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找心理
-
2 # 墨鴉枝上
催婚催的不僅是婚!那還能催什麼?
“隔壁王狗蛋,你張叔家的翠花,你李姨家的胖丫都結婚啦,就你年齡最大,還在這單著!我真是出門都害怕被鄰居問啊。”
這種催,催的是一副能拿出手的面子。
“年齡大了,可真的選擇少了。要抓緊啊。”
這種催,催的是未來女婿/媳婦的高標準。
“你究竟是怎麼打算的啊?到底啥情況啊?咋這麼多人都看不上呢?”
這種催,催的是兒女性取向的證明。
……
其實催婚,無非就是愛之深,慮之切。
父母的本意往往是好的,但是長期處於“杳無音信”的等待中就會加重焦慮。
他們在等待一個期待已久的“家人”,卻始終聽不到任何音信。
於是便開始小心翼翼的試探打聽訊息,或者手忙腳亂的幫忙解決問題。
如果自己真的沒有準備好進入婚姻,開誠佈公的和父母交涉。
如果是對婚姻有疑惑,有恐懼,建議先解決自己內心的“黑洞”。
有時候,不是父母有病,而是我們的“心病了”
-
3 # 明儀居士
孩子的婚姻是父母的責任,自己的孩子不結婚,父母在眾人面前矮了一大節。人有臉樹有皮,那個父母不知道濂恥啊!
中國包辦婚姻幾千年了,又是早婚國家,男人7,8歲就開始結婚,最晚也不超過15,6。女人也是如此。
幾千年的買賣婚姻就像烙印重重的烙在了人們的心上。孩子結婚完全區決於家庭實力,父母能力,與孩子自身條件無關。男孩子只要是男的,女孩子只要是女的就夠了。一個富人家的傻子可以任意取一個聰明賢惠的美麗的好女孩。一個大家的傻女孩同樣也能娶一個白面書生知書達禮好男孩。這就是過去幾千年的買賣,經濟,勢力,權力,霸佔,包辦婚姻的真實。
新社會倡導自由戀愛,婚姻自由,改變了幾千年來的婚姻模式。年輕的一代更比一代開放,自由,逐漸的脫離家庭,父母的束縛,愛情婚姻模式逐漸的形成。在這個形成的過程中,父母還沒有放下過去的婚姻模式,過去的烙印在父母的心上還沒有擦去。再加上人們背後終是有人對孩子沒結婚的家庭父母指指點點,說三道四。誰家的父母受的了啊!
還有就是父母是過來人,知道婚姻對適齡男女的重要性。對生育年齡的重要性。掛著孩子,愛著孩子,想著孩子,疼著孩子。孩子不結婚那簡直就是父母的一塊病,能把父母逼老,逼瘋,逼傻(不願意到人面前,過去人前說說道道的因為孩子結不了婚逐漸的離人而去,躲的遠運的到一邊子抽悶煙,喝悶酒)。
可憐啊!可憐天下父母心!有的孩子根本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可能這也叫代溝吧!
希望有心的孩子們理解父母的心,聽父母的話,即便是不想結婚也要細心的給父母慢慢的做工作,減少父母的心病才是。千萬不能嫌煩,要有耐心。
-
4 # 鄧鄧55
前段時間,催婚的話題炒得沸沸揚揚,各有個的說詞,各有名的道理,各有個的評論,名有各的立場,更奇耙的是,在杭州某地,因為父母催婚,競然公然舉旗抗議催婚,說明了問題的嚴重性,我只能說這些團體腦子壞掉了,完全違背了傳統道德,縱使你們有天大的冤情,委屈。也不能採取這樣偏激的方式,要我說,當國家有難,領土受到侵犯,同胞受到欺壓,你們一個個都跑得過兔子! 我鄙視這種人!
父母是過來人,也許某些人認為父母的那套完全過時了,out了。但是在婚姻這方面,很多東西是真理,比如相互理解包容,信任,對家庭的承擔。他們明白你到了一定年齡,他們也一天天老去,身體上也一天不如一天,他們見過很多一輩子沒結婚的人,生活狀態是什麼樣,而你沒有,他們有擔心,甚至是恐慌。如果有一天,他們不在了人世了,未來幾十年的生活,他們不敢去想像,當你老了的時候,一個人柱著拐仗,摔倒在地上,誰會來扶你,當你病了的時候,誰會坐在你的床邊噓寒問暖,當你快樂的時候,誰會來與你分享,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當你遭受生活打擊,自暴自棄,無法振作的時候,又有誰來安慰你,鼓勵你!可憐天下父母心,你說他們能不操心嗎
又有多少善良的爸爸媽媽,總是站在兒女的立場上,理解,包容,不輕易說出口,默默地把那些擔心,焦急深深地壓抑在自己的內心深處!
-
5 # 安琪之家
會害怕自己的子女孤獨終老,自己走後沒人陪伴他們,也有與周圍人攀比的心態,自己的子女不結婚,害怕周圍人說三道四的
-
6 # 建構解決之道
[我想靜靜]父母催婚,那是認真履行本職工作[淚奔]
不催滴[機智]
要麼是真正滴高手[奸笑]無為而治
要麼是[笑哭]已經放棄治療[淚奔]
-
7 # 瘋和尚孫悟空
我只知道他們在用他們覺得最好的方式來愛我。
相信我,他們絕對承受著我們很難想明白的心理和社會輿論壓力!
-
8 # 庸人L
人總要結婚生子,才能幸福。做父母的說不出理論,但她們心裡明白。一家人有老有小,快快樂樂。不過也不能太著急,緣分到了自然就來了。做父母的要先去給別人介紹物件,自己孩子的物件就快了。
-
9 # 即哼詩人
女大當嫁女,男大當婚,這個是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父母催婚有群眾狀態接待的一位,也都有對我們組裡未來生活的一種。我們中華民族有一個優良的傳統。就是我們周幾,不但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還要考慮到子女要過好子女的生活,還有隻是阻止訴訟將來的前途問題都要考慮到。所以只有你出來工作了,就想他儘快地結婚,成家立業。
-
10 # 情感專家蕭致遠
【父母催婚,不外乎6個心理原因】
(1)讓你早點傳宗接代,對得起列祖列宗。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習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早點結婚,父母也好像祖先交差。
(2)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年紀越大,女孩子嫁出去更難,找老婆也會更加被別人挑剔。甚至單身越久,人的婚戀觀也容易扭曲為不婚主義,也更容易將就,反而不如早結婚。
(5)結婚後,人會更加成熟,更加有責任心,更加學會獨立,否則,就容易還像一個孩子那樣不懂事。
回覆列表
在中國,父母也是太難了,同時也是矛盾的存在體,上學時,千防萬防自家孩子早戀,男生女生稍微關係走近一點,父母就會草木皆兵,千叮嚀萬囑咐:現在是學習階段,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學習上,早戀是堅決不允許的。但是會在你步入工作開始,就會覺得你應該談物件了、應該要成家立業啦,如果你一直沒有“動靜”,催戀、催婚的話題及行為隨時隨地都給你開始一場“激情演講”。
魏大勳和父母一起參加的綜藝《做家務的男人們》,魏大勳作為“大齡剩男”,父母在節目中無時無刻不伺機挑起催婚的話題,這似乎也是目前“家有未婚兒女”的家庭常態:只要是在一起,什麼話題最終的歸宿都是“催婚”。父母這麼著急的催婚是為什麼呢?
1、傳統的“家庭”思維,家長大多具有很傳統的思維觀念,認為孩子到了適合結婚的年齡就必須要結婚。古人說:齊家治國平天下,先成家才能立業;
2、不被認同的恐慌和焦慮,周圍與自家孩子同齡或者小的孩子都已經結婚了,孩子都滿地跑了,自己孩子還是單身狗一條,每逢人就會被問到:你家孩子有物件了嗎?都多大了年紀,怎麼還沒結婚?你看我倆都是同齡,我都抱孫子了……
主流的中國父母就會感到特別焦慮和恐慌,彷彿被拋棄在群體之外,為了緩解自己被群體不認同的壓力,就開始無節制的對孩子進行“狂轟亂炸”式催婚;
3、沒有邊界感,很多父母全身心都是為了孩子,對孩子的事情操心操力,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把孩子當做自己的一部分,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來生活。前段時間看到一個電視劇有一個片段:兒子已經結婚了,母親還掌控著兒子的工資卡,要用錢必須像母親伸手,經過允許才能拿到錢,這也算是比較典型的父母沒有邊界感的事例了,說是為了防止小夫妻胡亂花錢,不知存蓄,本質上卻還是為了控制孩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