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鈕鈷祿會會

    出自 道德經

    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翻譯:拋棄聰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拋棄仁義,人民可以恢復孝慈的天性;拋棄巧詐和貨利,盜賊也就沒有了。聖智、仁義、巧利這三者全是巧飾,作為治理社會病態的法則是不夠的,所以要使人們的思想認識有所歸屬,保持純潔樸實的本性,減少私慾雜念,拋棄聖智禮法的浮文,才能免於憂患。

  • 2 # 瘋子很努力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聖”是指最狡詐的“大偽”者,而不是指愛民的賢君。意思是說:若放棄狡詐、陰謀,反而君正、民安,對於民眾來說有百倍的好處。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意思是說:已經沒有了一己之仁慈,雖然以最高尚的“義”去行事,也得不到民眾的普遍響應,因為這種行為還是有所圖的,所以應當放棄“義”的欺騙性。

    當欺騙性已經不存在時,民眾本來就有的孝道和仁慈的心態才得以恢復。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意思是說:精明伎巧之徒,若能夠放棄貪財高利的思想,那麼人與人之間就不至於相互竊奪。

    老子試圖把辯證法的思想運用於社會治理,在《道德經》的第十八章,老子認為“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混亂,有忠臣。

    ”如果在盛德之世,大道興隆,仁義行於其中,人皆有仁義,所以仁義就看不出來;也就沒有倡導仁義的必要。及至大道廢棄,人們開始崇尚仁義,試圖以仁義挽救頹廢的風氣。他指出:仁義與大道廢、大偽與智慧出、孝慈與六親不和、忠誠於國家混亂,形似相反,實則相成,老子揭示了它們之間的對立統一的關係。

    因此,在第十九章,他提出“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認為“聖智、仁義、巧智”這三者全是巧飾,是治理社會的病態的法則。主張拋棄聖智、仁義、巧智的學問,將其置之於身外,免去權欲的誘惑,使人們的思想認識有所歸屬。

    因此提出“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恢復人的自然本性,減少內心的私慾雜念,才能“絕學無憂”;拋棄聖智禮法的浮文,才能免於憂患。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期偶爾出血嚴重嗎?