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魚姐說
-
2 # 親子成長手冊
1、換一種提示的方式,圖示量化
我家孩子有一段時間也是這樣的,剛剛開始我也會批評,不過後來看到越批評孩子越反抗,改變了一種方式,給孩子的行為量化,製作成孩子可以看懂的圖示手賬,如果這個行為好就給一個小紅花,如果行為不好就給一個小炸雷,然後告訴他,他出現這種不好的行為,我們也是不高興的,直接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即可。
2、利用遊戲力的方式,給孩子充滿幻想
模擬孩子喜歡的玩具的口吻,給孩子提出適當的建議,如果我家的孩子比較喜歡《小豬佩琪》,我就準備了一些小豬佩琪的玩偶,孩子出現一些不好的行為,我就化身小豬佩奇和孩子對話,然後加入適當的語言和小豬佩琪的動作,這樣效果比你站到家長的角度批評效果要好的多。
3、讓孩子適當的嘗試自然懲罰的結果
如果很多的時候都不都奏效,那麼適當的讓孩子嘗試一下自己這一行為的自然結果,比如孩子不吃飯,那麼就真的餓孩子一頓就好了,而不是打罵孩子一頓,再給孩子餵飯,這兩種的處理方式是截然相反的,第一種是自然懲罰,第二種是人為懲罰,讓孩子知道自然懲罰,以後他就知道這種行為對不對哦。
很多時候,如果自己原有的方法不奏效,那麼就嘗試換換方式,或許你可以收到的不同的效果。
-
3 # 蟹老闆and老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作為老師的責任是言傳身教,而許多作為老師的父母總是重視言傳,而忽視了身教!因此當發現孩子的行為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過多的去回憶是不是自己的言傳出了問題,而是要多想想自己有沒有做到身教!
而另外一個問題也是父母與孩子的身份的問題,我們常說能跟學生亦師亦友的老師才是好老師,才能讓孩子更願意去學東西,才能學到更多東西,而父母跟孩子要做到更多一層,就是除了亦師亦友還要做出父母的威嚴和表率。
而貌似更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只做成了老師,做出了父母的威嚴,卻無法跟孩子做成朋友,也沒有給孩子起到一個很好的表率作用。
都說學壞容易學好難,可能父母不經意的一個動作,一個行為就會讓孩子印象深刻。多次反覆孩子就會活學活用了。記住,在一個從來不說髒話的家庭,孩子永遠都說不好髒話。
因此,想要改掉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和行為,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看是不是自己不經意的行為被孩子學去了,注意自己的行為做好身教,慢慢引導孩子改掉。
其次就是要擺好自己的姿態,多以朋友的身份跟孩子溝通聊天,聊他的同學,聊他的朋友,聊他學校的奇聞趣事,多從孩子的角度給出自己的建議,那麼以後孩子就會樂於與你溝通和分享。家教也就會變得輕鬆愉快!
-
4 # 熊孩姐姐
作為一名教師,看到這樣的情況,不必覺得差異,應該心平氣和的接受再考慮如何解決問題。
這個時候的孩子一般都是在建立獨立人格,想自己當家作主了。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有這個階段,表現的年齡不同。
如果孩子總是反駁,家長要反思了,是不是你總不認同孩子的想法呢。有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你可以先問孩子的想法,然後表達認同感,再看看效果。
-
5 # 毛豆兒818
感謝邀請。我有兩個孩子,大的即將滿四歲,小的一歲半,我的大寶最近就有這樣的現象,有時我糾正她的行為她就會假裝聽不見,或者故意和我說別的事情打岔。我認為三四歲的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可能就是一種成長的階段,他們剛剛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太想什麼都按照大人說的話去做。一般這種情況我當時不會強迫她立刻改正,我會把他的這種情況編制在故事裡過一兩天後再講給她,講出不改正會有什麼後果,也不會提起她和這件事的關係,她就像聽別人的故事一樣,講個幾次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當然我這只是對待年齡較小孩子的辦法,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可能就不適用了。年齡稍大的孩子如果對家長的糾正反駁不以為然,我認為主要是孩子對家長的話不認同,他們並不認為家長說的是對的,這可能與日常生活家長在孩子心目中樹立的形象有關,年齡大一些的孩子有自己判斷對錯的準則,家長可能平時的一些言行孩子並不認為正確。一般家庭中孩子總會有一個比較欽佩的人,可能是父親,可能是母親,也可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或者其他親人,讓孩子欽佩的人來和孩子進行溝通,應該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
6 # 大家套路少一點
孩子的自學能力是很強的,基本上生活中遇到的事被看到都能學習。如果孩子不聽話那麼父母也該想想是不是自己平時做事也是這樣的,或者也該去學校問問老師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許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少了點,畢竟現在的人都偏向賺錢,總會不經意的忽略身邊的人事。
也應該小心孩子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有往來。
要想改變一個孩子,讓他向好的方面發展,最好是言傳身教。
-
7 # EG老師
當您需要孩子改變拖拉,磨蹭,不聽話的行為時,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說了一萬遍孩子都不聽,找到了問題發生的原因,才能更有效的解決。
當我們和孩子溝通時,採取種種孩子不喜歡接受的方式,並且把這些難聽的話脫口而出時,有沒有想過孩子心裡的感受,有沒有尊重過孩子聽到的感受?
作為父母,如果你不改變自己前篇一律的溝通方式,你還指望孩子能夠改變我行我素的行為方式嗎?而這只是一種語言和語氣,如果再加上溝通現場父母“面目猙獰”的表情,溝通結果可想而知。
父母簡單乏味的教育方式,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孩子勢必會反抗或者採取自虐的方式,而且每個孩子都不喜歡父母老說他!!!
所以父母不要試圖透過講道理,發脾氣,訓斥以及上面任何錯誤方式來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傾聽是溝通的法寶,瞭解孩子的感受是親子關係的核心 ,別隻顧自己說,沒用!
那如何改變孩子?
1;不要去指責孩子,只描述看到的問題即可。
當我們不斷的指出孩子做錯的時候,孩子往往會有牴觸情緒,而不太情願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應該的,當這個情況發生時,孩子的磨蹭,拖拉,反抗就出來了,也就是說,孩子是故意的。
那怎麼辦?只描述看到的問題。比如:喝完的飲料瓶,請把它扔到垃圾桶,而不是,你怎麼又是這樣,告訴你多少遍了,別讓我幫你扔垃圾。
2:改變不良的溝通方式,提示孩子正確的做法。
比如:我現在很累,我需要你幫我一起做家務,而不是說,你能不能幹點家務啊,你想累死你老媽啊?
3:切勿長篇大論,溝通語言越簡單越好。他們越容易記住。
比如:請你把書收拾好,放回原位。而不是,你看你,怎麼又搞得亂七八糟的,你下次再這樣,你就 別看書了
4:說出自己的感受,不要去評價孩子的個性和人品。
比如:床上真是太亂了,看起來不舒服,而不是,你怎麼這麼邋遢,又把床弄得亂七八糟。
5:用寫便條的方式,把一些想對孩子說的話用書面的方式表達。
比如:我希望你左某件事情會有一個怎麼樣的結果。
-
8 # 夢一凡75
相信每個媽媽每天都會面對孩子的頂嘴,不聽話。哎,每個孩子都是一面天使一面魔鬼,弄得做媽的恨不得分分鐘鍾塞回肚子裡去。
現在網路發達,可以在網上多看看別人有效的教育方法,借鑑一下。雖然孩子的問題是相似的,但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不同,還得做媽的多嘗試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曾在有書上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我兒子是沒有被世界理解的天才》,對孩子毫無條件的相信,是最聰明的為人父母之道。
當被孩子煩的抓狂的時候,看看這篇文章,心裡會平衡一些的哦!
回覆列表
學會換位思考,用真誠來改變孩子。就像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