情形,就與麴義交好。面對公孫瓚的進攻,麴義的反叛,韓馥不知如何應對。於是袁紹就派說客遊說韓馥,說明利害關係,並許若袁紹會厚待他,勸他把冀州交給袁紹,定能處理好這些問題。由於韓馥庸碌無為,缺乏主見,不久就將冀州牧的印綬交給了袁紹。

    就這樣,袁紹佔據了冀州,有了自己穩固的根據地,實現了發展壯大的第一步。

    第二步:兼併青、並二州,擴大地盤

    袁紹佔據冀州後,得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謀士——沮授。

    袁紹知道,要想成就自己的巨集圖偉業,光有冀州是不行的,必須有所戰略規劃。於是,他詢問沮授,得到了沮授一份詳細的戰略規劃。

    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雖黃巾猾亂,黑山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眾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

    袁紹聽了沮授的規劃,大喜過望。從此,袁紹就開始了並青、並→據幽州的第二、三步發展壯大之路。

    由於公孫瓚出兵攻取冀州,不僅沒有得到好處,反而讓袁紹撿了個大便宜,得到了冀州。於是公孫瓚與袁紹反目,屢次征戰。

    青州刺史田楷為公孫瓚部將,看到袁紹與公孫瓚交兵,自然而然地率兵幫助公孫瓚,共同抵抗袁紹。

    雙方經過多次戰爭,公孫瓚多次戰敗,不得不退守幽州。田楷在與袁紹經過兩年的戰爭後也敗逃幽州,青州也就納入了袁紹的地盤。

    幷州牧丁原被呂布所殺後,雖然張揚名義上控制著幷州,但實際上幷州一直處於各勢力混戰的局面,其中以張燕的黑山軍實力最為強大。早在袁紹與公孫瓚交兵的時候,張燕就率軍幫助公孫瓚,結果被袁紹大敗。現在袁紹為奪取幷州,剿滅幷州相對較小的勢力後,再次與張燕的黑山軍交戰。經過多次艱苦戰鬥,最終張燕敗退,袁紹佔領幷州。

    第三步:攻取幽州,走上人生巔峰

    當時的幽州被公孫瓚佔領,公孫瓚在袁紹東征西討的過程中,也一直與袁紹交戰。當袁紹佔領了冀、青、並三州後,終於能夠騰出手來全力對付公孫瓚了。

    198年,袁紹親率大軍征討公孫瓚,雙方在易京展開戰鬥。面對袁紹的猛烈攻勢,公孫瓚派兒子公孫續求救張燕。張燕和公孫續率領十萬大軍兵分三路,援救公孫瓚。

    可是公孫瓚在張燕援軍還未到達的情況下,派使者送信給兒子公孫續,讓他與自己夾擊袁紹。可惜這封信被袁紹截獲了,結果可想而知,公孫瓚大敗。這就是著名的易京之戰。

    最終袁紹攻取了幽州大部,北方被袁紹統一。

    從此,袁紹擁有冀、青、並、幽四州,走上人生巔峰,稱霸諸侯。

    總的來說,袁紹在奪取冀州後,又先後佔據青、並二州,最後擊敗公孫瓚,攻佔幽州。這就是袁紹的發展壯大之路。

  • 4 # 素履踏寒霜

    袁紹是名副其實的官二代,祖上四世三公,好不風光,到他這一代的時候,東漢王朝已經搖搖欲墜,然而,時逢亂世,卻正是英雄輩出的年代。

    袁紹表面上表現出對政治毫無興趣,實際在背地裡卻廣交好友,結交了張邈、許攸等人,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並且以誅除宦官為目標。袁紹的這些舉動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但是袁紹毫不在乎。

    黃巾起義後,袁紹應何進之邀入朝為官,何進是外戚,身居大將軍之職,早就對宦官專政有所不滿,袁紹當然知道這一點,所以也想借助何進的力量剪除宦官勢力。

    何進雖然位居要職,但是生性優柔寡斷,有多次機會都可以將宦官一舉剷除,但是卻沒能下手,反而召西涼董卓帶兵入京。而何進本人反而被宦官所殺,何進部將聽說何進被殺,帶兵入宮,袁家也借勢入宮,一舉剷除了宦官勢力。正在他們在剷除宦官的時候,西涼董卓的兵馬也已經接近了京城,何進這一引狼入室的行為,直接導致了漢末將近百年的亂世。

    董卓在朝中大權獨攬,擅自廢帝,並且弒帝,引得天下不滿,朝中群臣更是怨聲載道,敢怒不敢言。公元190年正月,關東州郡起兵討伐董卓,推舉袁紹為盟主,而袁紹也因此舉,導致了身在京城的袁氏一組慘遭滅門。之後就是我們熟知的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但是諸侯聯軍表裡不一,名為討賊,實際上都是藉助討賊的機會壯大自己的勢力。雖然這次討伐將董卓從洛陽趕到了長安,但是終究因為諸侯聯軍不在一條心上,所以糧草耗盡後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去了。

    董卓西逃之後,袁紹曾經想拋棄京城中的皇帝,立漢室宗親劉虞為帝,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劉虞卻一直拒絕,甚至給劉虞官做都被他拒絕了。

    之後的袁紹開始了四處征伐,擴充自己地盤的過程。袁紹首先盯上的地盤就是地盤大、人口多、物產豐富的冀州,逢紀勸袁紹攻取冀州,袁紹還是猶豫不決,怕失敗了會死無葬身之地,但是逢紀給他獻了一個計策,使得袁紹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冀州。並且還得到了沮授、田豐等謀士。

    在之後的幾年裡,袁紹陸續獲得了青州、幽州、幷州三個州,東漢十三州,袁紹獨佔四個,擁兵百萬,手下良臣謀士眾多,可謂是當時天下實力最強的一方。反觀當年的曹孟德同學,卻只擁有兗州一地,劉備同學還在四處流浪,中途還去曾短暫的投靠過袁紹,江東的孫堅早已被劉表手下所殺,孫策此刻也正依附於袁術。這個時候的袁紹到達了他人生的巔峰,開始志得意滿,群臣勸他更進一步,他拒絕了,但是他做了一件他後來悔恨不已的事情,就是在京中叛亂被平定後,袁紹本來是完全有機會可以迎回漢帝的,但是他卻根本不把無權無勢的皇帝放在眼裡,所以讓曹操鑽了空子,拿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籌碼。

  • 5 # 大頭魚被詛咒

    很多人都說袁紹只要靠家世起家,我認為有些片面。

    袁家四世三公,家族固然重要,但袁紹能夠從成百上千的後備子侄中脫穎而出,後然後成為北方一方霸主,當然魅力能力也十分出彩。

    袁紹這人長得十分威武大氣,性格寬厚仁愛,出身顯赫,高富帥在他面前都弱爆了,身邊的人都認為他將來必成大氣,讚美他是人樣子,成功人士,我想袁紹也這麼認為的。

    袁紹有了標籤之後,我想他就是特別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配上他那猶豫的性格,就是後來失敗的主要原因。

    首先袁紹四世三公,恩澤佈於四海,這是袁紹本人的第一桶金。

    袁紹首先為渤海郡主,但渤海在當時可不只是郡呀,當時有人說:“渤海雖郡,實是州也!”

    渤海人口眾多,兵多糧足,這是袁紹的第二桶金。

    周邊城市,冀州,太守韓腹,是靠著袁家推舉上來的,說是漢臣,更像是袁家的私臣,袁紹派人嚇一嚇他,他就自殺了,至此,袁紹得到了天下雄州,冀州。

    混戰初期,就有了這麼大的財富,他前期的對手,公孫瓚,袁術,黑山軍,張燕之流等,都不是什麼厲害的對手。

    試問,怎麼能不壯大呢?

  • 6 # 歷史總探長

    關於袁紹,其實有一個很好的解釋。

    ---四世三公。

    袁紹在東漢末年的朝廷上,佔有數一數二的地位,當時的大將軍何進經常和袁紹有往來,很多事情都會和袁紹交談。

    袁紹的交際圈足以代表了他在朝堂中的威望。

    後來,袁紹因為董卓擅自廢立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大為不滿,離開朝堂到了渤海郡。

    渤海郡雖是冀州的一個大郡,但終究只是一個郡縣,和他的上司冀州牧韓馥相比,他的地盤實在太小。

    到了袁紹這一代,他和袁術已經是袁氏一族第五代族人,整個家族煌煌顯赫百年之久,門生故吏有所少?

    這個恐怕很多人都能夠想象。

    公元191年,七月。

    袁紹開始準備圖謀冀州。

    當時的袁紹因為諸侯討董卓留在留在了河內地區,大家對討董壓根沒有什麼興趣,很快便撤回了自己原駐地,只有袁紹死皮賴臉的呆在河內不肯離去。

    因為他有更加巨集偉的理想。

    時間一長,袁紹還真的撿到了寶。

    先是幷州上黨的張揚帶領千餘名幷州軍進入河內,後來冀州牧韓馥的將領麴義也反叛,南下選擇歸順袁紹。

    冀州那麼大一片地方,袁紹想要憑藉河內一塊小底盤打下來,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偏偏冀州牧韓馥是個軟骨頭,給了袁紹一個天大的機會。

    袁紹帳下的謀士逄紀給袁紹出了一個好主意。

    如今我們久居河內,附近不斷有勢力投靠咱們,可咱們得靠韓馥的軍糧支撐,韓馥那小子成不了啥氣候,咱還是直接做了他為好。

    不僅如此,逄紀就連具體怎麼做都給袁紹安排的明明白白。

    咱先聯合公孫瓚,南北兩路威懾韓馥,只要大軍開發,派遣使者前去說到說到,這小子保準乖乖投降!

    袁紹聽取逄紀的意見,派遣高幹、辛評、荀諶、郭圖等人前去遊說,荀諶抵達冀州治所鄴城之後,就炮轟韓馥,一番三連擊直接讓韓馥懵逼。

    "公孫瓚將燕、代之卒乘勝來南,而諸郡應之,其鋒不可當。袁車騎引軍東向,其意未可量也。竊為將軍危之!"馥懼,曰:"然則為之奈何?"諶曰:"君自料寬仁容眾為天下所附,孰與袁氏?"馥曰:"不如也。""監危吐決,智勇過人,又孰與袁氏?"馥曰:"不如也。"

    你這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你守著冀州幹嗎?

    我們袁老大進入冀州,他北面的公孫瓚敢下來?保證揍得他鼻青臉腫。

    韓馥一想,竟然同意了!

    沒錯!

    他同意把整個州郡獻給袁紹!

    咱就是這麼大氣!

    在孟津的手下趙浮、程渙連夜沿著黃河進抵鄴城,在路過袁紹朝歌大營的時候,還故意下令瘋狂擊鼓,搞得袁紹很是生氣。

    他們勸說韓馥,袁紹沒什麼可怕的,咱們佔著整個州,慫啥?

    不要怕,就是和他剛,我們剛才剛剛挑釁過他,那小子屁都不敢放!

    韓馥仍舊拒絕了大家的建議。

    這人吶,其實很奇怪,一旦變心,拿定了主意就算是十頭牛都拉不回來。

    韓馥不顧眾人的勸誡,讓自己的兒子將冀州大印送到了袁紹的手中,袁大哥您儘管來,咱大印都給您送到手上了。

    袁紹大喜,帶領軍隊順利進入鄴城,全盤接收了整個冀州,那叫一個爽!

    這是袁紹在東漢末年成為北方霸主的基本盤,而後期曹操在官渡戰役中擊潰袁紹之後,也用了整整八年的時間,才將整個河北地區消化整合完畢。

    韓馥最終的結局呢?

    韓馥的故事其實十分的搞笑。

    他在獻出冀州之後,袁紹手下有個叫做朱漢的小弟,積極迎合袁紹。帶領一幫人就衝進了韓馥的府邸,追著韓馥一家人暴打,韓馥的長子被敲斷了雙腿。

    袁紹聽到了十分生氣,你這孫子,人家都把整州獻了出來,你擱這添什麼亂?

    他下令果斷處死朱漢。

    韓馥還是害怕,和袁紹說自己想要去陳留,袁紹同意。

    韓馥抵達陳留之後,一天,發現袁紹的使者和陳留太守張邈在偷偷的交談,他心想,不會是袁紹那小子想要殺了自己吧?

    韓馥越想越害怕,直接跑到廁所用書刀結束了自己的後半生。

    哎,可憐吶!

    你個嘚嘚!

  • 7 # 悶熱的辦公室

    袁紹早年跟著何進討伐十常侍創下了名聲,接著依靠家族影響在河北站穩腳跟;

    之後利用公孫瓚和韓馥相爭的機會,派說客跟韓馥說你看你都幹不過公孫瓚,不如你把地盤讓給袁紹,你看我們袁老闆當世豪傑,你讓出地盤讓他幫你打公孫瓚,韓馥一聽可以啊,就讓了地盤;

    接著公孫瓚和袁紹陸陸續續打了幾年,接著公孫瓚一死,整個河北基本就袁紹一家獨大了。

  • 8 # 記錄歷史人生

    東漢末年,袁紹起初勢力並不強大,為何會在短短時間內迅速發展壯大,成為北方第一大諸侯?

    很多人說袁紹手上拿著當時最好的一副牌,為何卻打得稀巴爛,最終為曹操做了嫁衣。

    1.袁紹家族四世三公的身份。袁紹出身於汝南名門望族袁氏,袁氏家族有多顯赫,一張圖告訴你

    汝南袁氏族譜

    從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親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在東漢末年除了外戚與宦官外,最有權勢和聲望的就是當時的士族大家集團了。袁家的門生故吏遍佈朝堂,袁紹藉著這個旗號招兵買馬真的是事半功倍,比起只能依靠宗親起家的曹操真的是容易多了再看看家境落寞的漢室後裔劉備,早年想發展壯大是多麼的困難。

    2。史書上說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決”,但早年的袁紹也是殺伐果斷的人物。袁紹一開始與曹操、許攸、張邈、何顒等人搞個反對宦官專政的政治集團。在何進掌握大權時,力勸何進對宦官斬盡殺絕。

    袁紹敢於拔劍與董卓相對

    3.曹操評價袁紹“志大而少智”,比起曹操而言,袁紹的智謀或有不如,但袁紹憑藉自己結交豪傑、禮敬謀士的性格,身邊也聚集了一些優秀的猛將謀士比如田豐、沮授、許攸、逢紀、荀諶和顏良、文丑、張郃、高覽等。袁紹能在短短數年時間內最早崛起絕不是偶然。

    袁紹手下八大謀士

    4.袁紹不僅有著逐鹿中原的野心,有野心也有能力。謀士沮授給袁紹的戰略規劃,袁紹內心是非常贊同的。定青州黃巾、討黑山軍,再北滅公孫瓚,合冀、青、並、幽四州,收天下英才,聚百萬之眾,迎奉天子,恢復漢室江山社稷指日可待。

    袁紹手下頂級謀主

    雖黃巾猾亂,黑山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眾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比及數年,此功不難。”紹喜曰:“此吾心也。”

    5.袁紹代表的是當時力量最為強大的世族的利益。袁紹是名門世族,代表的是世族的利益,為此能在短短時間內聚集了世族大家的力量,曹操與袁紹在官渡決戰的時候,為何會有很多人與袁紹通書信,因為這些世族的代表並不看好曹操的前途,而是更看好袁紹的未來前景發展。

    東漢末年最大的實力軍閥袁紹

    袁紹的崛起也代表著東漢末年士族的崛起,袁紹的崛起發展壯大不是偶然的。袁紹代表著的是當時社會階層中最上層的世族的利益,比如荊州的劉表、淮南的袁術、益州的劉焉、甚至以後的江東孫氏,都是以士族利益為上才得以壯大,所以袁紹能在短短時間內快速發展壯大也就不足未奇了。但袁紹忽略了這是在亂世,亂世還是要以人為本,亂世並不是只靠強大的軍事力量,還要靠人謀,還要有出色的智謀和善於用人、治人的權術,陳壽在《三國志》評價袁紹是一針見血的“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年頭信用卡逾期的應該沒多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