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個人主觀評價。
亮點:
全系控制在了 7.8mm+196g。對比上一代的 K30p K30s K30U 系列全系都是 9mm+210g 以上,K40 系列在外觀手感方面是很大的進步。
外觀設計與米11系列一脈相承,算是非常舒服的一種,而且滿足了直屏愛好者的需要。螢幕也配備了高觸控取樣率,高重新整理率,滿足遊戲玩家的需要。
870作為次旗艦,賣到了去年765G一個價位,這是高通在次旗艦產品線非常罕見的突破。可能是有史以來價效比最高的次旗艦。(765G這款處理器的效能只能跟三年前旗艦相當,而870的效能可以跟一年前旗艦相當)
各方面配置比較全面,基本沒有明顯縮水的地方。
全系標配長焦微距,似乎小米有讓這個微距功能成為品牌特色的趨勢。
缺點:
全系都是中置挖孔,沒有真全面屏,看個人取捨了。
沒有無線充電。
總結:
870的K40賣這個價位的話,去年的865基本都得下課了,比如K30以及米10系列。
如果我說的這兩個缺點能接受的話,直接 2499 12+256 的 K40 可能是當下最佳選擇。
唯一問題是這個價格真的能夠保證供貨嗎?
以下為個人主觀評價。
亮點:
全系控制在了 7.8mm+196g。對比上一代的 K30p K30s K30U 系列全系都是 9mm+210g 以上,K40 系列在外觀手感方面是很大的進步。
外觀設計與米11系列一脈相承,算是非常舒服的一種,而且滿足了直屏愛好者的需要。螢幕也配備了高觸控取樣率,高重新整理率,滿足遊戲玩家的需要。
870作為次旗艦,賣到了去年765G一個價位,這是高通在次旗艦產品線非常罕見的突破。可能是有史以來價效比最高的次旗艦。(765G這款處理器的效能只能跟三年前旗艦相當,而870的效能可以跟一年前旗艦相當)
各方面配置比較全面,基本沒有明顯縮水的地方。
全系標配長焦微距,似乎小米有讓這個微距功能成為品牌特色的趨勢。
缺點:
全系都是中置挖孔,沒有真全面屏,看個人取捨了。
沒有無線充電。
總結:
870的K40賣這個價位的話,去年的865基本都得下課了,比如K30以及米10系列。
如果我說的這兩個缺點能接受的話,直接 2499 12+256 的 K40 可能是當下最佳選擇。
唯一問題是這個價格真的能夠保證供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