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飄清心
-
2 # 上官1898
謝觀復書院問。元月十三日,我在問答三千里馬提問“王獻之的草書為什麼特別精彩?”(電腦又把回答錯成問答)一文中已經把"二王"的不同書風及其內因作了明確回答,請閱讀。
-
3 # 三禾日72
羲獻父子“二王”是魏晉書風發展的里程碑,深刻影響著中國書法藝術走向。父子二人其書風和技藝,有繼承,有發展,同時也透露出新的氣象。試從草書、行書、楷書三種書體的角度作一個比較,供參考。
王羲之的草書數量最多,大都寫於成名之後,即“今草”,代表作品有《寒切帖》《月半帖》《遠宦帖》《逸民帖》等。其特點:筆短形密,筆勢蛻祛了章草的橫張而改為縱引連綿,開始出現“字群結構”,用筆明快簡練,一拓直下,格調古雅遒勁。王羲之行書的代表作顯然是《蘭亭序》。起筆變化多端,正鋒與側鋒轉換靈動,收筆或藏或露;結體搖曳多姿,韻味無窮;章法上,行氣貫通,疏密有致,虛實相生。總體上不激不厲,平和自然,遒勁健秀。
而王獻之多以行草兼體居多,如《鴨頭丸帖》《舍內帖》《授衣帖》《十二月帖》《中秋帖》等,筆畫婉曲奔張,柔中寓剛,結體欹側,揖讓錯落,筆勢宏逸,開闢了“一筆書”的樣式,呈現出俊逸優遊的書風。
再看楷書。義之的楷書流傳最廣的代表作品是《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像贊》。其筆法一改鍾繇楷書的翻為斂,運筆速度前緩後急,字形也改橫扁為縱斂,呈現出端裝精緻規整風格。而獻之楷書在得其父真傳基礎上透出了新的氣象,如《洛神賦》(又稱《十三行》),主要表現字態上,疏密有致,正斜互見,忽大忽小,卻顯自然天成,毫無造作痕跡,透露出散逸風姿。
總之,羲獻二王,王義之重在變革創新,書風上“骨氣”多於“逸氣”,王獻之重在抒寫性靈,“逸氣”多於“骨氣”!
-
4 # 半世醫師一生書畫
寫字寫了好些年了!自己一個人自娛自樂,有沒有下苦功。以至於書藝沒有長進。甚至不解筆法。
筆法在書法學習中佔有無比重要的位置!其實歷史上每個書法家筆法都有所不同!可能與個人習慣,審美,愛好以及師承都有關係!
邱振中老師是研究的一天的書家!我覺得從王獻之就開始了變化!無非是……
回覆列表
從書法風格上看:差異不大,覺得獻之的書風比王羲之的略有誇張,還是一脈相承。現代人看二王書法技巧與書風,也許是因為審美傾向或理解的差異,來自我確定觀察角度,有不同認知很正常。
不過學習二王系列,要系統的觀察每個書家與年代的流行感官,綜合理解,這樣可能會更有助於自己的研習。
一己之見謬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