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百福,日本人 按安藤百福自己的話說,泡麵的發明是“被飢餓催生的靈感”。安藤並不是地道的日本人,他1910年出生在中國臺灣,原名吳百福。自幼失去雙親,但父親的遺產卻給安藤提供了足夠的創業資金。他吸取了祖父經營綢緞布匹商店的經驗,起初他靠銷售針織品發財,1933年渡海到日本,事業上還算成功。 二戰前後,日本面臨嚴重的食品不足情況,人們餓得連薯秧都吃。就在這一時期,安藤開始深信“有了充足的食物,世界才會和平”。即所謂“食足世平”,從而決定投身到食品行業。 有一天早上,安藤路過一個拉麵攤。時間雖然還早,但是攤前卻已經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長隊,人們在寒風中眼巴巴地等待著拉麵出鍋。站在拉麵攤對面,安藤心裡想,要是有一種面,只要用開水衝一下就能吃,估計大家都會喜歡。想歸想,安藤當時並沒有立刻去研製泡麵。 1948年,安藤創立中交總社食品公司,開始從事營養食品的研究。他利用高溫、高壓將燉熟的牛、雞骨頭中的濃汁抽出,製成了一種營養補劑。產品剛上市,就深得日本人的喜愛,安藤也因此成為日本食品界的知名人士。營養補劑的生產,為日後泡麵調料的研製奠定了基礎。 天有不測風雲,50年代一場變故使得安藤幾乎賠光了所有的財產,不得不從零開始創業。這時生產泡麵的想法再一次從他的大腦中閃現,從此,他開始了與泡麵幾十年的不解之緣。 老婆做菜激發油炸靈感兒子怕雞引出雞汁調料 1958年春天,安藤在大阪自家住宅的後院建了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簡陋小屋,當作泡麵研究室。他找來一臺舊的制面機,買了一個直徑1米的炒鍋以及麵粉、食用油等原料,一頭扎進木屋,起早貪黑地開始了泡麵問世前的種種實驗。 麵條看似做法簡單,實際上原料配合卻非常微妙,偏巧安藤又是一個十足的外行,這就給他的實驗平添了不少的困難。他把自己能想到的東西全部都拿到制面機上試驗,結果做出來的面有的鬆鬆垮垮,有的粘成一團。他就做了扔,扔了又做。一次次不厭其煩地重複著。 試驗讓安藤有點痴迷,有一次在飯桌上,夫人做了一道可口的油炸菜,他猛然間從中領悟了做泡麵的一個訣竅:油炸。面是用水調和的,而在油炸過程中水分會散發,所以油炸面制食品的表層會有無數的洞眼,加入開水後,就像海綿吸水一樣,面能夠很快變軟。如此一來,將麵條浸在湯汁中使之著味,然後油炸使之乾燥,就製出了又能儲存又可開水沖泡的面了。這種做法被他稱作“瞬間熱油乾燥法”,很快便拿到了泡麵製法的專利。
安藤百福,日本人 按安藤百福自己的話說,泡麵的發明是“被飢餓催生的靈感”。安藤並不是地道的日本人,他1910年出生在中國臺灣,原名吳百福。自幼失去雙親,但父親的遺產卻給安藤提供了足夠的創業資金。他吸取了祖父經營綢緞布匹商店的經驗,起初他靠銷售針織品發財,1933年渡海到日本,事業上還算成功。 二戰前後,日本面臨嚴重的食品不足情況,人們餓得連薯秧都吃。就在這一時期,安藤開始深信“有了充足的食物,世界才會和平”。即所謂“食足世平”,從而決定投身到食品行業。 有一天早上,安藤路過一個拉麵攤。時間雖然還早,但是攤前卻已經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長隊,人們在寒風中眼巴巴地等待著拉麵出鍋。站在拉麵攤對面,安藤心裡想,要是有一種面,只要用開水衝一下就能吃,估計大家都會喜歡。想歸想,安藤當時並沒有立刻去研製泡麵。 1948年,安藤創立中交總社食品公司,開始從事營養食品的研究。他利用高溫、高壓將燉熟的牛、雞骨頭中的濃汁抽出,製成了一種營養補劑。產品剛上市,就深得日本人的喜愛,安藤也因此成為日本食品界的知名人士。營養補劑的生產,為日後泡麵調料的研製奠定了基礎。 天有不測風雲,50年代一場變故使得安藤幾乎賠光了所有的財產,不得不從零開始創業。這時生產泡麵的想法再一次從他的大腦中閃現,從此,他開始了與泡麵幾十年的不解之緣。 老婆做菜激發油炸靈感兒子怕雞引出雞汁調料 1958年春天,安藤在大阪自家住宅的後院建了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簡陋小屋,當作泡麵研究室。他找來一臺舊的制面機,買了一個直徑1米的炒鍋以及麵粉、食用油等原料,一頭扎進木屋,起早貪黑地開始了泡麵問世前的種種實驗。 麵條看似做法簡單,實際上原料配合卻非常微妙,偏巧安藤又是一個十足的外行,這就給他的實驗平添了不少的困難。他把自己能想到的東西全部都拿到制面機上試驗,結果做出來的面有的鬆鬆垮垮,有的粘成一團。他就做了扔,扔了又做。一次次不厭其煩地重複著。 試驗讓安藤有點痴迷,有一次在飯桌上,夫人做了一道可口的油炸菜,他猛然間從中領悟了做泡麵的一個訣竅:油炸。面是用水調和的,而在油炸過程中水分會散發,所以油炸面制食品的表層會有無數的洞眼,加入開水後,就像海綿吸水一樣,面能夠很快變軟。如此一來,將麵條浸在湯汁中使之著味,然後油炸使之乾燥,就製出了又能儲存又可開水沖泡的面了。這種做法被他稱作“瞬間熱油乾燥法”,很快便拿到了泡麵製法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