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麼想的。可以參照二戰的兩個名將來對比,曼施坦因和隆美爾。曼施坦因的作戰方式和白起是比較像的。都是大兵團作戰。韓信和隆美爾比較像,稍微比較小的兵團。士兵和將領都不是特別強大。但是依然能以少勝多。從二戰的戰爭史來看,曼施坦因肯定是強於隆美爾的,這也是公認的。那麼是不是就可以證明白起遠強於韓信呢?
-
1 # Mr君故
-
2 # 戰史雜談
白起和韓信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把他們兩個放在一起對比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他們二人,都是非常優秀的軍事家,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假如我們做一箇中國古代軍事家排行榜,他們都是名列前茅的人。他們兩個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他們至少有五十年的差距,他們兩個人沒有機會交手,所以我們無法直接對他們的軍事才能進行對比。我們只能通過他們在歷史上的表現而進行間接地比較。
白起是秦國著名的將領,生當戰國末年,秦國已經是戰國七雄之中的頭號強國,雖然後來的統一是由秦王政完成的。但秦國確立對東方六國的絕對優勢,就是在秦昭王時期。強大的秦國,為白起提供了堅強的支援。白起的每次作戰勝利,當然有白起個人的功勞,但更多的功勞,還是要歸功於強大的秦國。
白起所帶領的秦軍,是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從商鞅變法開始,秦國獎勵耕戰,秦軍的戰鬥力在各國之中也是最強的。韓信所帶領的部隊,都是剛剛組建起來的烏合之眾。而且即便是這樣的烏合之眾,也經常被劉邦調走。比如,韓信在背水一戰奪取了邯鄲之後,劉邦悄然來到韓信軍中,將韓信的主力調往滎陽前線,而給韓信留下了老弱病殘,接著卻讓韓信去繼續征服山東的齊國和北邊的燕國。
-
3 # 加肥喵聊金庸
拿曼施坦因和隆美爾比韓白二人是不太妥當的。
如果真要類比,白起更像是林總,擅長帶著百萬精兵打殲滅戰,在優勢情況下穩得一筆。論戰績,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整個戰國期間一共傷亡兩百萬,白起老哥一人就承包了一半的傷害輸出。論歷史地位,大兵團殲滅戰的開創者,是劃時代的軍事家。武廟十哲,秦武安君當之無愧。
韓信更像粟裕,擅長打神仙仗,以弱勝強、以寡凌眾,天文地理、山川形勢、人心士氣都是他的武器。論戰績,破三秦、滅魏破代、滅趙滅齊,平生無敗績;論歷史地位,韓信用兵之法沒人學得會。
如果說解放戰爭,林、粟功勞不相上下的話,那麼韓信還是要強於白起,因為粟裕還有南麻臨朐之敗,而韓信是從無敗績;粟裕是在根據地建設最好的華東作戰,韓信都是客場作戰。
如果說韓信白起平生都是百戰百勝,那麼白起能拿一百分是已經盡力了,而韓信能拿一百分是因為卷面只有一百分。他用各種老弱病殘打楚漢名將跟玩一樣,是歷史上唯一,注意是唯一,可以僅僅依靠智謀戰必勝、攻必克的神仙。
這份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堪稱歷史唯一,兵仙韓信,當然勝過白起一籌。
-
4 # 大菜多多財
白起和韓信,到底是誰厲害。
先來分析一下,到底是誰厲害。
白起,主要平生戰績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其中著名戰役,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
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
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先倒。
韓信,主要平生戰績無數。其中著名戰役,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奪了關中地,計取咸陽滅章邯。
背水來作戰,殺得趙王心膽寒。
揮師廣武上,殺得楚兵哭連天。
十面埋伏奇計顯,把霸主困九里山。
追項陰陵道,力逼得霸王自刎在江邊。
從白起和韓信,兩個人的生平戰績都不相伯仲。這裡算是打平。白起,38歲當上主將。
韓信,27歲當上主將。
從年幾上,韓信早過白起,當主將,所以年幾上計算的。韓信略勝一籌。白起的作戰特點,1.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
而是以殲滅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殲滅戰思想。
2.為達殲滅戰目的強調追戰,對敵人窮追猛打。
3.重視野戰築壘工事,先令敵軍脫離沒壘陣地。再預期殲敵地區築壘阻敵並防其突圍。
韓信的作戰特點。多變、作戰不講究規律,章法、善謀略、善奇謀、善於欺騙對手。
韓信說“水無常勢,兵無常形"。
白起,用兵之道是以多勝少,歡喜合圍,殲滅敵人。但這樣就欠缺靈活性。韓信,用兵之道,在於以少勝多,靈活用兵。常言道,用兵者,詭道也,多數以小勝多,變化多端,靈活運用。
白起用兵,是以多勝少,不夠靈活。
韓信用兵,是以少勝多,靈活多變。
這樣一比較,就會是韓信更勝一籌。兩位都是軍事天才,白起為將時秦國,國力強盛。而韓信為將時對手更加強大,所以漢軍軍力弱小。
總體來說,在謀略方面韓信,更勝一籌,但真的較量,就未知誰勝誰負?
-
5 # 蝸蝸蝸蝸
韓信與白起是兩個時代的軍事家,兵家。他們的實力其實不分伯仲。
首先我們從兵法方面來看:白起帶兵直接打硬仗,是硬碰硬的真實戰鬥,在他率領下的秦軍勇猛無比,遇必戰,戰必勝是白起的帶兵準則,白起一生攻下七十餘座城池,他留給兒子的是幾十與做城池的司門管,白起帶兵無愧於四大名將;我們再來看韓信帶兵,韓信靈活多變,善用巧妙計策,在韓信手裡的劉邦大軍如有神助,幾百裡的防線煥然一新,直接從劣勢轉變為優勢,並且直接幫助劉邦奪取優勢地理、人文位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韓信屬實無愧於漢朝開國大將軍,韓信帶兵多多益善,這個多多益善是韓信帶兵的精髓,給你十萬大軍你會如何分配?前鋒中衛殿後軍、輜重軍、醫療兵伙食兵,怎麼穩定軍心。這些就算你都會了,二十萬大軍呢?五十萬呢?百萬呢?對於我們來說可能已經暈頭轉向,可韓信卻自信的說多多益善,歷史向我們證實,他做到了。
我認為兵法方面韓信更強。
我們再來看兩位大將軍的武力方面:《史記》記載:白起帶兵常常身先士卒,衝進敵營勇猛無比,甚至七進七出,殺敵無數。而韓信打仗時,總是坐在軍營,運籌帷幄,只需指揮手下將軍殺敵,並用計策打敗敵人,有時會親自督戰,但韓信基本不會親自上陣殺敵。
我認為白起武力遠勝於韓信。
再來說說品質性格方面:白起常年在外帶兵打仗,性格自然大大咧咧,但是白起粗中有細,會使用計策瓦解敵人。可能有人一說白起就會想到白起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兵,不齒白起為人不仁,但是呢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若是換你你也會這麼做。第一、趙國是秦國大敵,一個雖然不仁但是可以極大削弱趙國實力的行動,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削弱敵國實力,以至於其一蹶不振。第二、四十萬是個龐大的群體,若是有人產生譁變,就等於在你炸枕邊埋下一顆定時炸彈,你是除之而後快呢,還是不理會任由它有爆炸的可能?一旦爆炸後果不堪設想,我認為白起做得對。第三、四十萬大軍都是人,人都得吃飯吧,當時的秦國尚未開鑿鄭國渠,糧食遠不夠軍隊所需,況且加進來四十萬人分你吃的,趙國又不可能給自己的降兵管飯,若是不處理,秦軍加趙國降兵都可能餓死甚至譁變,所以白起選擇殺降。第四、白起殺降也是給各諸侯國一個下馬威,秦國不是綿羊,而是虎狼!
從這裡可以看出,白起是真正忠於秦國,一切以秦國利益為先。我認為白起是強於韓信的。
以史料的角度考慮,兩位將軍是不分伯仲的。
-
6 # 凝神聚氣看歷史
白起和韓信究竟誰更厲害?這個問題真是有水平,兩者都是戰爭界的奇才,一個“戰神”、一個“兵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兩者誰強誰弱呢?可以說是不相上下,在當時可都是名噪一時的人物,而且他們的舉動都是能夠改變當時時代格局的人物。
如何比較呢?那我們就先來聊聊兩者都有何建樹,看看究竟誰更強一點。
兩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一介平民出身,通過自身的努力才鑄就了一番事業。先來說說韓信的前輩白起吧。
說到白起大家的切入點就是這個人殺人如麻,攻城略地戰無不勝,被奉為“戰神”。此人是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並且居於首位。在春秋戰國這個戰火紛爭的時代能夠獲此殊榮,肯定不是一位簡單人物。白起生平指揮了許多重要戰役,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知名的戰役有,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
鄢郢之戰:白起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鄢,焚燬楚國的宗廟和夷陵,重創楚軍,並淹殺楚國鄢城百姓數十萬,楚國從此一蹶不振。
華陽之戰:白起、魏冉率秦軍在南韓華陽一帶同魏國、趙國的軍隊發生戰爭。魏趙兩國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魏國大片城池,此戰共斬首魏趙聯軍15萬。
長平之戰:白起率秦軍於趙國長平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戰爭,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佔二分之一。可見起殺神+戰勝的名號不是白得的。
白起的戰略思想是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而且能夠做到戰前精準分析預測敵人的各項指標並做出精確的判斷。故而太史公司馬遷稱讚白起為“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可見其用兵之神。
白起征戰了一生,功高蓋主也罷,殺孽過重也罷,最終還是自刎而亡。蘇代說過:“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可以總結起一生的戰績。
那麼再說說西漢時期的韓信,這位老兄的名頭也不少。韓信乃是西漢的開國功臣,同樣也是著名的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眾說紛紜,反正各種排列組合的都是牛人,白起也是組合之一),漢初三傑之一,被後人奉為“兵仙”,白起被奉為“人屠”。聽聽名號其實就是各自實力的表達。
當年的韓信也是苦出身,大家都知道的“胯下之辱”就是出自於韓信,看看他都做出哪些驚人天地的偉業。
韓信當時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此時的韓信可以說就是項羽和劉邦掙得天下的重要砝碼,他的舉動是可以改變天下格局的,可見其重要的程度。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為戰術家其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都出自於韓信。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著名戰役: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蕭何曾評價:“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韓信最終的結局韓信和白起差不多,看來功勞太大了就應該急流勇退才是明知之舉,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夫人”可以訴說其一生。個人認為單從厲害程度上來說倆人真是不相伯仲,不分勝負。
-
7 # 愛妮品歷史
白起和韓信是不同時代一流名將的代表,那麼一個是秦軍戰神,一個是秦末兵仙,哪一個更厲害呢?可能很多深受“農藥毒害”的朋友要說了,肯定是白起啊,新版白起一套連招,分分鐘可以單殺韓信,當然這就是玩笑了。
相信有很多人都不支援白起,因為歷史的名將基本不殺降卒,唯白起與項羽,所以他們非英雄而是屠夫?只能說白起屠殺趙軍是現在軍事家的角度看待問題的,在當時來說其實是“最為妥當”的一種做法。秦王其實是下令讓他不要殺,但是他依舊做了。為了統一,他做了那個最壞的人。
其實兩人的戰略意義不同,白起在的時代秦國君主要求的就是消耗敵人的有生能力,而韓信在的時代是隻要擊潰殺主將其他諸侯會跟著投降 ,韓信是在秦統一的大背景下收的降卒,地域國界之分已經很弱了!而白起時的戰爭是國家之間的,投降就意味著要失去很多東西! 國家一統的情況下好收編,戰國時文化差異那麼大,國與國之間征戰,要人家背叛祖國,還是那麼多士兵,這不是開玩笑嗎?再者,韓信對敵對自己人都狠,白起是閃電戰,奸敵戰!韓信是大兵團作戰。
其實我們都忽略了一個對戰力量等級,在白起時代,戰國七國厲兵秣馬,強兵壯軍是國家第一要務,以戰養兵,單體作戰,群體作戰能力都極為優秀,以一國之力抗六國之群,這是何等的威力、魄力;反觀韓信時代,所謂的群雄征戰,大多都是“弱兵”,以臨時起義,半路參戰的身份及戰鬥水平,根本沒有經受過國家長期的軍事訓練,所以白起與韓信之間是軍事質量級的差距,白起綜合更勝韓信一籌。
-
8 # 飛灰塵
白起和韓信誰厲害
白起被後人尊為戰神,韓信被稱為兵仙,同作為一生中沒有任何敗績的將領來看,他們兩真的是旗鼓相當,難決高下,以個人武力那很好判定,當然是殺神白起了,但指揮集團作戰就不好說了,白起擅長強攻,韓信側重計略。
秦國當時經過商鞅變法國力和軍事實力應該都算強大了,但其他六強實力也不弱,白起經常以少勝多,對敵判斷更是精準,奇兵制勝。白起一生殲敵160萬。這數字在幾幹年前太恐怖了,幾乎可比二戰蘇德戰場。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
韓信,是中國古代兵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兵家四聖”之一,有“兵仙”的稱號。韓信一生戰功赫赫,對兵家思想的傳承也有重要貢獻,韓信指揮的陳倉之戰、安邑之戰、井陘之戰、濰水之戰和垓下之戰等一系列重要戰役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韓信卓越的軍事韜略和用兵智謀為後世兵家所推崇,他所創造的卓著業績和經典戰例堪稱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在世界軍事史上絕無二人,令後人高山仰止。
韓信起兵的時候,劉邦毛都沒有,還多次拖後腿。但韓信時代,所謂的群雄征戰,大多都是“弱兵”,以臨時起義,半路參戰的身份及戰鬥水平,根本沒有經受過國家長期的軍事訓練。
所以綜上比較,白起戰力佔優,戰役的含金量也略高於韓信,個人認為實在要比較的話,白起可能會更優點吧
-
9 # 歷史文化亭
各有千秋吧!
白起,熟知兵法,善於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輔佐秦昭王,屢立戰功。伊闕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賜死於杜郵。
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並且被列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名列武廟十哲。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侯,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是有關於他的典故。
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作為軍事理論家,聯合張良整理兵書、序次兵法,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
10 # 野史小故事
秦漢時期,戰亂頻發,出了不少的名人將士,為國家建功立業,從而名留千古。在這其中就有戰無不勝的白起和被稱為“兵仙”的韓信,如果說秦國沒有白起,那就不會有一壓六國的陣勢,漢王沒有韓信,也只會是蜀中的一個小小的諸侯。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倘若“兵仙”韓信和“戰神”白起生活在一個朝代,2人都善於用兵,他們正面相逢,誰又會更勝一籌呢?
雖然他們不生活在一個朝代,自然也不會相逢的機會,但是根據朝代背景和兵力的不同,我們也是可以看出他們謀略的高低和實力的強衰的。
首先白起是士兵出生,一步一步成為將領的,公元前293年的伊闕之戰,是白起第一次真正的親自率兵出征,雖說取得了傲人戰績,但是在他背後也是有著強大的勢力支援,當時的秦國經歷了商鞅變法,秦惠文王又攻佔了巴蜀等地區,秦國的實力是遠在其他諸侯國之上的。而韓信不同,韓信剛進入漢營的時候,只是一個看管糧倉的的糧官,在後來成為漢軍主帥的時候,漢軍的實力也是十分衰弱的,士兵大都逃亡,也沒有力爭強盛之心,與白起掌管的秦國軍隊來說,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其次韓信和白起面對敵軍也是不同的,白起當時在秦國,國力兵力本就強盛,他面對的六國諸侯中,在經歷各路戰役以後,也都實力不強,唯有趙國可以算得上是他真正的對手。而韓信面對的敵人就大不相同了,除了西楚的各路諸侯,還有就是更加強大的霸王項羽。這對於當時韓信所在的漢營的軍力國力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最後韓信和白起在用兵手法上也是不同的,白起主要就是強勢進攻,以實力的優勢對敵軍進行殲滅,對敵軍進行窮追猛打,圍攻堵截。他為將征戰30多年裡,攻下城池不下70座,殺敵數百萬,為秦朝一統六國奠定了身後的基礎。而韓信作戰兵法靈活多變,通過地勢、時間、天氣的不同靈活更變戰術,他一生中暗渡陳倉,背水一戰,從未有過敗績,為劉邦殫精竭慮,幫助他打敗項羽,坐穩江山,可以說他是有著開國之功勞。
韓信和白起同作為一生中沒有任何敗績的將領來看,他們兩真的是旗鼓相當,難決高下,但是根據他們所處的朝代背景和所面對的敵軍以及作戰手法和立下的戰績來說,是勉強可以將他們兩分出高低的。由此可見,有著兵仙稱號的韓信是更勝一籌的,畢竟他帶領著一群落魄懶散的軍隊創下了開國之功。戰場變化多端,如果兩人真的有機會一決雌雄,勝負仍然是未可知。
白起與韓信分別是戰國後期與秦末漢初的名將,因為卓著的戰功與高超的用兵策略,分別被後人冠以“殺神”和“兵仙”的稱謂。兩人也同被列為“武廟十哲”,可見古人予以他們的崇高地位。
白起生活在秦昭襄王時期,主要指揮的大戰有伊闕之戰、鄢郢之戰、華陽之戰和長平之戰以及數十次記載不詳盡的戰役。白起一生,七十餘戰為秦國攻城略地,未嘗敗績,因此被列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司馬遷評價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南拔鄢郢,北摧長平,遂圍邯鄲,武安為率”。毛澤東也說過“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
韓信與白起生活的背景不同,當時是秦末大亂,六國諸侯復起,但是根基不穩,所以韓信打的多是滅國戰爭,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定三秦;井陘關背水一戰滅趙;滅魏、降燕、破齊,濰水之戰殺龍且,垓下之戰除項羽等等。赫赫戰功,韓信因此被稱為“漢初三傑”之一、“漢初三名將”之首。
劉邦說韓信“戰必勝,攻必取”。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概括韓信“君臣一體,自古所難。相國深薦,策拜登壇。沈沙決水,拔幟傳餐。與漢漢重,歸楚楚安。三分不議,偽遊可嘆。”
如何對比分出高下,這是很難的。雖說白起的對手是較為強大的六國軍隊,但他自己統率的是更為強大的軍功爵祿制秦軍。雖說韓信的對手是新建立起來的諸侯軍隊,實力不能同白起的對手相比,但韓信統率的軍隊也大多是沒有作戰經驗的新兵。
白起作戰,善出奇兵,不僅是為了取勝,還執著於大規模殲滅敵軍;韓信作戰,善出奇計,以取勝為目的,不執著殲滅敵軍。兩人的對手不同、作戰風格不同,也就難以分出勝負。
漢末三中國人劉邵說:“膽力絕眾,才略過人,是為驍雄,白起、韓信是也。”
曹魏何晏也評價說:“(白起、韓信)此兩將者,殆蚩尤之敵對,開闢所希有也。”
其實,兩人經常背後人拿來相提並論,所以說他們之間是相差不了多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