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塵的歲月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文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我們小時候的風俗習慣和遊戲、玩具漸漸的消失了。

    比如小時的一些遊戲:彈球、搭嘎、拍皮球、拍火柴皮,還有藏貓貓、創拐等等。現在大家閒下來都是人手一臺手機,小一點的盯著電視,再小一點的都有自己的獨立的玩具。

    記得小時候每到漆黑夜晚,大家都聚在一起講故事,藏貓貓。有時候聽故事害怕不敢回家,可是第二天還是吃完飯早早的就去等著。有時候藏貓貓到大半夜也不覺得乏味。

    臘月家家戶戶都殺豬宰羊的,然後就隨著大人家家戶戶的吃呀玩啊,其實那是也吃不了多少東西,只是湊熱鬧。最最喜歡的是初一拜年,往往要跑幾個小時,幾乎家家都去,只為了大人給幾塊糖,幾句誇獎。

    好懷念大家整晚整晚聊天的日子啊!

  • 2 # 豬是那麼肥

    記得小時候,快到過年了,粵北地區家家戶戶都用麵粉(糯米粉)做(炸)油果:白糖、花生、芝麻餡的油角(炸餃子)、甜鹹味的蛋散、梅花形的糖圈..........,各種花樣,各種形狀,每家都要包很多,因為這是過年期間待客的吃食和走親訪友的禮物,誰家的油角包的小、包的精緻,誰家炸物炸的酥、花樣多,那都是值得大家稱道的事。因為製作量大,自家人手不夠,一家要做炸物,左鄰右舍裡只要有空的大人和小孩都會過去幫忙,大人們即使一時不得閒,也抽個空過去幫手包幾個油角,寒喧幾句,回頭又忙別的去了,剩下主家和鄰家的大小朋友們繼續和麵的和麵,擀皮的擀皮,“蓋”皮的“蓋”皮(用老式鋁製手電筒前端固定小燈泡和圓玻璃片的圈子來製作大小一致的餃子皮),捏油角的捏油角,默契分工配合,不一會眼見各種面制炸物在匾裡列軍隊似地整整齊齊立起來了,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樣子至今記憶猶新。

    待到所有的炸物捏製好,燒一大鍋油,分門別類的把各種面制油果下鍋,可愛的油角在漏勺的輕輕划動下一個一個浮上來了,象一個一個的小兔子,隨著熱油旋轉。剛出油鍋的油角最好吃,呵著滾燙的熱氣,迫不急待地下嘴,酥碎的麵粉與白糖、炒過的花生碎、芝麻粒就紛紛給捲到舌頭上來了,外酥裡糯,香甜可口,吃起滿嘴的幸福,生怕吃漏了,還忙用另一隻閒著的手接著嘴,免得糖酥掉到地上——掉到手上還可補著拍進嘴裡,滴水不漏!

    年前炸油果,是粵北地區人家要過年的前奏,家家戶戶都要做,年節的氣氛就在這做油果的日子裡醞釀著、湊攏著,到來了,待到最後一家的油果也炸完,就預示著除夕新年要開張大吉了:吃年夜飯、穿新衣、放鞭炮、給長輩拜年、收紅包、說吉祥話,走親訪友,小朋友們最開心的時刻毫無懸念地到來了,人又長了一歲,個頭又竄了一點,小朋友們還在傻樂,毫不知情成長後的煩惱在“年”的背後虎視耽耽的盯著呢!

  • 3 # 丹鳳朝陽192145386

    近幾年倒是感覺年節都有復古的趨勢,年俗不是漸行漸遠,而是越來越近。比如清明舉辦祭祀黃帝陵的大型活動,過年北京有祭天活動等。

  • 4 # 浮華背後4887

    新世紀下的中華民族,因越來越多的接受新鮮事物而忘卻甚至於拋棄了,傳統節日文化以及其中寓意濃厚的習俗講究。

    如整個春節期間於傳統年俗的諸多講究習俗,當下華人更多的僅是,浮於世俗之表的於人情世故應付而已。絲毫沒有於祖於宗,於幾千年民族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有的只是行色匆匆,不耐煩甚至於厭棄之情。

    民族傳統節日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文化傳承中極其重要的章節,更是中華民族同胞認祖歸宗的忠孝文化精神體現,絕不可丟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一個人,讓你想起來會嘴角上揚,同時也會流下無聲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