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郭澄
-
2 # 簡樂兮
如果是被拒絕了,我覺得對方認為自己能夠調整好心態,我會給對對方說:永遠支援Ta的決定。
其實安慰的力量很小的,人最終還是要靠自己想通,自己走出來。
深陷在痛苦裡,其實是最容易的事,走出來,改變才是最難的。
每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自己與自己以及自己世界的和解過程,無論父母親人還是朋友,能做的也無非是擁抱和陪伴,而一些傷口是需要自己在安靜無人的角落去舔舐和修復,就像身體的傷疤,每個人從潔白無瑕的嬰兒,到成人過程身體都會或多或少的留下傷痕,有些可以消失,有些傷疤怎麼也祛除不了。這些傷痕的地方在自我修復中會比面板其他地方更大,這是我們身體留給我們的記號。這些獨一無二的記號就像經歷風吹雨打的小樹,每個人都有飽經風霜的故事,失去親人,摯愛離開,或者簡單的生活工作的不如意。
沒人能夠代替別人生活,也無法感同身受,一個擁抱是很大的寬慰,但不是每次遇到問題都有擁抱等著你,習慣了別人的安慰,會有依賴感,因為畢竟很多事需要自己面對。
不要在意是不是能安慰到別人或者從別人處得到安慰,我們終究已經長大,總要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哭泣。
-
3 # 木心乙
應該給予理解!
對方拒絕的時候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覺得自己足夠堅強,不需要安慰。
另一種是下意識的拒絕。
有一次,我出差回家,揹著雙肩包,一手拎著拉桿箱,一手裡還拎著一個大大的方便袋。上到四樓的時候就手痠肩痛的。這時候,樓上走下來一個年輕的小夥子,見我狼狽的樣子,走上來說:“大姐,我來幫你吧?”我連猶豫都沒有,直接回道:“不用了,謝謝!”小夥子善意地向我笑了笑,下樓走了。那一刻,我這個後悔啊!為什麼要拒絕人家的好意呢?
我後來想過這個問題。
我們從小沒學會如何表達情感、表達善意。面對善意和溫暖,不知所措、下意識地拒絕是第一反映。從那以後,我告誡自己要學會表達善意和接受善意。
我們在生活中善意被拒絕的現象絕大多數屬於後一種。
在生活中,我們表達善意的本身就是不求回報地送溫暖,一旦被拒絕就尷尬、難受,這就成了求回報的付出了。所以個人認為遇到這樣的情況,就理解萬歲啊!
回覆列表
拒絕的原因大多是不需要,我們常常用自己的方式去付出而忘記去考慮對方需要什麼?尤其是在對方心情不佳的時候,更加要以適當的方式來安慰,避免適得其反。
情感是最不好琢磨的,或許當你覺得他最低落的時候卻正是他最倔強的時候。所以,不必覺得尷尬,也不必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